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MRI對椎動脈損傷診斷的應用。方法 回顧分析82例頸部創(chuàng)傷患者MRI影像表現(xiàn),著重分析椎動脈及頸髓與臨近組織創(chuàng)傷的關系。結果 82例患者MRI顯示單側椎動脈損傷26例,占31.7%;頸椎骨折10例,占12.1%;頸椎小關節(jié)脫位8例,占4%;頸髓信號異常7例,占8.5%,放射影像異常10例,占12.1%。結論 MRI對椎動脈及頸髓損傷診斷具有特殊價值。
關鍵詞:MRI;椎動脈損傷;頸髓損傷
閉合性頸部創(chuàng)傷常導致椎動脈損傷產生嚴重的、甚至是致命性的后果。早期診斷椎動脈損傷和動態(tài)觀察治療效果尤為重要。我們利用頸部核磁共振(MRI)技術、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及臨床資料,以期找到早期正確診斷的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 月~2013年12月頸部創(chuàng)傷患者82例,其中男61例,女21例;年齡18~59歲,平均38歲;外傷時間1 h~7 d。車禍傷41例,高處墜落傷20例,重物砸傷11例,其他10例。上頸段(C1-2)15例,下頸段(C3-7)67例。臨床表現(xiàn)為四肢不全癱19例,高位截癱伴大小便障礙3例,其他癥狀表現(xiàn)有頸部疼痛、肩部及雙上肢麻木、疼痛及感覺過敏、腹脹、腹痛、頭痛、頭暈、嗜睡等。
1.2方法 采用西門子公司MAGNETOM Avanto型磁共振,患者取仰臥位,用頸椎相控線圈。常規(guī)快速梯度回波定位,其中矢狀位:自旋回波序列(SE)T1加權像(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加權像(T2WI)。軸位:FSET2WI;在骨髓內信號異常及骨折線不明顯時, 加掃矢狀位快速反轉恢復序列(STIR),在軸位像上發(fā)現(xiàn)橫突孔區(qū)骨折或局部信號異常,加掃MRA2D,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法處理,獲得橫斷面疊加的二維血管造影圖像。圖像分析閱片時觀察頸椎椎體及附件是否有骨折及有無骨折片造成椎管狹窄;椎體滑脫情況;椎間盤的完整性;頸髓形態(tài)和信號有無改變,頸髓的完整性有無改變,椎旁軟組織信號有無異常。椎動脈損傷診斷標準,參照[1]①椎動脈未顯影,表明椎動脈內血栓形成或因為移位的骨塊或血腫等壓迫而造成閉塞;②管腔部分狹窄,表明椎動脈附壁血栓形成或骨塊、血腫等壓迫造成局部痙攣;③管腔部分擴張至少大于其鄰近正常管徑的25%以上,且其位置在脊柱損傷的相應節(jié)段,表明椎動脈瘤或者假性動脈瘤形成。
2結果
82例閉合性頸椎創(chuàng)傷患者中,單側發(fā)病70例,占85.4%;雙側發(fā)病3例,占1.5%;其中單側椎動脈損傷26例,占31.7%;頸椎骨折10例,占12.1%;頸椎小關節(jié)脫位8例,占4%;頸髓信號異常7例,占8.5%,放射影像異常10例,占12.1%;嗜睡、頭暈9例,占10.9%;視物模糊7例,占3.5%。
3討論
隨著高能量交通事故和工業(yè)傷的增加,頸部直接或間接外傷導致頸椎動脈損傷的病例也逐漸越多。傳統(tǒng)X線及CT 檢查對頸椎骨性結構的診斷是其優(yōu)勢,但是椎動脈損傷的診斷容易漏診,MRI具有組織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層面及多參數成像, 為頸部外傷后軟組織的診斷比較優(yōu)勢。而且,MRI是目前唯一能全面顯示脊柱骨折、間盤破裂、韌帶損傷、血管挫傷及斷裂、脊髓挫傷、血腫、斷裂等骨和軟組織病變的優(yōu)勢方法[2]。
閉合性頸部外傷伴隨椎動脈損傷的報道很少,主要是由于一側椎動脈損傷后對側椎動脈和小腦后下動脈的血供代償,許多患者并不出現(xiàn)或出現(xiàn)一過性腦部神經功能障礙癥狀。但是,當對側椎動脈發(fā)育不良,或者缺損,或者雙側椎動脈同時損傷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腦干、小腦和大腦枕葉等椎-基底動脈供血部位腦組織缺血或梗死,相應出現(xiàn)頭痛、惡心嘔吐,眩暈、復視、視物模糊甚至失明,耳鳴、耳聾,言語不清或運動性失語,吞咽困難等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間歇性癥狀,且進行性惡化,嚴重病例可引起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導致死亡。