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復治療護理介入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狀態(tài)改善的重要價值。方法選取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100例,平均分為2組即康復組與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康復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以運動為主的康復程序,并運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法及生活能力狀態(tài)分級進行評測。結果康復組與對照組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生活能力狀態(tài)改善方面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康復治療護理的介入,有助于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更好恢復,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
【關鍵詞】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
293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240-02
本文旨在探討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治療護理介入的重要療效與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腦卒中后偏癱與失語患者,所有病例均由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平均分為2組即康復組與對照組各50例??祻徒M50例實施了康復治療護理,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7-79歲;對照組50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4-8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生活能力狀態(tài)分級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偏癱的早期康復護理
1.2.1.1保持各關節(jié)功能位置,預防關節(jié)畸形患側上肢處于伸展位,用肩托保持肩部的正常解剖位置以預防肩關節(jié)疼痛、下降和不全脫位;肘關節(jié)屈曲90°并伸直交替;腕關節(jié)背伸30°;各手指關節(jié)輕度屈曲;下肢髖關節(jié)屈曲外旋;膝關節(jié)屈曲;踝關節(jié)保持足中立位。發(fā)病1周病情穩(wěn)定,給予被動或主動關節(jié)活動度運動,被動運動幅度由小到大、由健側到患側、由大關節(jié)到小關節(jié)循序進行。
1.2.1.2防止偏癱肢體肌肉萎縮,逐步提高肌力在神經恢復過程中,除藥物治療外還須通過按摩、被動運動來維持對運動器官的生理刺激,恢復肢體活動功能,同時也可防止韌帶攣縮及靜脈血栓形成?;贾×?級患者在被動運動的同時,按摩患肢肌群;肌力Ⅰ級-Ⅱ級患者以被動運動為主,主動運動為輔;下肢肌力達Ⅲ級的患者在扶持下行站立訓練;下肢肌力達Ⅳ級患者在輔助下進行主動步行練習。
1.2.1.3刺激患肢感覺機能和進行精細運動讓患者接觸不同溫濕度、硬度的物質,刺激患肢的感覺機能,訓練用視覺、聽覺來彌補感覺的不足,同時進行手指肌力訓練,活動手指關節(jié),鍛煉手指抓握能力。
1.2.2失語的康復護理
1.2.2.1口形成聲音的訓練運動性失語主要是構音困難,需糾正發(fā)音不清、鼻音過重的現象而反復進行語言刺激,先易后難。同時,還需糾正發(fā)音動作,對音量、語言的節(jié)奏速度等配合肢體活動予以訓練。
1.2.2.2發(fā)音肌肉及口語的訓練采用模仿法進行發(fā)音器官的基本訓練,重點指導患者練習舌及口腔肌肉的協(xié)調運動??谡Z訓練作為最重要的訓練項目之一,訓練目的應放在恢復口語上,以“說”為中心或向其提出簡短的問話,話語緩慢清晰,問后給患者一定時間回答問題?;颊弑磉_有困難時,可制成“說話卡片”,讓患者用手指出其想要表達的要求。
1.2.2.3理解、識別訓練用直觀的方法重新認字、認物,如做一些小卡片,寫出自己的名字或帶顏色的圖案,護士說出卡片上的字和圖案,讓其指出哪幾項,訓練成功后在卡片上寫出交談的話語。
1.2.2.4體語訓練是指人體的運動所表達的信息,包括人的軀體外觀、姿勢等,如教會患者口渴時用手指口;頭痛時用手指太陽穴;要大便時用手指床;要小便時用手指小腹。措施可因人而異,護士、陪護人員應通曉,以便得到信號后可給予針對性幫助。
1.2.3心理護理心理護理作為康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護士應體貼患者,主動溝通,提供相關宣傳資料,了解產生不良心理的關鍵所在,采取相應措施,解開心結。
1.3評價方法采用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臨床功能缺損程序的評分法則進行評價。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兩組康復護理干預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生活能力狀態(tài),進行配對資料的t檢驗。
2結果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前后對比:康復組在干預前評分為10±8,干預后為6.9±2.4,差值4±4;對照組在干預前評分為9±10,干預后為4.4±1.9,差值4±7。生活能力狀態(tài)分級前后對比:康復組在干預前評分為2.9±1.8,干預后為1.7±0.6,差值1.2±1.1;對照組在干預前評分為2.7±0.5,干預后為1.5±0.7,差值1.2±0.9。
結果顯示:康復組與對照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生活能力狀態(tài)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腦卒中偏癱與失語的患者有較大的恢復潛能,應采用各種治療及護理措施發(fā)揮其潛能。對腦卒中的患者而言靠一般的技術性護理遠不能滿足其康復需求。在臨床上不乏由于護理工作繁重,護士短缺而沒時間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導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而造成終身遺憾。因此護理工作者應抓緊時機,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使患者在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狀態(tài)方面獲得最大限度的康復。因為腦血管病的發(fā)病率高,5a復發(fā)率為25%,有報道達40%,因此腦卒中患者的康復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此外,很多復發(fā)率的提高、運動功能的障礙也在加重,因此護士不但需在住院期間對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指導,更要加強出院后的繼續(xù)康復,以便患者得到最佳的康復效果,生存質量也予以改善。
參考文獻
[1]楊變英.腦血管出血患者肢體功能早期康復的護理體會[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6,25(6):72.
[2]王麗,高愛萍.腦血管癱瘓早期康復護理體會[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6,19(4):218.
[3]樊玉杰.腦血管病40例的早期康復護理[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7,33(2):182.
[4]王桂榮,施宇,趙明慧.腦卒中失語患者早期語言康復訓練的效果[J].中國康復,2007,2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