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權
(岳陽市中醫(yī)院,湖南 岳陽 414000)
液基細胞學技術聯(lián)合高危HPV-DNA檢測對宮頸癌前病變的診斷效度
范德權
(岳陽市中醫(yī)院,湖南 岳陽 414000)
目的 探討液基細胞學技術聯(lián)合高危HPV-DNA檢測對宮頸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方法 2009年至2011年婦科門診就診的372例宮頸異常者,隨機分成A組和B組,187和185例,A組采用TCT篩選方法,B組用TCT聯(lián)合HPV-DNA篩選方法,進行活檢判斷,比較兩種方法的敏感度。結果 A組187例,檢出陽性71例,病理檢驗陽性115例,敏感度為61.73%;B組185例中,檢出陽性108例,檢出病理陽性142例,敏感度為76.06%,B組高于A組(P<0.05)。A組的CINⅠ、CINⅡ、CINⅢ檢出率明顯少于B組。結論 使用HPVDNA聯(lián)合液基細胞學檢測在宮頸病變,可明顯提高宮頸癌前病變診斷準確性。
宮頸癌前病變;液基細胞學;HPV-DNA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腫瘤,一般都存在著一個較長的、可逆轉的癌前病變期,故早期治療宮頸癌癥患者5年治愈率可達到90%[1]。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宮頸癌有重要意義。我院從2009年至2011年婦科門診就診的372例宮頸異常者,采用宮頸液基細胞學(TCT)聯(lián)合HPV-DNA檢測,研究其在宮頸病變中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從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婦科門診就診的372例宮頸異常者,隨機分為2組,A組187例,年齡34~66歲,平均年齡(45.71± 12.28)歲,產(chǎn)0~3次;B組185例,年齡36~68歲,平均年齡(44.52± 13.14)歲,產(chǎn)0~3次。所有受檢者當時均無妊娠,3 d內(nèi)未進行陰道沖洗或陰道用藥,采樣時均避開月經(jīng)期。
1.2 方法
A組用宮頸液基細胞學(TCT)篩選,B組用TCT聯(lián)合HPV-DNA篩選,其中有一項發(fā)現(xiàn)異常則考慮為陽性病例,所有患者均以病理結果為判斷標準,比較兩種方法對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的敏感度、特異度。用特制毛刷在宮頸外口及宮頸表面順時針方向旋轉5周,立即將毛刷采集到的脫落細胞轉移至標本保存液中,進行TCT和HPV-DNA檢驗。檢測陽性的標準為標本HPV-DNA≥1.0 ns/L。在陰道鏡活檢用窺宮器下觀察宮頸尋找異常陰道鏡圖像,通過陰道鏡下對可疑病灶取材活檢,如果陰道鏡下未發(fā)現(xiàn)病灶,則采取常規(guī)活檢,送病理檢查。病理組織學結果以活檢發(fā)現(xiàn)為CINⅠ、CINⅡ、CINⅢ、宮頸浸潤癌異常標準為標準。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SPSS17.0軟件包,率的比較用χ2檢驗。
2.1 兩組陽性例數(shù)比較
A組187例中,檢出陽性71例,檢出病理陽性115例,敏感度為61.73%,B組185例中,檢出陽性108例,檢出病理陽性142例,敏感度為76.06%,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6,P<0.05)。
2.2 兩組病理結果對比
A組的CINⅠ、CINⅡ、CINⅢ、宮頸浸潤癌的檢出率分別為73.08%、48.48%、56.00%、60.00%,B組的分別為77.05%、79.55%、74.07%、60.00%,除宮頸浸潤癌外,B組均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檢驗出的病理結果對比
宮頸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對治療和預后有重要意義。由于該病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演變的過程,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很容易漏診和誤診。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是通過陰道鏡、TCT法、HPV-DNA檢測等。
陰道鏡是最早采用的診斷宮頸癌的方法,在迅速鑒別宮頸有無病變,準確定位取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存在對病變評估不足,檢查存在盲區(qū),檢查時間較長的缺點。液基細胞學技術是近年出現(xiàn)的一種自動液基制作技術。這種技術是將宮頸細胞標本置于專用液體中保存,然后通過電腦自動化儀器將細胞均勻處理,除去標本中的血液、黏液、炎性細胞及其組織碎片,再通過特殊過濾方式將有效的細胞制成薄層細胞涂片。這種涂片在顯微鏡下細胞在一層清楚的背景上分散開,細胞形態(tài)保持良好,細胞聚集和微生物成分也得以保持,因而這項新技術在敏感度和細胞學檢查的滿意度方面明顯高于傳統(tǒng)細胞學涂片。而且這種液體保存中的細胞可用于重復制作更多的涂片,增加異常細胞的檢出率。但是其在腺體方面的病變敏感性低[2],對于現(xiàn)階段細胞學結果正常的婦女無法預測以后患病的風險,且有資料表明單獨應用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測存在一定假陰性[3]。HPV-DNA檢測能夠確定HPV的感染,幾乎所有的宮頸癌患者中可以檢測到HPV,而HPV陰性者幾乎不會發(fā)生宮頸癌。在本組資料中,TCT聯(lián)合HPV-DNA篩查出宮頸浸潤癌率為75.00%,是一種新型的檢測手段。
大部分的宮頸癌患者合并有HPV的感染,在有性生活婦女中HPV的感染率也很高,但HPV的感染不能持久,常可自然消退,若感染持續(xù)存在,在吸煙、性傳播疾病等因素作用下可誘發(fā)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高危型HPV病毒可從感染到癌變的全過程中均能檢出,HPV-DNA檢測有重要意義。但是該技術單項檢測的靈敏度較低,漏診率較高,不適宜單獨應用于宮頸癌前病變的篩查[4,5]。
本文中經(jīng)TCT檢查檢出鱗狀細胞癌2例,HPV-DNA檢測出5例,檢出率比TCT檢查要高,提示在無癥狀的女性中,存在著高危HPV感染的可能性,建議無癥狀的女性應有意識地進行定期防癌篩查。同時宮頸癌篩查時。除聯(lián)合HPV-DNA和TCT技術外,應將HPV檢測作為的常規(guī)必查內(nèi)容,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現(xiàn)宮頸異常細胞的同時,及時發(fā)現(xiàn)宮頸癌的誘因,既可以分辨出現(xiàn)嚴重病變的婦女,也可以分辨出將來有可能患病的婦女。
本組資料中與病理組織學對照,A組敏感度為61.73%,B組敏感度為76.06%,B組高于A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的CINⅠ、CINⅡ、CINⅢ的陽性檢出率B組均高于A組(P<0.05)。宮頸浸潤癌檢出率兩組無差別,可能與例數(shù)較少有關。提示TCT聯(lián)合HPV-DNA檢測宮頸癌病變,診斷符合率高較單獨用TCT高。
總之,TCT聯(lián)合HPV-DNA檢測宮頸癌病變,可以彌補相互的不足,提高宮頸病變診斷的準確性,降低漏診率,值得臨床推廣。
[1] 周搖莉,陳搖姍,張帝開.持續(xù)性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宮頸癌的研究進展[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0,26(12):2482-2486.
[2] 李淑娟.液基細胞學、HPV檢測聯(lián)合陰道鏡檢查在診斷子宮頸病變中的應用分析[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0,5(8): 2050-2051.
[3] 翟麗芬,張玻.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診治宮頸病變102 例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13(8): 60-61.
[4] 張家云.LEEP術在治療高級別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1):57-58.
[5] 姚成俊,崔建華,柳小萍,等.膜式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在心包積液診斷中的應用探討[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7):122.
R737.33
B
1671-8194(2014)20-02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