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成分輸血
214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176-01
隨著現(xiàn)代輸血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傳統(tǒng)輸血的觀念和手段發(fā)生了根本的變革,輸血作為一門獨立的醫(yī)學科學已進入成份輸血的時代。成份輸血使輸血治療更加科學化,克服了過去輸血的不良反應(yīng)、浪費多等缺點,提高了輸血水平,是現(xiàn)代輸血學一個新突破。
1輸全血的弊端
輸血以安全有效為最基本的要求,傳統(tǒng)的輸血方法是不論患者需要何種血液成份輸注全血,但是輸全血存在一下弊端和安全隱患①使循環(huán)負荷加重,在IU全血中血漿所占的容量最大,按有效成份治療量折合成全血后輸入全血量多,對老年人和兒童患者輸入大量全血會引起循環(huán)超負荷使病性加重。②易引起輸血反應(yīng),由于全血中含有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等成份使全血含免疫原增多,會有各種抗原進入受血者體內(nèi),增加了輸血同種免疫機會,如、引起發(fā)熱反應(yīng),急性溶血反應(yīng)等。③不能做到一血多用,浪費血液資源全血的保存液是針對紅細胞的,而全血中其他成份如血小板,凝血因子和顆粒白細胞則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其活性逐漸降低甚至全部喪失。④增大血液傳播疾病的危險,病毒在全血各成份中含量不同,如有的病毒在血漿中含量較多,如患者只需要紅細胞的如輸注全血則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機會,如感染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等。⑤增加了經(jīng)濟負擔,如50ml的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至少需要400ml左右的全血⑥穩(wěn)定性差:保存一周后的全血具有功能成份僅有紅細胞和血漿蛋白,其他成份如血小板等功能則全部喪失。
2成份輸血的優(yōu)點
成份輸血是通過科學方法把血液中多種有效成份分離出來,針對患者病情需要而有選擇性的輸注,與輸全血相比成份輸血具備一下優(yōu)點。①純度高,療效好,血液中的有關(guān)成份通過提純得到高濃度,高效價的成份血,使其比全血療效更高,另外成份血比全血中含鉀、乳酸氨和枸櫞酸鹽都低,更適合心功能障礙患者。②減少輸血傳播疾病的危險,當病毒污染血液時,病毒不均勻的分布在各種血液成份中,有的成份如白細胞血漿中病毒分布較多,危險性相對其他有效成份就大,對于全血,由于其各種血細胞和血漿蛋白質(zhì)組成,目前不可能建立一種適合所有血液成份的病毒滅活技術(shù)處理全血,但是當將全血分離自備成不同血液成份時,就有可能針對各種不同的血液成份研究建立,適合血液成份的病毒滅活方法,從而即滅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又保持該血液成份的活力和功能,保證了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療效。③不良反應(yīng)少,輸入相對安全成份血制品有效成份濃度高,含免疫原小,可減少抗體形成和同種免疫反應(yīng),輸入這種血可以減少多種血型抗原對受血者機體的刺激,減少輸血同種免疫的機會,對一些輸全血有反應(yīng)而又必須輸某種血液成份的患者,可輸成份血,這樣既能糾正輸血反應(yīng),又能有效治療。④穩(wěn)定性好:便于運輸和保存。⑤一血多用,提高血液的利用價值,如全血和分離自備成冰凍紅細胞、血漿、血小板等、分別應(yīng)用效率高。⑥有效成份活性高:成份血是在采血后6小時之內(nèi)制備完成,此時血液中各種有效成份活性還未喪失,各種有效成份在沒喪失活性前,分離并保存。與適當條件下,使存活率高,如機器單采濃度血小板在(22+2)度,輕震蕩條件下專用袋制備可以保存5小時。
3成份血較常用的種類及主要作用
3.1紅細胞制品濃縮紅細胞白細胞、紅細胞懸液、洗滌紅細胞,冰凍紅細胞(主要作用是增強運氧能力)。
3.2白細胞制品機器單采濃縮白細胞懸液主要作用提高機體抗感染能力。
3.3血小板制品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和機器單采濃縮血小板(在急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治療中,因血小板低需輸血小板主要作用是止血。
3.4血漿制品新鮮液體血漿,新鮮冰凍血漿,(普通冰凍血漿和冷沉淀)主要作用是補充凝血因子擴充血容量,在2型糖尿?。ㄌ悄虿∧I?。?,尿毒癥患者合并皮下血腫和獲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癥的治療中應(yīng)補充凝血因子成份輸血作為臨床治療手段已經(jīng)日益受到臨床醫(yī)生的重視,但是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還存在著一定差距,成份輸血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醫(yī)院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因此必須大力推廣成份輸血,通過成份輸血,減少輸血傳播疾病的危險,提高輸血安全性。醫(yī)護人員與血庫、血站、密切協(xié)作,不斷取得新成果。
參考文獻
[1]楊忠厚.成份輸血研究進展.
[2]高峰.輸血安全和臨床輸血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