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肝包蟲病圍手術期的護理,以期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方法分析回顧150例肝包蟲病手術患者的術前、術中、術后的臨床護理資料,總結護理要點。結果150例病人手術均取得成功,且經過護理,均順利康復出院。結論為肝包蟲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圍手術期護理,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病率,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肝包蟲?。粐中g期;護理
360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291-02
包蟲病,又稱為棘球蚴病,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尤其是西北畜牧區(qū)常見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給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人民的健康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而作為包蟲病的一種,肝包蟲病占該病的發(fā)病率最高,約為70%,其病因為棘球蚴侵入人體肝臟所導致,臨床上又分為囊型肝包蟲病和泡型感包蟲病,并以前者為多見。目前,還沒有較為有效的藥物可以用來治療該病,外科手術是其臨床主要治療手段,而圍手術期的護理則是確保手術治療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以加強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至關重要。近兩年來我院共為150例肝包蟲病患者施行了手術治療,并經過醫(y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所有患者均順利康復出院,現(xiàn)將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研究資料為2011年5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包蟲病手術患者共計150例,所有患者均有家畜,如犬、牛羊等接觸史,且入院時均經Casoni實驗,B超、CT等檢查確診為肝包蟲病。以上150例患者中,男96例,女54例;年齡12-67歲,平均39.5歲;病程3-17年,平均6.4年。疾病分型:單發(fā)性囊性肝包蟲病108例,多發(fā)性囊型肝包蟲病42例,所有病例囊腫大小在4.5-22cm之間。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術治療,手術摘取為主,藥物治療是手術前后的重要輔助手段。手術原則是徹底清除內囊,防止囊液外溢,消滅外囊殘腔和預防感染。手術中常規(guī)使用抗過敏藥物和搶救過敏休克的準備。采用氣管插管靜吸復合麻醉,右上腹肋緣下或經腹直肌切口進行手術治療,其中,外囊剝除術69例,內囊摘除術54例,肝葉切除術27例。
1.3結果150例患者手術均獲得成功,無嚴重感染、過敏反應、肝功不全和死亡比例等出現(xiàn)。術后1-2天,患者可以適量進食并可下床做輕微活動,術后2-4天,可去除血漿引流管,術后一周左右,可以拔除囊腔引流管。所有患者術后住院時間10-21天,平均14天。
2護理
150例肝包蟲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主要分為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及出院指導幾個方面,具體內容如下:
2.1術前護理
2.1.1健康教育牧區(qū)群眾對衛(wèi)生知識的了解一般都較少,對肝包蟲病更是沒有相對全面的認識,因此,無論在生活還是衛(wèi)生習慣上,對該病都沒有積極的防護措施。同時,因為對疾病及治療缺乏了解,容易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影響疾病的順利治療。因此,從患者入院就要對其進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采用多種較為直觀的教育方式,如圖片講解,發(fā)放簡單易懂的小手冊等,向患者和家屬普及該病知識,以提高治療依從性。健康教育要貫穿于疾病治療的始終。
2.1.2心理護理因患者大多對自身所患疾病沒有正確的認識,且患者和家屬還對手術治療方式的安全性及治療費用等產生很多擔憂和焦慮,進而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緊張、恐懼、焦慮等。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如耐心的解答患者和家屬的問題,必要時采用少數(shù)民族語言和患者交流,增強親切感,多去鼓勵患者,多為患者著想,尊重患者的選擇。
2.1.3營養(yǎng)支持及胃腸道護理肝包蟲病患者營養(yǎng)狀況一般較差,術前應給予三高食品(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以補充營養(yǎng),同時禁食生、冷、硬食品,在禁食期間(術前6-8h)可靜脈給予營養(yǎng)支持。此外,術前一天給予腸蟲清2片/次,2次/天,術前置尿管和胃管,并保證充足睡眠。
