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工業(yè)生產的飛速發(fā)展,城市人口的逐漸增長,使多數城市的土地資源變得異常緊張,直接導致城市的建筑逐漸朝著高空延伸,其城市的構造也隨之高層化,從而不斷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一個城市中,高層建筑既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我國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又是該城市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然而,其在消防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卻是全世界的人們都在密切關注的共同難題。
關鍵詞: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火災預防
在我國,高層建筑就是指那些在10層或超過10層的居民建筑以及建筑的高度大于24m的其它民用的建筑、兩層或超過兩層的廠房與庫房。如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我國的城市化水平也逐漸提升,不僅是城市地區(qū),即使的城鎮(zhèn)地區(qū)也新建了大量的高層建筑。然而,高層建筑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只是便利與土地資源的有效運用,還有高層火災事件的逐年增多,因此,如何對火災的進行預防以及撲救已經成為了消防領域中重點關注的話題。
1 高層建筑火災特點及其消防的難點
首先,火災蔓延的途徑較多,且火勢迅猛。在高層建筑中,樓梯間、電梯井以及電纜井、排風管道等通道較多,一旦火災發(fā)生,就極容易產生煙囪效應,而這也是火勢得到迅速蔓延的主要途徑。再加上高層建筑受到風力的影響較大,即建筑物越高,其風速就越大,相對的火災的擴散速度也會越大。同時,建筑內部的一些電氣化以及自動化的電器設備也較多,極大的增加了因短路漏電而誘發(fā)火災的可能性。此外,隨著大量可燃性的裝修材料的投入使用,不僅極容易導致火災的發(fā)生與蔓延,而且其在燃燒過程中所釋放的毒性氣體對人體的危害也較大。
其次,人員較多且密集,給安全疏散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高層建筑的目的就是為了更有效的運用到土地資源,故建筑的層數總體上來說也是比較多的,若向將人員全部輸送到地面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由于建筑面積也較大,其所能容納的人員相對也就較多。然而,若是火災發(fā)生,其電梯就需立即停止使用,建筑中的全部人員都需從逃生通道逃生,而其樓梯的容納度又是有限的,必然就會造成踩踏以及擁堵事件,那些來不及逃生的人員就極有可能被煙火熏死或是燒死,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
最后,高層建筑自身特點加大了救援的難度。由于建筑的高度太高,現有的消防車輛以及設備根本無法滿足滅火的需要,無法及時的對火勢進行有效的控制進而采取相關的火災撲救工作。特別是有些消防車的供水量以及供水的高度達不到撲火的要求時,必然就會延誤救火的最佳時機。同時,在火災發(fā)生時,由于空氣中會出現大量的煙氣與水蒸氣,直接導致建筑中的各種排煙設備出現自動切斷的情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逃生通道中排煙的困難程度。據相關調查顯示,在火災中,有70%~80%左右的人員是因煙氣中毒而導致窒息死亡的。
2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技術的研究
由于高層建筑有著其本身特殊的物理環(huán)境,一旦出現火災,處置不及時就極容易造成火勢的蔓延,并給人員的安全疏散工作、火災的撲救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從而導致大量人員的傷亡以及財產的損失。因此,各方人員都必須高度的重視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的問題,堅持以人為中心,預防與撲救相結合的原則,全面的落實各種有效的技術措施,提升人員的自主管理以及自防自救的能力。
2.1 預防火災的技術措施
為全面保證建筑的消防安全,應以預防為主,并利用相關的消防安全技術以及措施,以做到未雨綢繆,最大限度的將消防安全的隱患扼殺在源頭。因此,有效預防高層建筑的火災事件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展開:
首先,加強對電氣燃氣的管理。在高層建筑中,電氣燃氣是其發(fā)生火災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在選用相關的燃氣設備以及電氣產品時,必須考慮到它們的安全性問題,最好的是選擇那些安全系數較高的產品。而且建筑中供氣管道在進入大樓前可設置一個緊急開關,一旦發(fā)生火災就可關閉閥門以防止火情的惡化。同時,在鋪設燃氣管道以及電氣設備的排線時,需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進行操作,并盡量的安裝一些靈敏度較高的漏電火災的探測報警的系統(tǒng)以及電氣的短路保護器,從而在人防以及技防兩方面積極的做好高層建筑的火災預防。
其次,加強對明火的管理。在建筑施工和維修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明火操作的環(huán)節(jié),故在這時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端正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嚴格遵守審批的制度,按照規(guī)范實施操作,以保證明火作用的安全有序進行。若高層建筑中有餐館以及餐廳等一些公共場所,需嚴禁其采用酒精或蠟燭的使用,而多于人員的吸煙問題,也需指定一些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如在每層建筑中設置一個吸煙區(qū)等。同時,物業(yè)部門也可根據建筑的情況,適當的安置一些火災的探測器,并加強日常的巡邏管理,通過人工巡查以及技術監(jiān)控兩者相結合的形式,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災隱患。
最后,制定消防安全責任制度。在高層建筑中,需積極構建其一個統(tǒng)一的消防安全的管理組織,將高層建筑中的租用單位、物業(yè)管理單位以及產權單位等有機的組織在一起,并實施消防安全的責任負責制,將其分解到各組織、各人員的身上,一旦出現火災就能立即找到相應的負責人,從而保證后續(xù)工作的開展。同時,還可以制定一些獎懲的制度,以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以及火災的預防意識,從而將預防火災的相關措施落實到實處。
2.2 控制火災的技術措施
首先,合理設置防火分區(qū)。在高層建筑中,其防火分區(qū)的分隔是有效控制火災的規(guī)模,并防止火災快速蔓延的一種基本手段。因此,對于那些體量大且規(guī)模大的建筑、有著不同用途的場所以及各通道間、各樓層之間都需要進行防火的分區(qū),從而使人員在火災發(fā)生時可進入到這些防火分區(qū)中暫時的避免傷害等待消防救援的帶來。
其次,提高鋼結構的耐火性以及建筑材料的難燃性。目前,由于桿結構的質量輕、且施工方便等優(yōu)點被廣泛的應用于高層或是超高層的建筑中,然而,鋼結構的低耐火性卻是其較大的一個缺點,無法耐住高達2000℃的火場高溫。因此,相關的人員可從鋼結構的材料入手,對其進行材料的組分,以提高其材料的耐火性,或是采取一些防火噴涂、或噴淋等保護措施,以延遲火焰對鋼結構的損害,同時,對于建筑材料,也可多選擇那些不易燃化的材料,或是最大限度的選用一些阻燃性較好的家裝材料,以減少火災的隱患。
最后,采取智能化的消防設施。在高層建筑中,除了要安裝一些普通的室內消防栓以外,還需安全相關規(guī)范盡可能的安裝一些自動的火災報警系統(tǒng),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積極做好火災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建筑結構特點以及相關的功能設置,大大的加大其發(fā)生火災的機率以及撲救工作的難度。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其物業(yè)管理部門就需嚴格遵守并執(zhí)行相關的消防管理的規(guī)定,積極的做好火災預防的工作,增強廣大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以及自防自救的能力,從而將各種火災隱患直接扼殺在搖籃里,最大限度的減少火災事件的發(fā)生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各種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事件。
參考文獻
[1] 李建軍.淺談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防科技.2010(8):67-68.
[2] 沈友弟.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技術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9(2): 88-90.
[3] 劉敏.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技術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4):134.
作者簡介:王振(1993- ),男,河南周口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工程七隊,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