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利用數(shù)字胃腸機行鋇餐檢查胃竇部狹窄;對胃竇部良惡性狹窄鑒別;提高診斷正確率及臨床符合率。方法所用機器為德國西門子公司產80Kw平板胃腸機(DRF);選用青島東風化工有限公司產的II型硫酸鋇干混懸劑;隨鋇劑裝箱的產氣粉;正常禁食條件下:晨禁飲食6小時。結果胃竇部狹窄的胃本身疾病:良性有胃幽門肌肥厚、胃竇炎、潰瘍病、胃良性腫瘤,惡性有胃癌、胃肉瘤(惡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等)、以及其他少見惡性腫瘤;胃外病變所致胃竇狹窄:胰腺良惡性病變、腹膜后腫瘤、肝膽系病變、橫結腸腫瘤等。結論利用高清晰的數(shù)字胃腸機檢查胃腸疾病是可行的,對胃竇部良惡性狹窄的鑒別是清晰、較準確的。提高鋇餐檢查的技術,是清晰顯示病變的關鍵。多與臨床醫(yī)生溝通,達到影像與臨床相符合。
【關鍵詞】鋇餐檢查;胃竇部良惡性狹窄;診斷符合
727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578-02
胃竇部是胃疾病的好發(fā)部位。胃竇部狹窄是指胃竇各種病變所致胃腔縮小或變形,可以是功能性,也可以器質性,或兩者兼有。無論是腫瘤還是炎癥,隨著病變的發(fā)展都能造成胃竇部不同程度的狹窄,所以胃竇部的良惡性狹窄的診斷及鑒別成為我們影像工作者實際工作中常遇到的問題,撰寫本文,旨在提高我們的診斷能力、鑒別能力,加強與臨床醫(yī)生的溝通,做好與病患者的溝通,切實提高診斷正確率及臨床符合率。
1首先簡述胃竇的正常X線解剖和生理功能
沒有正常的形態(tài)概念,就不能辨別異常,為了更好地鑒別良惡性狹窄,首先要有一個正常胃竇X線解剖和功能概念。胃竇是指胃角切跡與大彎最低點連線與幽門之間的區(qū)域,幽門近端大約4cm-5cm一般稱為胃竇的幽門前區(qū)。胃竇的內腔向幽門逐漸縮小。
胃竇的幽門前區(qū)具有特有的肌肉排列,所以無蠕動波,其蠕動功能有一定規(guī)律性,當胃予以迅速充盈鋇劑時,胃蠕動波達幽門前區(qū)時,可見胃幽門前區(qū)按以下規(guī)律出現(xiàn)舒縮。大致可分為四期:
(一期):靜止期。指胃竇完全擴張,無蠕動時幽門前區(qū)的大小彎輪廓光滑,胃竇幽門前區(qū)大小彎與十二指腸球底的距離相等。
(二期):半收縮期。當蠕動波達幽門前區(qū)后,見幽門前區(qū)小彎側縮短,大彎側與球底距離拉長,胃腔縮小。
(三期):假憩室期。胃幽門前區(qū)收縮加強,加深,幽門前區(qū)收縮呈囊樣,向大彎膨出,形如憩室。
(四期):完全收縮期。假憩室也收縮消失,代之幽門前區(qū)呈細管狀。
然后胃幽門前區(qū)舒張又復回靜止期,再按以上順序周期性進行舒縮,借以將胃內容物排入十二指腸。
正常胃竇粘膜受各種因素影響,有一定變異范圍,據(jù)材料分析和文獻報道,胃竇粘膜較胃體部粘膜纖細,一般在0.2cm-0.4cm,不超過0.5cm,胃竇粘膜隨胃竇舒縮、蠕動而變形,在胃竇靜止或半收縮期,其粘膜可呈斜行,但胃竇完全收縮粘膜可以呈纖細2-3條,或完全不顯。胃竇部在雙重造影中,40%-50%可顯示胃小區(qū),其大小在2mm-3mm左右。
我們在常規(guī)胃鋇餐檢查中,一般根據(jù)胃蠕動功能、胃張力情況、體位等,患者口服稀鋇劑300ml-400ml,必要時可先讓病人服產氣粉后,再服鋇劑檢查,可形成氣鋇雙重造影圖像;胃內鋇劑一般2小時排空,若超過6小時以上,胃內殘留鋇劑達20%以上,可以認為幽門梗阻。
2引起胃竇狹窄的疾病可以分為兩大類
2.1胃本身病變所致的胃竇狹窄良性病變:胃幽門肌肥厚、胃竇炎、潰瘍病、胃良性腫瘤。惡性病變:有胃癌、胃肉瘤(惡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等)、以及其他少見惡性腫瘤。
2.2胃外病變所致胃竇狹窄包括與胃竇鄰近器官的良惡性病變,如胰腺良惡性病變、腹膜后腫瘤、肝膽系病變、橫結腸腫瘤等。
