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胸腔積液的臨床特點,并探討在胸腔閉式引流的基礎上加注尿激酶對此病治療的意義。方法將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87例胸腔積液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胸腔閉式引流的方法治療,實驗組則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加注尿激酶,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胸腔積液內的蛋白量及白細胞濃度進而分析尿激酶的抗炎作用。結果實驗組患者的好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后胸腔積液內的蛋白量及白細胞濃度低于治療前,結果比較有明顯差異,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治療前后蛋白量及白細胞濃度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結論在胸腔閉式引流術的基礎上加注尿激酶可明顯改善胸腔積液患者的病情,從而提高患者的好轉率,因此胸腔閉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對胸腔積液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胸腔積液;胸腔閉式引流;尿激酶
據臨床中相關疾病統(tǒng)計結果顯示,胸腔積液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胸腔積液指的是由于異常因素導致胸膜腔的臟層與壁層之間的空隙內存在較多的液體,從而影響機體的正?;顒印P厍环e液的癥狀包括:發(fā)熱、胸悶、胸痛,嚴重者發(fā)展為膿胸出現(xiàn)呼吸困難,嚴重降低了此類人群的生活質量,因此如何有效治療此病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通過研究不同方法治療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87例胸腔積液的患者,分析患者治療后的效果,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胸腔積液內的蛋白量及白細胞濃度。具體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搜集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87例胸腔積液的患者的相關信息,其中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有40例,年齡介于17-65歲之間,中位數年齡是37歲。87例患者中有42例胸腔積液屬于結核性,其余45例屬于為肺炎旁性。經統(tǒng)計學結果得出,此類患者病例數在性別及胸腔積液類型上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將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治療的87例胸腔積液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有44例患者,采用胸腔閉式引流的方法治療。實驗組有43例患者,方法采用胸腔閉式引流的基礎上加注尿激酶。兩組患者均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分析兩組患者的療效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胸腔積液內的蛋白量及白細胞濃度。
1.3統(tǒng)計處理對此數據采用17.0軟件系統(tǒng)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采用X2檢驗,結果具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兩組胸腔積液患者均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分析兩組患者的療效,分為明顯好轉、好轉、無好轉。
2.2蛋白量及白細胞濃度是反應炎癥的指標因此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胸腔積液內的蛋白量及白細胞濃度,從而分析尿激酶的抗炎作用。
上表結果可以得出,實驗組患者治療后胸腔積液內的蛋白量及白細胞濃度低于治療前,結果比較有明顯差異,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治療前后蛋白量及白細胞濃度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3結論
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胸膜腔內液體的吸收和釋放不均衡,從而使腔內液體量異常增多而引起機體出現(xiàn)相應癥狀稱之為胸腔積液,體液的動態(tài)平衡取決于腔內靜水壓、膠體滲透壓、胸膜腔內負壓及淋巴回流等。據臨床總結表明,胸前積液患者會出現(xiàn)發(fā)熱、胸悶、胸痛,嚴重者發(fā)展為膿胸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癥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此類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如何有效治療此病受到更多的重視。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在胸腔閉式引流的基礎上加注尿激酶治療此病被廣泛應用。尿激酶屬于堿性的蛋白酶,通常由腎細胞產生,可激活血液內的纖溶酶原,起到溶栓的作用,可增加毛細血管、淋巴管、壁層胸膜等的吸收能力,從而使胸腔積液易于流出,有利于閉式引流術的進行。通過本文研究表明,胸腔閉式引流的基礎上加注尿激酶可明顯提高患者術后的好轉率,且尿激酶還可以降低胸腔積液內的蛋白量及白細胞濃度,從而緩解機體炎癥反應。尿激酶的使用較安全,且使用過程中引起的副反應少。因此胸腔閉式引流的基礎上加注尿激酶方法治療胸腔積液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魏張峰.探討胸腔閉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療胸腔積液115例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3,4(9):110.
[2]張根亭.胸腔閉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在胸腔積液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29(7):131.
[3]翟亮.胸腔閉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在胸腔積液治療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10,27(5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