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護理措施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8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急救護理措施。分析兩組患者急救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院內心肌梗塞復發(fā)率、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呼吸、心率、收縮壓、舒張壓等生命體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臨床搶救中采取急救護理措施,可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急救護理
502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399-02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種對人類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常見病癥,其死亡率非常高。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機體生理功能下降,受到各種基礎疾病的困擾,其預后情況較差。采取全面的急救護理措施,才能改善患者心功能,縮短進出急診室時間,改善患者預后情況等。現將我院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護理措施效果方面的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8例。觀察組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在60-79歲之間,平均年齡(70.15±2.35)歲。發(fā)病時間1.5-3h之間,平均發(fā)病時間(2.79±0.72)h。對照組中男15例,女13例,年齡60-76歲之間,平均年齡(70.54±4.53)歲。發(fā)病時間2-3.5h之間,平均發(fā)病時間(2.12±0.13)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用作對比。
1.2方法
1.2.1病情觀察與心理護理在急救中,首先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合理評估,給予患者實施心電監(jiān)護、生命體征監(jiān)護等,特別是老年患者大多存在悲觀、不安等情緒,護理人員應該針對患者出現的各種身心反應,采取心理疏導方式,增強患者對治療與護理的信心。
1.2.2氧療、建立靜脈通路、止痛治療護理在急救中給予患者采取給氧持續(xù)吸氧,根據患者病情控制適當的氧流量,以改善心肌缺氧,縮小梗塞面積等。同時,建立靜脈通路,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確保搶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最短時間內將搶救藥品迅速輸注患者體內,并且留意靜脈通暢情況,增強治療效果等。在止痛護理中,在患者胸部劇烈疼痛的情況下,給予其哌替啶80mg肌肉注射,或者采取硝酸異山梨酯擴張冠狀動脈,以緩解患者疼痛程度,增加心肌血流量等。
1.2.3急救溶栓治療與并發(fā)癥護理在患者起病12h內,可采取纖溶酶原激活劑來進行冠狀動脈內血栓溶解,常用藥物包括:阿司匹林腸溶劑、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鈣等。在急救溶栓治療中,觀察與記錄胸痛消失時間、心電圖sT段恢復情況等。在護理中,如患者出現心力衰竭、低血壓、心源性休克等并發(fā)癥,及時反饋于醫(yī)生,采取綜合搶救措施,配合個體化、針對性的護理方案等。
1.3統(tǒng)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觀察組進出急診室時間為(37.50±5.21)min,住院時間為(12.35±4.56)d;對照組進出急診室時間為(48.23±6.35)min,住院時間為(15.36±5.57)d;觀察組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院內心肌梗塞復發(fā)率、病死率對比觀察組院內心肌梗塞復發(fā)2例(7.14%)、病死1例(3.57%);對照組院內心肌梗塞復發(fā)5例(17.86%)、病死4例(14.29%);觀察組患者院內心肌梗塞復發(fā)率、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命體征變化護理前,兩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對比,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呼吸、心率、收縮壓、舒張壓等生命體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病發(fā)時,心肌缺血嚴重而持久,出現血液循環(huán)障礙,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發(fā)病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處于比較悲觀的狀態(tài)中,不利于臨床急救措施的順利展開。因此,在急救護理措施中,護理人員應該緩解患者消極情緒,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增強患者對急救護理措施的配合程度。實施急救護理干預進行溶栓治療,打通冠狀動脈血流,縮小心肌梗塞的范圍,病情觀察以及并發(fā)癥護理可及時維持患者正常的生命體征,降低心肌梗塞復發(fā)率、病死率,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等。通過以上研究表明,觀察組進出急診室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院內心肌梗塞復發(fā)率、病死率得到良好的控制,呼吸、心率、收縮壓、舒張壓等生命體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實施急救護理措施,可提高護理的工作效率,降低護理差錯率,提高患者臨床診治成功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高詠萱.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護理效果觀察與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8(23):113-114.
[2]馬影.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護理措施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3,13(10):428-429.
[3]林欣庚,陳怡凱.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措施的分析[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2,23(2):330-331.
[4]伍曉敏.通冠膠囊對急性心肌梗塞后炎癥反應及心功能影響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