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于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療效進行研究。方法 選取的研究對象是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胃腸穿孔患者,患者的年齡為18~54歲,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51例,胃穿孔患者中胃竇部穿孔53例,小腸穿孔34例、十二指腸穿孔24例,還有回腸末端憩室自發(fā)穿孔。采用腹腔鏡手術進行胃腸穿孔治療,對于患者的手術情況進行觀察,并且采用隨訪的方式觀察術后恢復情況。結果 腹腔鏡下胃腸穿孔手術患者的總有效率達到97%,患者無嚴重并發(fā)癥。術后恢復良好。結論 腹腔鏡下胃腸穿孔手術具有創(chuàng)口小、恢復時間短、治療效果好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腹腔鏡;胃腸穿孔;手術
胃腸穿孔是一種急性腹部疾病,具有發(fā)病急且病情發(fā)展快的特點,造成胃腸穿孔的原因有外傷性穿孔、潰瘍穿孔以及癌性穿孔。胃腸穿孔的臨床治療對于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傳統(tǒng)的胃腸穿孔臨床治療主要是開腹手術,目前腹腔鏡的臨床應用逐漸增多[1]。對于胃腸穿孔患者的臨床效果而言,胃腸穿孔患者的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chuàng)性、直觀性的特點,臨床手術范圍廣。本文對于腹腔鏡下胃腸穿孔手術進行研究探討,針對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詳細的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所選取的研究對象是2011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胃腸穿孔患者,患者的年齡為18~54歲,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51例,胃穿孔患者中胃竇部穿孔53例,小腸穿孔34例、十二指腸穿孔24例,還有回腸末端憩室自發(fā)穿孔。病例選擇標準,在所研究的病例中,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具有腹腔鏡手術適應證;患者無腹部手術史,排除了癌癥胃穿孔,對象的穿孔時間均在24h以內,并且穿孔的直徑為0.5~2.5cm。研究的患者排除了免疫缺陷疾病以及嚴重臟器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將患者全身麻醉,并平臥位。在患者肚臍上緣建立氣腹,并且置入腹腔鏡。利用腹腔鏡查找患者的病變位置,胃穿孔的病灶呈現(xiàn)出大網(wǎng)膜包裹并且有纖維素流出的癥狀。找到穿孔位置后對病灶進行觀察,決定trocar大小以及位置。在第2穿刺點插入套管,并且置入抓鉗,將小腸位置固定,選擇穿孔位置切口,排出積氣,顯露病變位置,采用薇喬線行全層間斷縫合裂口,逐層縫合切口后構重建氣腹。采用生理鹽水清洗腹腔,不設置引流,縫合完畢后徹底清洗。在行腹腔鏡手術后進行常規(guī)抗炎處理,禁食,并且在腸胃功能恢復后拔出胃管。
1.3資料收集 采取隨訪的方式對患者術后進行觀察,隨訪觀察的時間為6~24個月,平均為18個月。隨訪過程對患者的身體進行檢查,檢查患者的身體體征并且詢問恢復情況。
1.4觀察指標 在對胃穿孔患者的治療中,對患者手術的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切口感染情況、術后排氣量進行觀察,并且對療效進行評價。胃穿孔患者腹腔鏡手術的診療標準如下:患者的診療效果明顯,并且無并發(fā)癥,穿孔部位愈合,住院時間短為顯效;而患者無皮下感染、幽門梗阻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穿孔部位開始愈合,住院時間少于14d,為有效;患者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病情無明顯好轉為無效。手術的總有效率為治療顯效與有效的總和。
1.5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所收集的書籍輸入SPSS13.0并且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為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結果 采用腹腔鏡手術進行胃穿孔治療,其中治療效果如下:①小腸穿孔手術的手術時間為45~50min,術中出血量為20~34mL;手術總有效率為96.3%,患者的住院7~12d,而且患者均在36h后恢復腸胃功能,1例患者出現(xiàn)幽門阻塞。②胃竇部與十二指腸穿孔患者的手術時間為38~45min,患者術中出血量為15~26mL,術后患者在36h后恢復腸胃功能,患者復查血象正常,術后住院時間為4~9d,手術的總有效率為98.6%。③所研究的患者中有1例是乙狀結腸穿孔,需要進行造瘺術,手術有效,患者手術時間為86min,且5d后拔出引流管,無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