在實際工作中,常見胃內病變所致胃竇狹窄有胃惡性腫瘤、胃竇炎、胃潰瘍,幽門肌肥厚在小兒比較多見,在成人少見。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總結了一些胃外病變與胃本身病變所致胃竇狹窄的鑒別要點:①胃外病變產生胃竇推壓粘連,多呈偏心性,較少產生向心性狹窄;而胃本身病變所致胃竇狹窄多見向心性狹窄,但這不是絕對的,有時胃癌也可以呈偏心性改變。②胃外病變產生胃竇推壓、粘連改變往往隨胃竇鋇劑充盈量、體位改變而有改變;胃本身病變所致狹窄改變比較恒定。③胃外惡性病變壓迫、浸潤所致胃竇改變范圍與粘膜改變不很對稱,一般胃竇充盈確損或壓跡范圍廣,粘膜改變相對較?。晃副旧韾盒圆∽兯陋M窄范圍與粘膜破壞范圍是大致對稱的。
3胃竇部良、惡性狹窄的狹窄段、狹窄近端、狹窄遠端的特點簡述如下
3.1狹窄段狹窄段的粘膜改變是重要的,惡性狹窄導致粘膜破壞或息肉樣增生,增粗的粘膜在捫診下形態(tài)不變,有的狹窄段本身粘膜破壞消失,代之為扁長或各種形態(tài)的腔內龕影。若能很好顯示和認識這個征象,對惡性狹窄診斷價值很大。而炎癥狹窄其粘膜尚在,粘膜增粗可呈環(huán)形、縱行,也可以呈息肉樣,但在捫診下形態(tài)可變。萎縮性胃炎亦可見粘膜變平,但該段胃壁是柔軟的,不像浸潤型胃癌那樣僵硬。惡性狹窄的胃壁是僵硬的,尤其當胃竇完全浸潤時,狹窄段僵硬,不能擴張;若有部分正常胃壁尚存,可在不同蠕動時期,胃竇出現(xiàn)雙重邊緣。良性狹窄的壁時柔軟的,無僵硬感,一般可以擴張,若為痙攣狹窄時在采用解痙藥劑或病人短暫活動后,可見不同程度擴張,但也有少數(shù)嚴重炎癥疤痕狹窄,其狹窄段形態(tài)不變或變化甚少;然而癌腫未侵及胃竇全環(huán),胃竇粘膜也可有些變化,所以不能一見狹窄段不變,就說是惡性;一見胃竇狹窄段有變化,就肯定是良性。
3.2狹窄近端(狹窄入口)惡性狹窄的近端與正常胃交界分明,在強蠕動波推動下,正常的胃壁常套入僵硬的狹窄段,形成所謂的“肩胛征”或“袖套征”,這是惡性狹窄的典型征象。無蠕動時,軟硬胃壁交界常有小尖角或小切跡,這種小尖角切不可誤為小的良性潰瘍。胃角切跡潰瘍型胃癌浸潤胃竇所致胃竇狹窄,在狹窄近端可見不規(guī)則龕影,并有不規(guī)則環(huán)堤,所以近端加壓對良、惡性狹窄鑒別十分重要,加壓可以顯示狹窄近端的腔內龕影的全部征象。當狹窄段本身為腔內龕影時,近端加壓可清楚地顯示扁長龕影近端的情況,而不致忽略這一可靠的惡性狹窄征象。
良性狹窄近端與正常胃壁無明顯分界,呈漸移性,但需要注意胃角切跡或小彎有否突出腔外的良性龕影,小彎有否縮短,在小彎縮小時常易掩蓋龕影,所以胃低張造影檢查很有幫助,可使痙攣放松,從而良性龕影清晰顯示。
3.3狹窄遠端(狹窄出口)惡性狹窄的遠端表現(xiàn)取決于癌腫浸潤的范圍。若浸潤未達幽門環(huán),而是離幽門有一小段距離,此時可見狹窄段與正常胃壁分界突然,與近端出現(xiàn)征象相似,這時可見遠端一小段胃壁可擴張收縮,粘膜正常,與僵硬狹窄構成鮮明對比,稱之為“截斷”現(xiàn)象。若浸潤已達幽門環(huán),狹窄段胃壁增厚,遠端可產生球底壓跡,這個壓跡與幽門肌肥厚或胃竇收縮時產生壓跡不同,惡性狹窄產生壓跡是不規(guī)則的,常常在幽門兩側不對稱。值得引起注意是當狹窄段甚短,且十分靠近幽門環(huán),在球底產生壓跡,由于幽門梗阻鋇劑通過較少,十二指腸球僅部分充盈,球呈花瓣狀,易誤為球潰瘍造成的球畸形。
良性狹窄遠端不會出現(xiàn)“截斷”征象,胃竇炎所致胃竇狹窄多為痙攣性的,有時還可見胃粘膜脫入十二指腸球內。十二指腸球潰瘍伴胃竇炎所致良性狹窄,還可見十二指腸潰瘍的征象。所以在幽門梗阻時,使十二指腸球部顯示十分重要,在遠端未清晰顯示情況下,要判斷幽門梗阻的性質是困難的。
若為胰頭癌所致胃竇狹窄還可見十二指腸圈的變化,十二指腸球或球后的壓跡(擴大的膽囊或總膽管壓跡)。
4結論
綜上所述,在鋇餐檢查中,發(fā)現(xiàn)有胃竇部狹窄時,要綜合各種因素考慮,發(fā)揮一切手段,提高對病變的認識,做出較準確的診斷;加強與臨床醫(yī)生的聯(lián)系,必要時可進一步檢查。我們運用數(shù)字胃腸機,采用氣鋇雙重造影,胃低張造影方法,對胃竇部狹窄疾病可以做出較為準確的診斷,更好地為廣大病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