椎動脈在體內主要為頸髓供血,人體的頸髓以及神經根的血供約90%來源于椎動脈。椎動脈其中主要分支為脊髓前動脈,它直接為頸髓供血[3]。椎動脈損傷后,直接造成脊髓前動脈和根動脈的血供障礙,造成相應節(jié)段的頸髓發(fā)生缺血。椎-基底動脈系存在Willis 環(huán)的交通結構,因此,單側椎動脈損傷可通過對側椎動脈與Willis 環(huán)代償供血。本組26例椎動脈損傷患者中,僅16例出現(xiàn)椎動脈供血不足的癥狀,其中7例于術后出現(xiàn)視物模糊。其原因在于頸椎復位后,椎動脈內血栓脫落而導致同側視覺中樞缺血或梗死造成視覺中樞神經功能障礙。單純椎動脈損傷的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多數為神經缺血后亞臨床表現(xiàn),椎動脈血管造影因為有一定的危險性,常規(guī)開展困難,因而常常漏診、誤診。MRI最大優(yōu)勢在于能從不同的層面清楚地顯示脊柱的損傷, 并可根據信號的不同判斷脊髓損傷程度和時間, 而脊髓是否損傷是醫(yī)生及患者最關心的問題,所以,快速、準確地診斷脊髓損傷對于確定治療方案及預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頸髓損傷多由原始的暴力導致, 如果患者伴有椎動脈損傷,則會導致患者的頸髓血供進一步缺血,從而使患者的頸髓神經損傷癥狀更加嚴重,同時對患者術后的脊髓功能恢復產生嚴重影響。本組7例患者頸髓損傷同時合并單側椎動脈損傷。19例術前脊髓損傷不全癱,術后脊髓神經功能明顯改善;3例術前全癱,術后脊髓神經功能無改善;2例患者術前無明顯神經損癥狀,術后脊髓神經功能正常。頸段脊柱受損傷時,即使X線、CT未發(fā)現(xiàn)明顯骨折脫位,只要有神經損傷癥狀,應進一步頸部MRI檢查,明確脊髓、血管有無損傷的情況。脊髓創(chuàng)傷急性期的MRI表現(xiàn)為:脊髓挫傷、水腫、出血、脊髓受壓和脊髓部分或橫行斷裂。其中脊髓挫傷出現(xiàn)脊髓水腫或出血兩種MRI表現(xiàn)。脊髓水腫表現(xiàn)為脊髓形態(tài)改變,腫脹、增粗,呈等長或稍長T1、長T2 信號。脊髓挫傷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信號表現(xiàn)[4]。超急性期(<24 h)MRI表現(xiàn)為:等T1、等T2信號,伴有脊髓受壓以及腫脹增粗。急性期血腫(1~2 d)MRI表現(xiàn)為:T1WI呈等信號,而T2WI出現(xiàn)中心部位低信號、周邊部位高信號的特征。亞急性期(3~14 d)MRI表現(xiàn):初期T1WI上血腫部位從外圍開始出現(xiàn)高信號,而T2WI上無高信號表現(xiàn),進一步發(fā)展隨T1WI 上高信號區(qū)域由外圍部位向中央擴大,同時,T2WI上也出現(xiàn)高信號,在亞急性后期,挫傷脊髓血腫周緣出現(xiàn)低信號環(huán),以T2WI上較為明顯。因此,對頸部閉合性損傷患者雖然X線或CT提示未見明顯骨折脫位,椎動脈損傷情況也應進行仔細的檢查,一旦懷疑合并椎動脈損傷常規(guī)進行MRI或者椎動脈超聲檢查,有必要可以進一步做血管造影確診,以充分了解患者的椎動脈損傷情況,盡早確診,為治療提供準確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馮剛,陳維善,何偉良,等.閉合性頸椎創(chuàng)傷伴椎動脈損傷的臨床研究[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4,20(4):201-205.
[2]蔡宗堯,彭仁羅,于新華.磁共振成像讀片指南[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381.
[3]任先軍,王衛(wèi)東,張峽,等.頸椎閉合性創(chuàng)傷合并椎動脈損傷的機制及MRA診斷[J].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2,17(6):35-40.
[4]周康榮,陳祖望.體部磁共振成像[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1270.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