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燕 岳 霞
(巴彥淖爾市醫(yī)院,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兒童大腦半球腫瘤22例臨床分析
高 燕 岳 霞
(巴彥淖爾市醫(yī)院,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目的 探析小兒大腦半球腫瘤的臨床特征及臨床效果。方法 入選我院大腦半球腫瘤患兒4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22例。治療組施行顯微鏡下手術療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手術療法,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效果和術后并發(fā)情況。結果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82.69%vs.55.76%,P<0.05);治療組的手術并發(fā)癥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小兒大腦半球腫瘤實施顯微鏡下手術療法,臨床效果確切,康復迅速,微創(chuàng),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臨床效果;顯微鏡下術式;小兒大腦半球腫瘤
小兒大腦半球腫瘤是小兒神經(jīng)外科的腦部病變,臨床以7~12歲兒童較為常見[1]。據(jù)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小兒大腦半球腫瘤已成為繼小兒白血病、驚厥高熱的第三大危害兒童生命健康的疾病,且以星形細胞瘤居多[2]。小兒大腦半球腫瘤如不能及時、規(guī)范治療,可能危及生命,其中肢體抽搐、噴射性劇吐、頭痛是該病的發(fā)病的危險信號[3]。探析該病的最佳治療方案至關重要,故我院對大腦半球腫瘤患兒22例行顯微鏡下術式,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3年1月至3月44例大腦半球腫瘤患兒,男21例,女23例,年齡7~12歲,平均年齡(9.3±1.2)歲。入選標準:經(jīng)顱腦CT、MRI、生化等檢查和臨床癥狀確診為大腦半球腫瘤患兒。所有患兒隨機分入兩組各2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大小、部位、病理性質等基線特征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根據(jù)情況行靜脈輸液、飲食調節(jié)、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施行顯微鏡下術式。仰臥位,將患兒肩部墊起,行硬脊膜外麻醉,實施大腦正中枕下切口;半球一側擴展實施倒勾形耳后切開或外拐接后正中入路,顱骨鉆孔1~2個,向下剝離膠質增生,在不損傷后下大腦動脈、腦神經(jīng)及腦干等主要結構基礎上,盡量實施全切除,全程實施超聲導航監(jiān)控,輔助血管神經(jīng)結構及腫瘤定位,冰凍檢查可疑組織,對硬腦膜后顱窩實施嚴密縫合,復位骨瓣常規(guī)。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手術療法。觀察兩組的臨床效果及手術并發(fā)癥情況。
1.3 判斷和評估標準
顯效: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無手術并發(fā),術后查顱CT、MRI及血生化指標未發(fā)現(xiàn)明顯異常;有效:癥狀有好轉,無手術并發(fā),術后查顱CT、MRI及血生化指標輕微異常;好轉:癥狀有好轉,一項手術并發(fā),術后查顱CT、MRI異常;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加重,顱CT、MRI及血生化指標異常[4]??傆行蕿轱@效與有效的百分比。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系統(tǒng)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P<0.05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臨床效果評估比較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77.27%vs.59.09%,P<0.05),見表2。
表2 兩組有效率比較
2.2 治療后兩組的并發(fā)癥情況評估比較
治療組的手術并發(fā)癥顯著少于對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的并發(fā)癥情況評估比較[(),例]
表3 治療后兩組的并發(fā)癥情況評估比較[(),例]
注:P<0.05,與對照組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肢體麻木 平衡障礙 大出血 發(fā)熱治療組22 2 1 1 2對照組22 3 2 3 4
小兒大腦半球腫瘤是兒科腦部病變,影響小兒生命健康及生長發(fā)育,臨床7~12歲兒童較為常見。據(jù)報道,小兒大腦半球腫瘤病理類型以腦膜瘤及星形細胞瘤居多,腫瘤在大腦的各個部位均可發(fā)病,可涉及許多腦葉[5]。臨床特征以視力減弱、發(fā)作癲癇、嘔吐頭痛及外展雙側神經(jīng)麻痹不全為主,10%的患兒出現(xiàn)軀體其他疾病或輕度外傷后突然起病。該病可進行顱腦CT、MRI、顱骨X線平片及腦電圖等檢查,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可實施手術療法,術后可根據(jù)腫瘤的類型及患兒情況實施放射療法及化學療法。
本研究對小兒大腦半球腫瘤實施顯微鏡下手術療法,顯微鏡術式是全程超聲技術監(jiān)控及導航下實施,術中進行接觸式SLT激光系統(tǒng),可準確進行腦部重要神經(jīng)、動靜脈及腫瘤定位,避免術中對腦干的損傷,操作精細,微創(chuàng)度高,出血量少,是小兒大腦半球腫瘤的首推手術療法,在常規(guī)的治療基礎上,顯微鏡術式又可提高腫瘤的全切率,減少了腫瘤的復發(fā)情況,且其康復迅速。術中注意事項:①小兒血容量較低,耐受差,術前做好輸血充分準備;②兒童頭皮很薄,傷口易出現(xiàn)漏出腦脊液,減張縫合硬腦膜,避免感染;③對于直徑超過15 cm的腫瘤,應分期手術,減少手術風險。小兒大腦半球腫瘤實施顯微鏡下手術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77.27%vs.59.09%,P<0.05);治療組的手術并發(fā)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小兒大腦半球腫瘤實施顯微鏡下手術療法,臨床效果確切,康復迅速,微創(chuàng)度高,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表1 患者基線比較
[1] 李美蓉,張忠陽,李惠民,等.兒童顱內毛細胞星形細胞瘤的MRI表現(xiàn)[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29(2):147-148.
[2] Li W,Wait SD,Ogg RJ,et al.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visual cortex performed in children under sedation to assist in presurgical planning[J].J Neurosurg Pediatr,2013,11(4): 14-15.
[3] 苗振靜,馬旭輝.顱內惡性腫瘤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0,27(2):177-185.
[4] 田廣燕,梁向榮,高在芬.小兒顱腦腫瘤28例臨床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8,15(5):126-143.
[5] 李少朋,錢銀鋒,余永強,等.少突-星形細胞腫瘤的CT和MRI表現(xiàn)[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1,27(6):161-162.
R739.41
B
1671-8194(2014)20-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