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膽囊切除后伴有的膽汁反流性胃炎采取雷貝拉唑、鋁碳酸鎂及兩者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并觀察其治療效果。方法選取120例切除膽囊后伴有膽汁反流胃炎患者,并將其隨機平均分成雷貝拉唑組、鋁碳酸鎂組以及兩者結合組。第一組采取口服20mg雷貝拉唑治療,第二組采取口服鋁碳酸鎂治療法,第三組將以上兩種治療方法結合一起治療。在療程結束后對各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兩者結合組在總有效率上明顯高于前兩組,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雷貝拉唑結合鋁碳酸鎂在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雷貝拉唑;鋁碳酸鎂;膽囊切除;膽汁反流性胃炎
584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464-02
在進行完膽囊切除手術時經(jīng)常會使胃黏膜受到損傷,從而導致胃泌素分泌增加,出現(xiàn)粘膜出血、糜爛以及水腫等,從而致使膽汁出現(xiàn)反流現(xiàn)象,其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惡心、嘔吐、飽脹不適、胃下垂等癥狀。這是一種消化內(nèi)科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占胃炎總量的12.8%左右。由于膽囊切除術的患者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腹腔鏡膽囊切除的患者,因此患有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也越來越多。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間的120例膽囊切除后伴有膽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為64例,女性患者56例,年將在23歲-55歲之間,平均年齡(32±5.4)歲。病程為3個月-9年,平均病程(3.5±0.6)年。并將該12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三組,40例為雷貝拉唑組,40例為鋁碳酸鎂組,40例為兩者結合組。并對所有患者進行治療前的心電圖檢查以及肝腎功能檢查,確保其都符合標準,所有器官功能正常,并無其他異常出現(xiàn)。各種臨床資料對比不存在較大差異,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1.2治療方法在進行完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其會存在上腹痛、腹部脹氣、厭食、惡心、反胃、燒心以及胸骨后疼痛等癥狀發(fā)生。在進行完胃鏡檢查后,可見其內(nèi)部存在反流的膽汁,胃粘液糊有黃綠色的膽汁出現(xiàn),且胃粘膜內(nèi)出現(xiàn)膽汁沉積,并出現(xiàn)充血等。對于雷貝拉唑組的治療方法為:飯前口服雷貝拉唑20mg,每天一次;鋁碳酸鎂組的治療方法為:飯后1至2小時后口服鋁碳酸鎂1g,咀嚼服食,每天三次;對于兩者結合組所采取的治療方法為:每天一次口服雷貝拉唑20mg,同時每天三次嚼服1g的鋁碳酸鎂,治療8周為一個療程,并對三組治療的臨床癥狀緩解情況進行記錄。
1.3判定標準臨床上將顯效、有效、無效作為判定臨床療效的方法。其中顯效患者的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部疼痛、飽脹不適、反酸以及胃下垂等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有效指的是患者在治療結束后,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反酸、胃下垂等不適癥狀有所減輕,但并未消除;無效指的就是患者的所有不適癥狀均沒有得到改善,嚴重的可能加重病情。
1.4統(tǒng)計學方法對文中所有觀察數(shù)據(jù)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使用t進行檢驗,使用x2對所有計數(shù)數(shù)據(jù)進行檢驗,P<0.05存在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經(jīng)過治療后,雷貝拉唑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0.0%,鋁碳酸鎂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75.0%,而兩者結合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7.5%,其中前兩組沒有明顯的差異性,而兩者結合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其余兩組,存在顯著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所有患者中不存在肝腎功能損害等嚴重不良反應。
3討論
最近幾年,膽囊切除術后的伴有膽汁反流性胃炎是比較常見的內(nèi)臟器官疾病,這種疾病多是由于膽汁反流而引起的胃粘膜受損造成的,其特點是發(fā)病率高,具有普遍性等。這種疾病以往多是由于進行大部分胃切除后才發(fā)生的,但是最近膽囊炎、膽石癥、膽系手術后的患者也時常發(fā)生這種膽汁反流性胃炎,目前其機制尚不明確,有部分認為是由于喪失或降低了膽囊功能,造成的膽汁排泌功能紊亂。
鋁碳酸鎂咀嚼片是一種具有保護粘膜作用的保護劑,其覆蓋在消化道的粘膜上,可以與粘膜上的蛋白成分相結合,從而增強粘膜的正常屏蔽功效,可以有效的分散不同刺激物對消化道粘膜的損傷,實現(xiàn)保護消化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基本原則為:中和膽汁酸、保護胃粘膜、促進胃的排空以及增強胃蠕動能力等。因此,以上兩種藥物單一使用的療效都是有限的。
由以上調(diào)查結果可知,采用鋁碳酸鎂結合雷貝拉唑相結合的治療法治療膽囊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總有效率高達97.5%,患者的依從性也非常好,并沒有出現(xiàn)任何顯著的不良反應,鋁碳酸鎂的活性成分主要為水化碳酸氫氧化鎂鋁,當藥物溶解在胃內(nèi)以后,鋁碳酸鎂就被釋放出來了,從而形成了一種層狀的網(wǎng)絡結構,同時在胃、食管及十二指腸年粘膜表面沉積成保護層。同時鋁碳酸鎂的抗酸作用及中和膽汁作用,能夠持久的中和胃酸。而雷貝拉唑是一種新型的抑制藥,在服用后1小時內(nèi)即可發(fā)揮藥效,在2-4小時內(nèi)可使血藥濃度達到最高峰,可持續(xù)作用48小時,同時它還具有可逆性失活胃蛋白酶,可以同膽酸持續(xù)結合等作用,在減輕膽汁對胃粘膜損傷的同時保護了胃粘膜,確保胃內(nèi)的pH值維持在3-5,它也可以在酸性條件下結合胃內(nèi)的膽酸,在進入腸內(nèi)堿性環(huán)境時又釋放出膽酸,從而不會對膽酸的腸肝循環(huán)造成影響,因此它可以從多個角度和環(huán)節(jié)來保護胃腸,避免疾病因子的入侵,對胃粘膜實施了全方位的保護作用。
綜合以上敘述,雷貝拉唑與鋁碳酸鎂結合治療法相較于單一藥物治療法的效果更為明顯,可以顯著的改善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各種不適癥狀。因此這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海定,卓維波.雷貝拉唑與鋁碳酸鎂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效果[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2,01:13-14.
[2]胡開祥.鋁碳酸鎂和雷貝拉唑治療膽囊切除術后伴膽汁反流的胃炎作用比較[J].吉林醫(yī)學,2012,13:2772-2773.
[3]徐升.聯(lián)合應用雷貝拉唑與鋁碳酸鎂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49例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