2.2術中護理
2.2.1嚴密監(jiān)視患者生命體征手術過程中,巡回護士首先要嚴密監(jiān)視患者生命體征,如有異常狀況,要第一時間提醒醫(yī)師,并按醫(yī)囑立即處理。其次,護理人員務必注意不能使患者腹部受到擠壓,以免包蟲囊腫破裂。
2.2.2器械配合及消毒處理器械護士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和包蟲隔離措施,手術中注意手術臺、手術野的保護。對于內囊摘除術,手術要嚴格遵循“無瘤”原則,可采用浸濕20%鹽水的方紗墊充分保護病灶周圍組織,備雙吸引器防止穿刺孔囊液及原頭節(jié)外溢造成原頭節(jié)播散。包蟲囊殘腔內注射15%-20%高滲鹽水。在注入包蟲囊腔殺原頭節(jié)劑至少10分鐘的時間內,為了更充分殺滅殘腔內原頭節(jié),用20%高滲鹽水紗布塊反復、仔細地擦拭殘腔壁。然后將用卵圓鉗取除內囊或多發(fā)小子囊。此外,被污染的器械和用品要及時清理,做好術中隔離避免污染,使用的小紗布塊,注意準確清點數(shù)量。術后器械、手術室均要嚴格按規(guī)范進行終末處置消毒、滅菌。
2.3術后護理
2.3.1常規(guī)護理術后首先要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手術切口部位變化,詢問患者術后身體反應,避免并發(fā)癥如下肢靜脈血栓、尿潴留等的發(fā)生,并注意各引流管的放置及通暢情況。同時,為保證患者呼吸暢通,協(xié)助患者去枕平臥,并給予低流量吸氧。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可協(xié)助病人進行適當活動,以促進排痰和胃腸功能的恢復。
2.3.2管道護理為保證引流通暢,要檢查和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道,安放好位置,避免出現(xiàn)打折、扭曲、拖出,防止牽拉引起患者疼痛。同時注意密切并記錄引流液的性狀和量,如有異常,盡快通知醫(yī)師處理以減少并發(fā)生的發(fā)生。
2.3.3疼痛護理術后麻醉作用消失以后,患者均會出現(xiàn)手術切口疼痛。除妥善放置引流管以免引起牽拉疼痛之外,護理人員可采取轉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如放音樂、看電視、看雜志等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若患者疼痛難忍,可遵醫(yī)囑,肌注鎮(zhèn)痛藥以緩解疼痛。
2.3.4飲食護理術后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少食多餐,以盡快恢復胃腸功能。日常飲食以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高熱量、多維生素的流質飲食為主,不食生、冷、硬食品,油炸、辛辣食品等,多吃水果蔬菜,忌煙酒。
2.4出院指導根據(jù)每位病人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出院指導建議。叮囑患者出院后堅持合理用藥,保證營養(yǎng)供應。帶管出院病人要注意避免引流管脫落,并定期到醫(yī)院更換引流袋和敷料,如需拔管,必須獲得醫(yī)生的允許和指導,避免感染情況的發(fā)生。此外,鼓勵患者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進行一些鍛煉活動,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
3小結
肝包蟲病作為一種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尤其是在畜牧區(qū)給廣大牧民的健康帶來諸多威脅,降低了牧民生活質量。手術治療是該病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而圍手術期的護理則是手術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為了確保手術治療效果,就需要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能力和技能,以病人為中心,不漏掉一個細節(jié),認真細致的做好圍手術期護理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從而促進疾病的轉歸并最終降低肝包蟲病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發(fā)病率。
參考文獻
[1]胡歡歡,伍衛(wèi)平.影響棘球蚴病流行程度的因素[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0,28(1):58-61.
[2]仁桑,冶俊山,普布次仁.肝包蟲病54例臨床分析[J].西藏醫(yī)藥雜志,2010,31(2):8-10.
[3]王新慧,劉毅,張靜.92例肝包蟲病人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4):45-46.
[4]楊炬,劉天錫.包蟲病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8,30(4):378-379.
[5]張思珍.肝包蟲病人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青海醫(yī)藥雜志,2010,40(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