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胎兒三血管氣管觀在胎兒心臟大血管發(fā)育異常中的診斷意義。方法對40例胎兒大血管異常的孕婦的三血管氣管觀的圖像特征進行分析。結果經尸檢證實,大血管內徑異常在胎兒大血管異常的孕婦的發(fā)生率最高,其次分別是大血管排列異常、大血管內血流方向、大血管數(shù)目異常。結論三血管氣管觀能對四腔觀等進行適當補充,把之應用在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產前超聲診斷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三血管氣管觀;超聲檢查;胎兒心臟大血管發(fā)育異常;診斷價值
737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587-01
在胎兒出生缺陷中,胎兒發(fā)育異?;蚧问且环N常見現(xiàn)象,現(xiàn)階段,常使用產前超聲檢查對此現(xiàn)象進行篩查及有效診斷,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把三血管觀或三血管氣管觀應用在胎兒大血管畸形的臨床診斷中,可對四腔觀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較有效彌補,從而可使診斷更加準確。本研究主要就胎兒超聲三血管氣管觀診斷胎兒心臟大血管異常的價值作以下分析。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選自我院2007年8月至2013年9月婦產科進行前超聲篩查的4210例孕婦,其中年齡19-45歲,年齡(34±8.5)歲,孕周18-40周,平均(35±6.2)周,在超聲診斷中,共篩選出40例胎兒大血管異常的孕婦,她們的平均年齡為(36±5.1)歲,平均孕周為(32±5.4)周。
1.2儀器和方法使用探頭頻率為3.6-5.2MHz的GEV73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以常規(guī)方法對孕婦進行產科超聲檢查,檢查時間在5min以內,先獲取上腹部胃泡水平橫切面,對胎兒的內臟和心臟所在位置進行確定后,選擇胎兒心臟檢查中的專有條件,然后對胎兒的心臟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主動脈弓長軸觀、右室流出道觀、動脈導管弓長軸、上下腔靜脈長軸觀、四腔觀、肺動脈及心底短軸分叉觀、三血管氣管觀。
獲取三血管觀的方法:在四腔觀的基礎上,以平行方式把探頭在胎兒頭側移動,即可獲得一個標準而清晰的三血管觀。通過三血管—氣管觀或三血管觀,則可看到胎兒上縱隔中的橫切面,為了使三血管氣管觀得以充分顯現(xiàn),于是在四腔觀的基礎上,向胎兒頭側以平行方式對探頭進行移動,這樣就能夠把3條氣管與大血管進行清晰的顯示,從右至左分別是上腔靜脈、主動脈弓、動脈導管以及主肺動脈。在動脈導管的作用下,主肺動脈和主動脈弓會在降主動脈處進行匯合,且結構呈“V”型。在上腔靜脈和主動脈弓的后方,可見氣管,仔細觀察后,會發(fā)現(xiàn)氣管偏向主動脈弓,血液在動脈導管、主動脈弓以及正常主肺動脈中流向相同,各血管內部直徑的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為:上腔靜脈<主動脈弓<主肺動脈。檢查過程中,如果胎兒的心臟切面無法清晰顯示,應指導孕婦多走動,當胎兒方位發(fā)生一定改變后,再檢查。對于診斷為大血管異常的胎兒,經其家屬同意后,對尸體進行仔細檢查。
1.3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13.0軟件對相關的臨床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分析及處理。
2結果
2.1胎兒大血管異常的三血管氣管觀的超聲表現(xiàn)對4210例孕婦進行超聲產前篩查的過程中,均成功取得三血管氣管觀,共40例孕婦被診斷為胎兒大血管異常,其中大動脈轉位8例(3例合并單心室),永存動脈干6例(2例合并單心室),永存左上腔靜脈、肺動脈狹窄、左心發(fā)育不良綜合征各3例,法洛四聯(lián)癥5例,右室雙出口、左心發(fā)育不良綜合征各4例,動脈導管狹窄、肺動脈瓣閉鎖合并單心室、右心發(fā)育不良、三尖瓣下移畸形伴肺動脈狹窄各1例。
