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呼吸科患者感染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為臨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參考。方法 在筆者單位2013年1月~12月呼吸科住院患者的標本中抽出100例標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jié)果 在臨床使用的抗生素中,沒有一株鮑曼不動桿菌對全部的抗生素敏感,其中耐藥性達到80%以上的3種抗生素分別為頭孢西丁(98%),頭孢噻吩(98%),頭孢唑啉(87%);敏感性達到80%以上的3種抗生素分別為亞胺培南西司他?。?8%),美羅培南(98%),阿米卡星敏(85%)。結(jié)論 需要加強呼吸道患者的防護措施,對于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應該引起重視。
關鍵詞: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呼吸科;藥敏試驗
鮑曼不動桿菌是一種革蘭陰性需氧非發(fā)酵桿菌,廣泛的存在于人們生活的環(huán)境中,如手部皮膚組織和醫(yī)療器械中。該種病菌容易引發(fā)血液系統(tǒng)的感染、肺炎、人體軟組織或傷口感染,以及插管、尿路的感染等[1]。耐藥菌的感染可讓患者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且該病感染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也會隨之升高。為了解該病菌的耐藥性,現(xiàn)將筆者單位呼吸科2013年1月~12月分離的100株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菌株來源于在筆者單位2013年1月~12月患者送檢標本中分離出來的鮑曼不動桿菌100株。
1.2方法 藥敏試驗采用紙片擴散法,試紙采用的是北京天壇藥物生物技術開發(fā)公司的產(chǎn)品。
2結(jié)果
從臨床采集的樣本來看,鮑曼不動桿菌主要出自于痰液樣本,占總樣本量的92%,而來自分泌物、尿液、腦脊液、導管中的樣本相對較少,占8%。
以臨床中最為多見的14中常見抗生素為例進行試驗比對,其中亞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羅培南在對抗鮑曼不動桿菌的效果最佳,敏感率分別是98%和98%,而較次之為阿米卡星,敏感率在85%,耐藥率在80%以上的有3種抗生素,分別是頭孢噻吩、頭孢西丁和頭孢唑林。而耐藥性在50%以上的占14種抗生素的大部分,①說明該類菌種的危害性強,②也說明現(xiàn)在人們使用抗生素藥物的頻繁多樣,導致該病菌對大部分抗生素產(chǎn)生了較強的耐藥性。100株鮑曼不動桿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試驗結(jié)果,見表1。
3討論
抗生素的耐藥性發(fā)生與傳播直接與抗生素的使用有直接關系,任何抗生素的使用都會導致抗生素耐藥性的發(fā)生[1]。在臨床工作中,抗生素耐藥性問題很早就引起了相關學者的注意。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有學者呼吁\"后抗生素時代\"已經(jīng)到來。在2001年全球也采取了緊急的抗生素控制使用的行動,并且從抗生素的使用、藥物的開發(fā)、藥物的促銷和耐藥性研究方面都進行了干預措施,而在過去的10年里,抗生素耐藥性已經(jīng)是公共衛(wèi)生迫在眉睫的問題。
現(xiàn)代科學通過多種生物化學機制使細菌低于抗生素的抑制或者殺菌功效,而研究顯示,耐藥基因常常相對集中的在臨近的區(qū)域如構成耐藥基因盒,并與可移動基因原件如整合子與轉(zhuǎn)座子等相聯(lián)系[2]。這樣的基因結(jié)構有利于細菌基因的豐富性和可變性,同時還促使抗生素選擇壓力情況下的多重耐藥性的進化和傳播。其中整合子是屬于細菌基因獲取和表達的可移動的遺傳單位,包含了一個或者多個的耐藥基因盒,而后再通過整合酶的力量去聚集多種不同的耐藥基因,這樣就造成了多種耐藥基因在不同菌種之間的水平移動。
革蘭陽性細菌細胞壁通常情況下并不作為抗生素的通透屏障,該病菌被外膜通透屏障包圍,后者主要是有蛋白、脂多糖和磷脂構成,外膜通透此屏障和藥物主動外排泵來發(fā)揮作用,介導細菌存在的天然耐藥性,可以降低到達藥物作用靶位的藥物量,這些機制的存在都會推進介耐藥性。
藥物耐藥性的控制要從合理用藥做起,這樣可以控制耐藥細菌的傳播,而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是控制耐藥性發(fā)生的有效途徑。但是雖然該理論得到認可,但是在臨床使用過程中,所有的抗生素耐藥性危機并沒有在人們使用抗生素藥物時得到預知。細菌抗生素耐藥性會增加發(fā)病率,導致住院時間的延長和費用的增高。
鮑曼不動桿菌是一種在醫(yī)院常見的感染病原菌,一般會在患者的尿液、膿液或呼吸道分泌物中發(fā)現(xiàn),是一種條件致病菌[3]。在臨床取樣中,主要以呼吸道類病患居多,在ICU病房的樣本發(fā)現(xiàn)較為頻繁。一般呼吸內(nèi)科和重癥病房中的患者由于大多屬于重癥、年老體衰,長期被慢性病折磨,抵抗力較低,并且由于長期的使用抗生素藥物,頻繁的插入醫(yī)療器械,因此極容易造成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時要堅持使用原則,堅持對環(huán)境生物的檢測,避免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做好相關病菌的防護措施。研究報道:昏迷患者氣道保護能力下降,呼吸道自主防御功能減弱而充當了病菌的庇護所和放大器[4]。
