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應平* 徐 舒任 煒
(1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呼吸內科,廣東 廣州 510800;2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腫瘤科,廣東 廣州 510800;3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血管介入治療科,廣東 廣州 510800)
探討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治療肺癌的分子學機制及臨床相關性研究
田應平1* 徐 舒2任 煒3
(1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呼吸內科,廣東 廣州 510800;2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腫瘤科,廣東 廣州 510800;3 廣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血管介入治療科,廣東 廣州 510800)
目的 探討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治療肺癌的分子學機制及相關臨床療效研究。方法 利用自身對比分析法。對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實施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術,并通過術后隨訪,分析其療效。結果 60例實行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的患者,9例患者治療結果為完全有效占15%,36例患者部分有效占60%,9例患者有好轉占15%,6例病情有惡化占10%,所有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5%。結論 臨床上利用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治療術治療肺癌具有創(chuàng)口小,效果好,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使用。
支氣管動脈栓塞;化療;分子學;肺癌
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是一種介入治療,其是通過對支氣管動脈實行栓塞,阻斷腫瘤組織的血供,并通過直接在腫瘤組織內注入化療藥物,減少機體對藥物的首過效應而影響療效[1,2]。筆者通過對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實行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術,探究其治療肺癌的分子學機制和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60例肺癌患者,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齡最大80歲,最小54歲,平均年齡在67歲,60例患者基本臨床癥狀為:咳嗽,咳血,胸痛。60例患者在經過CT影像學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活檢等檢查均已證實為肺癌,具體TNM分期為:Ⅱ期患者9例,Ⅲa期21例,Ⅲb期19例,Ⅳ期11例。60例患者均無手術指征及介入治療禁忌證,合并高血壓患者45例,糖尿病患者10例,3例合并其他部位腫瘤轉移。所有患者的年齡,性別,癌細胞類型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 支氣管動脈栓塞方法
①在實行介入治療之前對患者進行血常規(guī)及心電圖檢查,檢查患者有無介入治療禁忌證。②在右大腿腹股溝下,做局部麻醉,鏡下股動脈穿刺。③用4或5F導管沿股動脈進入為腫瘤供血的支氣管動脈,通過對比劑的注入確定導管是否進入腫瘤所屬支氣管動脈。④進入支氣管動脈后,采樣確定腫瘤已經染色后,根據(jù)不同細胞的類型選擇合適的化療藥物進行大劑量緩慢注入治療,推注藥物時間不小于30 min,以最大限度的殺死腫瘤細胞;推注結束后用碘油對支氣管動脈進行栓塞,阻斷腫瘤組織的血供,阻止其生長;癌細胞肝臟轉移患者應同時性肝動脈化療及栓塞術。⑤術后叮囑患者平臥,將右腿伸直固定24 h,通過水化進行輔助治療,介入治療療程為1個月1次,整個療程為半年[3,4]。
1.3 療效評價標準
評定標準根據(jù)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①完全有效:胸部X線檢查,胸片上腫瘤病灶完全消失,持續(xù)時間>1個月者;②部分有效:腫瘤病灶在胸片上檢查縮小為原來病灶的一半以下,且持續(xù)1個月者;③好轉:胸片顯示腫瘤病灶縮小為原來的75%~50%,且比較穩(wěn)定者;④病情惡化:胸片顯示腫瘤病灶范圍較原來病灶擴大25%以上,且有持續(xù)增長的趨勢者。治療總有效率為完全有效率與部分有效率的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l5.0軟件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shù)據(jù)對比采取χ2校驗,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差異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術后隨訪1個月,60例實行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的患者,9例患者治療結果為完全有效占15%,36例患者部分有效占60%,9例患者有好轉占15%,6例病情有惡化占10%,所有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5%。所有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表現(xiàn)。具體比較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TNM分期的治療有效率對比
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治療是根據(jù)肺部腫瘤的解剖學原理,以阻止腫瘤的血供為特征的一種新型介入治療,其通過股動脈插管,將導管插至支氣管動脈內,通過碘油栓塞支氣管動脈,根據(jù)不同部位的肺部腫瘤對其進行血流供應進行完全性阻斷,以阻止其生長,達到治療的目的。通過導管直接在腫瘤內部大劑量注入常規(guī)化療藥物,可以降低人體對化療藥物的首過效應,增加腫瘤局部藥物的有效濃度,提高療效。
通過此次研究發(fā)現(xiàn),對腫瘤局部進行藥物推注比靜脈給藥的血藥濃度要高5倍,相關報道證明,對腫瘤局部藥物濃度增加1倍,對腫瘤的殺滅程度要高10倍,所以通過對腫瘤局部給藥,可以有效提高腫瘤的殺滅率,而且通過局部注入化療藥物,藥物很容易灌注到肺門及縱膈淋巴結等全身給藥不利于到達的地方,有效的阻止了腫瘤轉移的發(fā)生概率。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治療還通過對腫瘤進行局部給藥,降低化療藥物給患者所帶來的全身不良反應,因為全身血藥濃度降低可以有效減少化療藥物對全身的毒性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確?;颊哳A后良好。