2.2胎兒大血管異常的超聲三血管氣管觀表現(xiàn)的分類40例胎兒大血管異常的孕婦中,大血管內徑異常19例(47.5%),大血管排列異常9例(22.5%),大血管內血流方向5例(12.5%),大血管數(shù)目異常10例(25%)。
3討論
根據(jù)相關資料及臨床實踐可知,在胎兒心臟發(fā)育異常的臨床診斷中,超聲四腔觀是最基本的切面觀,但是使用單一四腔心觀對嚴重先心進行診斷時,發(fā)現(xiàn)率僅約為45%,且其對大血管發(fā)育異常的檢出率敏也僅為28%左右,而三血管氣管觀在先心病的臨床診斷中,檢出率高達90%以上,可在很大程度上使四腔心觀的不足得到有效彌補。
在本研究的40例孕婦中,通過三血管氣管觀,可清晰地看到大動脈轉位及永存動脈干為胎兒大血管病的主要表現(xiàn),對胎兒永存動脈干進行病理解剖可知,均為從心室發(fā)起的共同動脈干再發(fā)出主動脈,從而逐漸在體內形成循環(huán),此時,所發(fā)出的冠狀動脈和肺動脈就會形成冠狀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使用超聲對孕婦進行產前診斷時,可見室間隔發(fā)生缺損現(xiàn)象,且心臟只發(fā)出了1根大動脈或干動脈是肺動脈和干動脈騎跨的起源。本研究中,有6例永存動脈干胎兒,通過三血管氣管觀僅見一條形狀比較粗大的大動脈,切面中并不能對動脈導管進行清楚的顯示,經仔細檢查后,才發(fā)現(xiàn)此粗大的大動脈是位于供應肺中的主動脈和動脈血管的來源,這和永存動脈干的相關診斷標準是一致的。此外,在三血管氣管觀下,還可清晰地看到,8例大動脈轉位的大血管排列處于異常狀態(tài),但是4例右室雙出口的大血管排列卻沒有出現(xiàn)異常癥狀,肺動脈內徑發(fā)生減小現(xiàn)象的僅是1例,且其具體癥狀是合并肺動脈狹窄。
如果大血管和心室之間的連接發(fā)生異常現(xiàn)象,那么說明病例已出現(xiàn)右室雙出口癥狀,某些病例的三血管氣管觀中,還可看到主動脈弓和肺動脈中血液呈反向流動,如當左心發(fā)育不良,且主動脈中的血液發(fā)生閉鎖現(xiàn)象時,血流就會在主動脈弓中發(fā)生反向流動,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主要是受到肺動脈受到動脈導管的影響后,血液以倒灌方式進入主動脈弓而引起的。在三血管氣管觀中,反向血流單獨出現(xiàn)的概率較少,其通常會和內徑異常、大血管排列異常等共同出現(xiàn),而在本研究的病例中,大血管內徑異常是三血管氣管觀中出現(xiàn)異常概率最高的一種超聲表現(xiàn)。根據(jù)本研究中的結果可知,三血管氣管觀在胎兒心臟大血管異常的臨床診斷中有著重要意義,可把其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勝利,文華軒.胎兒超聲斷層解剖模式圖設計與應用.胎兒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氣管切面異常表現(xiàn)[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0(06):114-115.
[2]王林林,何怡華,張燁,等.對比研究胎兒復雜心臟畸形的超聲心動圖特點與病理檢查結果[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02):116-117.
[3]王小艷,韓曉云,楊愛萍,等.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測胎兒心臟畸形的臨床價值[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1(01):101-102.
[4]程紅,陳清華,黃松帶,等.超聲三血管氣管切面在鑒別胎兒永存動脈干與主動脈及肺動脈閉鎖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0(1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