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它具有明顯的個性化特點。在日常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學生被動理解和接受的現(xiàn)象,學生能夠發(fā)揮自我個性,提出新的見解,使學生的自我閱讀能力無法得到真正提升。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要激發(fā)起閱讀興趣,增強詞句訓練,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體驗,讓學生重視課外閱讀,這樣才能真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guān)鍵詞: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 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科目,其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對于閱讀能力最基本的認識,就是通過書面語言,提高人們的認識和理解能力,是學生提高說話水平和認知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寫作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要堅定“讀”字,讓學生通過讀來提高閱讀能力,通過讀來學習文字語言,通過讀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習慣,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最終擁有優(yōu)良的語文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
一、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閱讀,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但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注意力不夠集中,對于某一事物的關(guān)注比較短暫,自身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是不引導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厭學的情緒。當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后,就會把閱讀當作一種樂趣,成為生活娛樂的一部分,通過把這種樂趣逐步擴大,就會養(yǎng)成閱讀的主動意識,學生就會積極閱讀。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很大一部分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最大化地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
二、增強學生的詞句訓練
語文就是由字組成句,由句連成段,由段形成文。在小學教學階段,對于字句的理解是教學的關(guān)鍵,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對于一篇課文的學習,只有理解了課文里的字和句,才能由小及大、由點及面的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基本內(nèi)容和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把所學的詞語進行組合,組織出所要表達真情實感的句子。在課文學習中,不能讓學生對課文泛讀幾遍就結(jié)束,要事先布置好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到符合問題答案的詞語和句子,這樣對于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草原》一文中,課文主要是對草原的優(yōu)美景色進行描述,并把作者第一次領(lǐng)略草原風光的愉快心情表述出來。在課文的教學中,可以通過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通過理解和分析來找到相關(guān)的詞句。比如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找到描寫草原景色的詞句,然后思考這些詞句如何描繪出草原的特點。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很快找到“明朗”“一碧千里”“無邊的綠毯”等詞句。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很快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意境,也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般,領(lǐng)略大自然的壯麗風光。
三、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英國著名的思想家培根曾經(jīng)提出:有的書只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道其中的大概即可,而對于少數(shù)好書,則要精度、細讀、反復地讀。在小學語文課本設置當中,也是分為精度和略讀兩類課文。略讀即是對文章進行大致瀏覽,通過快速閱讀,了解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內(nèi)容,明白文章背景和主線,對文章主旨有一定的把握。而精讀則需要對課文進行研究,對于精讀的課文,要結(jié)合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全文意思,還要結(jié)合文章語境,進行全面分析,對于每個詞句和段落都要理解其深層次的意義,對于重點的段落要求進行背誦。教師還可以通過摘錄、品讀、寫體會等精讀形式來引導學生,例如:讓學生進行閱讀批注,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能夠有序、有效的開展學習活動,提高閱讀分析能力。
四、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時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培養(yǎng)學生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能讓學生形成千篇一律的學習體驗,要大膽地為學生提高個性化的發(fā)展平臺,鼓勵學生對文章提出不同的看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這樣來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閱讀課文中,要通過設計問題,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精讀后,思考問題答案,指導學生用自己的理解閱讀和學習課文,并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出內(nèi)心真實的情感,教師在課堂上從主體變成輔導,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對課文提出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五、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指學生自由的閱讀范圍,相對課內(nèi)閱讀來說,是其豐富和提升,可以深化課內(nèi)閱讀技巧的再訓練,也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小學階段課外閱讀不得少于95萬字,這足以表明課外閱讀的重要程度。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有效彌補課堂閱讀的一些問題,使學生的閱讀視野更為寬闊,能夠積累更多的知識,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同時提升個人修養(yǎng),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閱讀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之一,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還要加強自身業(yè)務水平,研究適合學生的閱讀方法,同時把學習方法和品質(zhì)教育融入到課堂及教學當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周登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06).
[2]胡培培.小學中高年級課文閱讀的層面淺探及操作策略[J].江蘇教育,2007,(09).
[3]張云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yǎng)[J].課外語文,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