通過對患者的支氣管動脈進行栓塞,可以有效阻斷患腫瘤的血供,延緩腫瘤細胞的增殖及其生長速度,使得腫瘤缺血性壞死,通過機體的吸收代謝作用,使得腫瘤病灶縮小甚至消失,達到治療的目的,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通過術后隨訪1個月,60例實行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的患者,9例患者治療結果為完全有效占15%,36例患者部分有效占60%,9例患者有好轉占15%,6例病情有惡化占10%,所有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5%。60例患者的總有效高,且療效明顯優(yōu)于全身給藥化療患者,根據(jù)患者不同肺癌分期,可以發(fā)現(xiàn)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可以對大部分Ⅱ、Ⅲa期肺癌患者起到完全有效的治療效果,遠遠超過了全身靜脈給藥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本次治療的60例患者的化療不良反應情況大體類似全身給藥患者發(fā)生的不良反應,但其由于利用局部給藥,不良反應程度不明顯,主要不良反應為栓塞后局部疼痛,其他如免疫抑制,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癥狀等,均較全身靜脈化療減輕。對于肺癌合并血管栓塞患者應該注意其介入栓塞治療禁忌證,以免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對不同肺癌分期有不同的療效,且對大部分的Ⅱ、Ⅲa期肺癌患者有明顯療效,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后狀態(tài)增加患者的生存期,且該種化療方式有創(chuàng)傷小,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1] 劉江澤,劉四斌,李英,等.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結合同步放療、靜脈化療治療中心型肺癌[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2,21(4):297-300.
[2] 楊彥林,王樹平,劉艷茹,等.選擇性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聯(lián)合125I粒子植入治療原發(fā)性肺癌的療效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6(7):183-184.
[3] 王健,佟小強,宋莉,等.經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聯(lián)合射頻消融術治療》5 cm肺癌[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0,7(3):212-215.
[4] 林蕾,王文輝,周懷琪,等.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聯(lián)合氬氦刀治療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0,7(3):268-272.
Explore the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
TIAN Ying-ping1, XU Shu2, REN Wei3
(1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Guangzhou Integrative Medicine Hospital, Guangzhou 5108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Oncology, Guangzhou Integrative Medicine Hospital, Guangzhou 510800, China; 3 Department of Vascular Intervention, Guangzhou Integrative Medicine Hospital, Guangzhou 5108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clinical efficacy studies. Methods Comparative analysis itself.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1 period treated 60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bronchial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nd through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analysis of its efficacy. Results 60 cases of implementation of bronchial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patients, 9 patients was completely effective treatment outcomes, 15% partial response in 36 patients accounted for 60%, 9 patients had improved, 15%, 6 cases of the condition has deteriorated account 10% of all patien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5%.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use of bronchial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herapy for lung cancer has a small wound, effective, safe, and so on, worthy of clinical widely used.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Chemotherapy; Molecular; Lung cancer
R734.2
B
1671-8194(2014)20-0017-02
*通訊作者:E-mail:10276918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