許安平
提要:民生新聞如何突破細小瑣碎的局限,本文作者提出通過報道傳播知識、傳授技能,正確引導民眾,是做活民生報道的一劑良策妙方。
關鍵詞:民生問題民生新聞
傳播知識貼近民生、正確引導
報道民生問題方面的新聞,目的是要解決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方面存在的問題,引導民眾正確看待社會問題,促使生活美好,安居樂業(yè),百姓幸福,這有別于過去傳統(tǒng)的批評、揭短和曝光。這種民生問題新聞報道不是讓讀者感覺社會和生活一片黑暗,而是一種溫和式的報道,引導式的報道。通過這種溫和引導讓讀者對記者、媒體報道的民生新聞愉快接受,產生溫暖情感,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達到關注民生新聞的目的:關心普通人的生活,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引導民眾正確看待社會問題。
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的“平安365”節(jié)目是個可借鑒的典型。這是一檔安全警示類欄目,秉承“弘揚安全文化與安全精神,倡導安全理念與行為”的欄目宗旨,引領觀眾從科學、專業(yè)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認識到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危險,并有效進行安全防范。2013年這個欄目播出了大量傳播知識的節(jié)目,如《火鍋里的學問》等,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筆者以為,采用溫和式、引導式的報道方式,通過報道一些群眾生產生活的新聞,讓讀者在閱讀新聞時還能增長知識、掌握技能。搞好這樣的報道,不但能豐富讀者生活,而且能拓寬記者的知識面,讓記者和讀者—起成長。
傳播知識
我國《預包裝食品營養(yǎng)標簽通則》要求,凡是預包裝食品必須在標簽上強制標明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4種營養(yǎng)成分,也就是以一個“方框表”的形式標示營養(yǎng)成分表。在預包裝食品上標示營養(yǎng)成分表,對指導公眾合理選擇食品,促進膳食營養(yǎng)平衡,降低慢性非傳染疾病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筆者在一些超市采訪發(fā)現(xiàn),米、面、油以及包裝類肉制品的包裝袋上,都標示了營養(yǎng)成分表。筆者指導兩位青年記者通過采訪發(fā)現(xiàn),在長達近一年的時間里,消費者在采購這類食品時,都不關注營養(yǎng)成分表,特別是一些中老年消費者,他們關注的是價格高低或是否短斤少兩等等;一些銷售人員也不懂營養(yǎng)成分表中所示含量是高好還是低好。比如在寧夏和東北生產的大米包裝袋上,有的標示鈉含量為0,有的標示為2~3,最高的標示為6。到底是選購哪個好呢?消費者和銷售者都給不出答案。筆者通過閱讀相關報道得出結論:最好選購無鈉或低鈉食品,在這個前提下再考慮價格因素,因為過量食用鈉是血壓升高的罪魁禍首。
一次,筆者在醫(yī)院采訪時,一位醫(yī)生的話引起了注意:“你血壓高還吃泡面,竟然還連吃了三天,那能不難受嗎?”原來,不管什么品牌的方便面,面餅和調料中的鈉含量都很高,高血壓患者連食方便面肯定不利降壓。以這個患者的案例為由頭,筆者指導記者采寫出《買糧油,你選對了嗎?專家支招教市民健康飲食》的稿件。為把新聞做深、做透,筆者還撰寫了評論《科學飲食才能有益健康》配合發(fā)表。
傳授技能
買房置業(yè)是人們生活中的大事。每年的九、十月份被稱為房市的“金九銀十”季節(jié)。2013年筆者在房市采訪發(fā)現(xiàn),不少市民在購房過程中,由于缺乏購房知識,加上法律意識淡薄,購房的合法權益常常受到侵害。比如有的購房人不知道如何接房,有的購房人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就被套進了陷阱。通過兩個月的采訪和仔細閱讀《購房合同》范本以及《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筆者總算搞明白了這其中的門道。
一天,記者帶領兩位青年記者在中級法院采訪,得知有位劉女士因開發(fā)商逾期交房便起訴到法院,一審法院和二審法院都支持了她的訴求。我們迅速對她進行了采訪,隨后以這個案件為由頭,撰寫了《購房細節(jié),您注意了嗎?》的長篇稿件,通過報道告訴讀者購房簽合同時、接房時(或逾期接房)以及維修等方面的知識:接房不是開發(fā)商建好了就接,而是要看開發(fā)商在合同約定交房日是否取得了《建設工程竣工備案表》。如果沒有取得《建設工程竣工備案表》就可能會違約逾期交房;如果違約逾期交房就應該像劉女士一樣,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此時,恰逢房展節(jié)開幕,人們的目光又一次聚集在房市上。筆者感到這是發(fā)稿的合適時機。一篇大稿內合5篇小稿被編輯排成一個整版,強烈的報道氣勢很搶眼。稿件發(fā)表當天就有讀者打電話到編輯部,稱贊這個報道搞得好、喜歡看,幫了他們在房展節(jié)上選房的大忙。
這兩篇報道,內容關乎民生,采用溫和引導式報道,告訴讀者如何購買商品房、如何采購食品,引導讀者向安居、健康方向生活,恰到好處地傳播知識、傳授技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