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不同藥物對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間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在基礎常規(guī)用藥,埃索美拉唑40mg/天、斯伏絲0.2mg/片,2片/次,2次/天;替硝唑膠囊0.5mg/片,1片/次,1次/天。隨機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患者60例,服用阿莫西林膠囊(250mg/粒),2粒/次,2次/天;治療組患者60例,服用鹽酸莫西沙星片(400mg/片),1片/次,1次/天。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14天為一個療程。結果通過觀察統(tǒng)計分析得知,治療組的60例患者中,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為陰性的患者有56例,占有93.3%比例;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患者,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為陰性的患者有49例,占81.67%比例,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可見,在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病治療方面,莫西沙星明顯優(yōu)于阿莫西林,是臨床上的首選藥物,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幽門螺旋桿菌;胃??;莫西沙星
538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429-02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種微厭氧、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狀或弧形的細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臨床上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颊邥霈F(xiàn)腹部不適、疼痛、出血等情況,對其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造成嚴重影響。而莫西沙星作為第四代喹諾酮類廣譜抗菌藥,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及非典型病原、厭氧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因此,本文通過研究莫西沙星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病,對比其他抗菌藥物,取得了顯著地臨床效果,在臨床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病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間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4年《幽門螺旋桿菌若干為題的共識意見中提出的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病指征》,通過胃鏡檢查碳尿素酶呼氣試驗,所有患者檢查結果均呈陽性。對120例患者隨機進行分組,對照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最大的為72歲,年齡最小的為23歲,平均年齡為43.5歲。在60例患者中,消化性潰瘍患者32例,慢性胃炎患者15例,萎縮性胃炎患者8例,胃癌術后患者5例;治療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最大的為70歲,年齡最小的為24歲,平均年齡為45.3歲。其中消化性潰瘍患者30例,慢性胃炎患者17例,萎縮性胃炎患者9例,胃癌術后患者4例。另外,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以及其他疾病方面均沒有顯著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治療方法對照組60例患者,均在基礎常規(guī)用藥,埃索美拉唑40mg/天、斯伏絲0.2mg/片,2片/次,2次/天;替硝唑膠囊0.5mg/片,1片/次,1次/天。采用阿莫西林膠囊(250mg/粒),2粒/次,2次/天,14天為一個療程。
1.2.2治療組治療方法治療組60例患者,均在基礎常規(guī)用藥,埃索美拉唑40mg/天、斯伏絲0.2mg/片,2片/次,2次/天;替硝唑膠囊0.5mg/片,1片/次,1次/天。采用鹽酸莫西沙星片(400mg/片),1片/次,1次/天,14天為一個療程,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
1.3療效標準1>所有患者均在同一個療效標準下進行評定臨床治療效果,具體如下:顯效:采用電子胃鏡檢查潰瘍消失或者瘢痕形成,且幽門螺旋桿菌試驗檢查為陰性;有效:采用電子胃鏡檢查潰瘍縮小面積大于50%以上,而且幽門螺旋桿菌試驗檢查為陽性。無效:電子胃鏡檢查潰瘍縮小面積小于50%,而且幽門螺旋桿菌試驗檢查為陽性。2>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試驗判斷標準: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用14碳尿素呼氣試驗測定,檢查出幽門螺旋桿菌為陽性,未檢測出幽門螺旋桿菌的為陰性。
2結果
通過觀察統(tǒng)計分析得知,治療組的60例患者中,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為陰性的患者有56例,占有93.3%比例;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患者,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為陰性的患者有49例,占81.67%比例,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結論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單極、多鞭毛的微需氧型細菌,在胃部的上皮細胞上常呈螺旋狀,而幽門螺旋桿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其在粘稠的環(huán)境中具有極強的運動能力,在螺旋桿菌達到上皮表面之后,通過粘附素的作用,緊緊的貼在胃上皮細胞上,而且具有極強的感染性。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幽門螺旋桿菌還是臨床上導致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成為了治療胃部疾病的首要選擇。莫西沙星作為第四代喹諾酮類廣譜抗菌藥,與之前幾代喹諾酮類廣譜抗菌藥不同,莫西沙星在第8位碳引入甲氧基團,擴大了抗菌譜,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及非典型病原、厭氧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主要的抗菌機制是通過干擾II、IV拓撲異構酶來發(fā)揮作用。其中拓撲異構酶主要是控制DNA拓撲和DNA復制、修復和轉錄過程中的關鍵酶,而莫西沙星就是通過在人體內(nèi)高活性來抑制DNA拓撲和DNA復制過程來起到殺菌作用。本文通過對于莫西沙星與其他抗菌藥在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引起胃病臨床效果,發(fā)現(xiàn)莫西沙星是當前臨床上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引起胃病的首選藥物,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洪義.不同藥物對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病的療效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21):144-145.
[2]何江麗.探討莫西沙星與阿莫西林治療幽門螺桿菌胃病的治療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08):2010-2011.
[3]司馬祎鋆,張義林.不同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方法對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評價[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0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