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患兒心肌酶譜水平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其相關性。方法 將手足口病患兒納入觀察組,同期體檢的健康兒童納入對照組,檢測心肌酶譜指標以及免疫球蛋白指標,并分析二者的相關性。結果 ①觀察組患兒的CK-MB、hs-cTnT含量高于對照組,IgG、IgM水平低于對照組;②CK-MB、hs-cTnT含量與IgG、IgM水平呈負相關。結論 手足口病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損害和體液免疫功能下降,且兩者具有較好的相關性。
關鍵詞:手足口??;心肌酶譜;免疫球蛋白
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的傳染病,多由腸道病毒感染所致,臨床上多采用免疫球蛋白輸注來進行治療,以改善免疫功能、減輕心肌損傷。目前,對手足口病患兒免疫功能的變化情況尚無統(tǒng)一研究結論,這也不利于疾病的規(guī)范治療。在下列研究中,我們分析了手足口病患兒心肌酶譜水平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其相關性,現(xiàn)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1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就診的手足口病患兒納入研究的觀察組,均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1]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取得患兒家長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共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1~6歲、平均(2.7±0.5)歲。將同期在我院體檢的健康兒童納入研究的對照組,共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2~6歲、平均(2.8±0.7)歲。
1.2方法
1.2.1心肌酶譜檢測方法 采集外周血5ml,離心后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儀檢測高敏心肌肌鈣蛋白(hs-cTnT);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2.2免疫球蛋白檢測反復 采集外周血5ml,離心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對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分析;相關性采用單因素回歸分析;檢驗標準:P<0.05。
2結果
2.1心肌酶譜及免疫球蛋白指標 觀察組患兒的CK-MB、hs-cTnT含量高于對照組,IgG、IgM水平低于對照組。
2.2心肌酶譜指標與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關性 通過單因素回歸分析可知,CK-MB、hs-cTnT含量與IgG、IgM水平呈負相關。
3討論
手足口?。℉FMD)是學齡前兒童多發(fā)的一類傳染性疾病,由不同的腸道病毒感染引起,部分患兒可在發(fā)熱、皮疹的基礎上出現(xiàn)危重的并發(fā)癥,其中以心肌細胞損害最為常見。心肌酶譜是臨床上常用的反應心肌細胞損害程度的檢測指標,其中CK-MB是在心肌中特異性合成的同工酶,cTnT是心肌組織中的一類結構蛋白[1]。兩者均特異性的存在于心肌細胞中,僅在發(fā)生心肌細胞損害時才會大量釋放入血,因此其含量可以準確的反應心肌細胞的損傷程度[2]。本研究的結果也發(fā)現(xiàn),手足口病患兒血液中CK-MB、cTnT含量高于健康兒童,這也反應出手足口病患兒確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損害。
機體在受到外來病毒感染時,可通過激活體液免疫反應來產(chǎn)生IgG、IgM等免疫球蛋白,進而發(fā)揮免疫功能。其中,IgG具有中和體液中游離的外毒素、調(diào)節(jié)吞噬細胞的吞噬過程的作用;IgM則是抗原刺激后機體最早產(chǎn)生的抗體,在第一時間發(fā)揮抗病毒感染的作用。目前,臨床上治療手足口病的常用方式是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其目的在于增強患兒的免疫功能、防止心肌細胞損害[3]。但是,關于手足口病感染時患兒免疫功能的變化情況尚無統(tǒng)一認識。陳大宇[4]和田健美[5]等的研究均認為,手足口病患兒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抑制;但是,鄧燕藝等[6]的研究結論卻相反,其結果提示手足口病患兒的免疫功能升高。
在我們的研究中,觀察組患兒的IgG、IgM水平低于對照組,并且與CK-MB、hs-cTnT含量呈負相關關系。這就提示患兒在病毒感染后免疫球蛋白大量消耗、免疫功能處于相對低下的狀態(tài),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導致心肌細胞造成損傷、心肌酶類釋放入血。這一結果與注射免疫球蛋白所發(fā)揮的治療價值相吻合,通過外源性注入免疫球蛋白可以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彌補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進而控制病毒感染、減輕心肌細胞損傷。
綜合以上討論可以得出結論:手足口病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損害和體液免疫功能下降,且兩者具有較好的相關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J].國際呼吸雜志,2010,30(24):1473-1476.
[2]孫德宏,于永鋒,劉春燕.50例手足口病患兒血糖及心肌酶譜檢測結果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2,52(15):96.
[3]陳莎,王旭東,黃永國,等.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心肌酶與心電圖在兒童手足口病感染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2012,27(2):126-128.
[4]陳大宇,黃獻文.小兒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與超敏 C 反應蛋白的檢測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B):476-477.
[5]田健美,李健琴,孔小行,等. 144例手足口病患兒細胞和體液免疫變化及意義[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12):1156-1158.
[6]鄧燕藝,馬曉紅,丘麗莉,等.手足口病患兒高敏C-反應蛋白與免疫球蛋白改變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6):4100-4101.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