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耐藥大腸埃希菌尿路感染的耐藥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09——2013年分離自尿標本的251株大腸埃希菌的耐藥性,對左氧氟沙星耐藥大腸埃希菌進行耐藥性分析。結果251株大腸埃希菌檢出左氧氟沙星耐藥菌152株,檢出率為60.6%,對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均>45%。結論尿路感染大腸埃希菌中左氧氟沙星耐藥株的檢出率高、耐藥性強。
【關鍵詞】大腸埃希菌;尿路感染;左氧氟沙星耐藥
554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440-02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又稱為泌尿系感染,是臨床常見疾病。其致病菌主要為革蘭陰性桿菌,其中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占急性尿路感染的80%-90%,臨床治療主要選用抗革蘭陰性桿菌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類、頭孢菌素二代或三代、氟喹諾酮類、半合成青霉素或青霉素加酶抑制劑、復方新諾明等,由于氟喹諾酮類抗生素通過尿液排泄,在尿液中的濃度極高,所以治療中常常選擇,并逐漸成為治療尿路感染的一線經驗用藥。隨著喹諾酮類藥物的大量使用,其耐藥率也逐年上升。本文分析我院2009——2013年分離自尿標本的196株大腸埃希菌的耐藥性,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試驗菌株我院2009——2013年分離自尿液標本的251株大腸埃希菌(去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復菌株)。
1.1.2儀器與試劑VITEK-2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配套的GN鑒定卡及AST-GN13藥敏卡均為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產品。
1.1.3質控菌株由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提供的標準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陰溝腸桿菌(ATCC 700323),藥敏質控結果符合NCCLS/CLSI藥敏質控要求。
1.2方法
1.2.1細菌鑒定、藥敏標本采集和分離培養(yǎng)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進行,獲得純培養(yǎng)后,經革蘭氏染色初篩,再用GN和AST-GN13卡在Vitek2-compact分析儀上進行菌株鑒定和藥敏分析。
1.2.2ESBLs檢測用VITEK-2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測定AST-GN13藥敏卡上頭孢吡肟、頭孢曲松、頭孢他啶以及其和酶抑制劑克拉維酸的聯合制劑的最小抑菌濃度,根據其比值是否≥8來自動判斷該菌是否為產ESBLs株。
1.2.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WHONET5.4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
2.1251株大腸埃希菌檢出左氧氟沙星耐藥菌152株,耐藥率為60.6%;152株耐左氧氟沙星大腸埃希菌對其他抗生素的耐藥率。
2.2152株耐左氧氟沙星大腸埃希菌對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產ESBLs率62.3%、亞胺培南0%、厄他培南0%、頭孢替坦0.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呋喃妥因2%、阿米卡星2.6%、妥布霉素15.8%,其余均>45%。
3討論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其中大腸埃希菌居首位。臨床經驗治療選用的藥物復方新諾明、氨芐西林耐藥率均超過85%,已不再適用于臨床經驗性治療。喹諾酮類藥物因其腎毒性低、在腎臟和前列腺中藥物濃度高、口服吸收較好等優(yōu)點,成為治療尿路感染的首選,但近年來發(fā)現細菌對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率逐年上升,其耐藥問題日益嚴重。盡管喹諾酮類藥物在尿液中的濃度是血液中濃度的十幾到上百倍,臨床治療可能仍然有效,但缺少足夠的循證醫(yī)學證據支持。
本研究發(fā)現:152株耐左氧氟沙星大腸埃希菌對其他17種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亞胺培南0%、厄他培南0%、頭孢替坦0.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呋喃妥因2%、阿米卡星2.6%、妥布霉素15.8%除外)均>45%。本醫(yī)院為職工醫(yī)院,患者多為老年人,大多具有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長期使用抗生素等現狀,尿路引流等侵入性操作的增多,均是導致耐藥率增高的危險因素。有研究表明:大腸埃希菌喹諾酮類耐藥株感染具有更高的病死率和住院時間。因此,對于我院喹諾酮類抗生素耐藥的大腸埃希菌,應根據藥敏結果選擇頭霉素類、碳青霉烯類、復合制劑類和呋喃妥因等治療,同時加強抗生素的管理,控制和預防左氧氟沙星耐藥大腸埃希菌在醫(yī)院的播散和流行。
參考文獻
[1]袁春雷,葉國華,李冬秀,等.尿液標本中大腸埃希菌的耐藥性分析及其產超光譜β-內酰胺酶(ESBLs)檢測[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5,30(4):241-243.
[2]李光輝.尿路感染的診斷和治療[J].中國抗感染化療雜志,2001,1(1):58-60.
[3]周偉澄,張偉平.氟喹諾酮藥物研究新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00,9(10):667-669.
[4]王睿.氟喹諾酮類PK/PD的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02,11(11):884-887.
[5]王明霞,任雷鳴,王川平.氟喹諾酮類新藥在腎功能損害患者中的藥代動力學[J].中國藥學雜志,2000,35(8):562-564.
[6]朱靜,蔣偉,常東,于勇.北京市某三甲醫(yī)院病原菌結構及耐藥性變遷[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7):763-765.
[7]董懿珍.我院2009——2010年抗菌藥物使用與細菌耐藥性分析[J].中國藥房,2012,23(10):905-907.
[8]Lautenbach E,Metlay JP,Bilker WB,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fluoroquinolone resistance and mortality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fections:the role of inadequate empirical antimicrobial therapy[J].Clin Infect Dis,2005,4:92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