2.2隨訪結果 采取隨訪的方式對患者術后進行觀察,隨訪觀察的時間為6~24個月,平均為18個月。在隨訪的過程中,患者無發(fā)生腸梗塞、腸粘連的并發(fā)癥,而且患者的病情無反復,恢復情況良好,生命體征正常。
3討論
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chuàng)、手術時間短以及預后效果好的特點,臨床上具有廣泛的用途。腹腔鏡手術與傳統(tǒng)手術方式相結合,能夠有效的取代傳統(tǒng)手術,采用trocar進行手術治療,能夠增加患者選擇,并且具有創(chuàng)口小、恢復快的特點。相比于傳統(tǒng)手術,腹腔鏡手術能夠避免外界對腹腔的感染,保持腹腔清潔,而且患者創(chuàng)口小,可以早期下床,安全性好。采用腹腔鏡手術的適應癥為:①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wěn);②明確急性腹痛原因;③患者血液流變穩(wěn)定;④無腹腔鏡應用禁忌癥。在進行腹腔鏡手術前,需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保證患者的心肺功能以及相關的生命體征符合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為嚴重的心、肺、肝、腎功能不全、患者不能耐受氣腹以及缺乏經(jīng)驗的手術者。
本研究進行的胃穿孔手術治理中,腹腔鏡手術具有出血少、治療時間短、治愈率高、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減輕了患者的精神負擔與經(jīng)濟負擔,具有重要的意義。傳統(tǒng)手術切口大,易造成胃腸道干擾與神經(jīng)肌肉損傷,而且因為術后的胃管留置時間長,導致患者術后痛苦。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胃穿孔,能夠有效的減小切口,腹腔清洗更直觀徹底,對腹腔臟器干擾小,并且術后恢復快。在針對胃穿孔進行的腹腔鏡手術中,需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處理,以保障手術治療有效率:①對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可以采用縫合法與填塞膠封法,采用蛋白膠進行修補能夠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但是材料價格昂貴。本研究中均采用縫合修補,因為潰瘍穿孔存在瘢痕組織,因此需要穩(wěn)準進針,采用外科結,并用鈦夾固定。腹腔鏡的多廣角視角能夠為術者提供良好的腹腔內部情況,并且手術受到外界影響小。②小腸及結腸穿孔處理,消化道穿孔需要及時處理,如果延誤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導致病死。在置入腹腔鏡時,需要按照右上、左上、右下、左下的順序進行盆腔觀察,以防漏診。對于腹腔鏡下難以完成的操作,可以采用切口進行手術。
目前腹腔鏡已經(jīng)廣泛的用于胃腸穿孔臨床治療[2]。在傳統(tǒng)的胃腸穿孔手術過程中,要求醫(yī)護人員具備熟練的儀器使用經(jīng)驗,并且能夠熟練的掌握腹腔內打結技術。在進行胃、十二指腸穿孔縫合時,穿孔壓力大,所以對于腹腔鏡手術人員的要求更高[3]。但是因為胃腸穿孔手術具有發(fā)病快、急性病的特點,因此在手術過程中,必須進行及時治療,治療時間要求短,因此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胃腸穿孔,在可視的情況下進行手術,具有操作相對簡單,并且修補能夠順利完成的特點。
參考文獻:
[1]李小冬,胡昇庠,劉子君.老年消化性潰瘍穿孔患者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與開腹手術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8):3997-3998.
[2]鄭宏偉.腹腔鏡治療急性胃穿孔50例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6):171.
[3]謝東可,王曉曄,崔華雷.腹腔鏡下治療兒童急性胃穿孔36例[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2,11(5):364-365.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