鮑曼不動桿菌對于抗生素類藥物有較強的耐藥性,其中對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美羅卡星、美羅培南、都存在的高敏感度,一般敏感性在80%以上,其中該菌種對亞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羅培南的耐藥性較低,在2%以下,但鮑曼不動桿菌對頭孢的耐藥性較高,一般在80%以上,這說明該菌種對頭孢類抗生素有著較強的耐藥性,這主要是與患者使用該類抗生素的頻繁度有關,同時也由于目前該類藥物在臨床中醫(yī)生的使用習慣有關。而試驗報告中14種抗生素類藥物,100例標本中對其中50%以上的藥物產(chǎn)生了強烈的耐藥性,這充分說明當下抗生素使用的泛濫。
在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較弱,各器官功能失調(diào)的情況也較嚴重,加之老年患者自身慢性疾病較多,呼吸功能的衰弱也導致痰液的淤積,從而引發(fā)醫(yī)院的病菌感染。由于鮑曼不動桿菌在住院患者的多部位定植并具有強大的獲得耐藥性和克隆傳播的能力,多重耐藥、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極易在ICU爆發(fā)流行[5]。在重癥監(jiān)護室里發(fā)現(xiàn)該類細菌標本的頻率較高,甚至會發(fā)現(xiàn)爆發(fā)性流行的狀況。這主要是因為重癥病房內(nèi)多為長期使用抗生素藥物,并且有較為頻繁的器械插入情況,該類情況極易導致鮑曼不動桿菌滋生的環(huán)境。同時由于該類菌種大量的存在于人體的手部,因此在醫(yī)護人員手部藏有鮑曼不動桿菌而沒有進行有效的防護和清洗,極其容易導致人為的病菌傳播,主要是護理人員的頻繁操作相關,存在一定交叉感染的問題。對于長期使用抗生素藥物的患者來說,其對頻繁使用的抗生素藥物產(chǎn)生耐藥性可能性較大,一旦該菌種對常用抗生素產(chǎn)生了耐用性,那么對患者的治療難度將提升,而患者自身生理與心理壓力也將增加,機體抵抗力會進一步的摧毀。
近年來隨著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和第三代頭孢菌素等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誘導了大量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使得該菌的臨床分離率越來越高,并形成對單一抗菌藥耐藥到多重耐藥的趨勢[6]。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不僅會產(chǎn)生藥物的耐藥性,更是會有多種不良的藥物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再給與藥物治療,避免抗生素給人體免疫系統(tǒng)造成的嚴重破壞。例如頭孢類藥物需要經(jīng)過腎臟進行排泄,尿液中的含量較高,非常容易引起人體腎臟的損害。同樣是頭孢類藥物,部分患者對于頭孢類藥物有過敏反應,嚴重者可導致休克,甚至有致命危險。
參考文獻:
[1]鄧麗華,施德仕,楊榮勝,等.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及β-內(nèi)酰胺酶耐藥基因的研究[J].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2013,17(7):1180-1181
[2]李顯志,張麗.細菌抗生素耐藥性:耐藥性機制與控制策略[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1,34(5):445-455.
[3]單敏娟.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分析[J].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11,23(1):38-39.
[4]馬明遠,徐杰,于娜,等.綜合ICU內(nèi)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和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3,25(11):686-689.
[5]譚湘淑,韓新鵬,葛淑華.呼吸重癥監(jiān)護病房2008~2011年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變遷及同源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3,34(3):2370-2372.
[6]黃家宙,李靜,黎新桂.住院患者下呼吸道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分析[J].華夏醫(yī)學,2007,20(4):719-720.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