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是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以中藥飲片為原料,按規(guī)定的處方和標準制成具有一定規(guī)格的劑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劑。其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安全性較高,受到廣大醫(yī)生及患者的青睞。但藥物的兩重性是藥物作用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中成藥也不例外,中成藥既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應。國家為規(guī)范中成藥的使用,于2010年制定并頒布了《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旨在加強中成藥臨床應用管理,提高中成藥應用水平,保證臨床用藥安全。
在我院門診處方中,中成藥的用藥比例很大,而開具中成藥的醫(yī)生幾乎是西醫(yī)生,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主要包括辨辯證不足,重復用藥,配伍不當,臨床診斷與藥物適應癥不符,配伍不合理,聯(lián)合用藥不合理,,用法用量不當,超療程用藥等。
1不合理用藥現象
1.1辯證不足 西醫(yī)開具處方基本上是對癥下藥,并不是按照中醫(yī)的理論辯證施治,中醫(yī)開具處方需要進行陰陽、寒熱、虛實、表里辯證,經過望聞問切,分辨疾病的根本原因,有時候盡管疾病的表現相同,但是病因病機卻因人而異,處方的組成就應該進行適當的變化,例如患者盡管都有熱證的表現,但是卻有虛實之分,沒有掌握一些中醫(yī)理論的西醫(yī)未必清楚,因而可能一貫使用清實熱藥,中醫(yī)講究的是個性化給藥,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目前的門診處方中開具中成藥時大多并沒有遵循中醫(yī)理論,做到個體化用藥。
1.2重復給藥 中成藥種類多,重復給藥現象我院十分普遍,包括功效相似的中成藥重復使用,含有相同藥味的中成藥合用,造成藥材的劑量超過安全劑量,帶來不良反應。我院主要不合理使用中成藥現象如下:
1.2.1心內科使用較多中成藥主要有腦心通膠囊、穩(wěn)心顆粒、參松養(yǎng)心膠囊、通心絡膠囊、三七通舒膠囊、復方丹參滴丸、心可寧膠囊等,而這些藥物功效相似,多具有活血化瘀通絡之功效,或含有相同藥物,不宜聯(lián)合使用。穩(wěn)心顆粒由黨參、黃精、三七、琥珀、甘松等制成的顆粒劑,具有益氣養(yǎng)陰,定悸復脈,活血化瘀。主治氣陰兩虛兼心脈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寧,氣短乏力,頭暈心悸;腦心通膠囊由黃芪、赤芍、丹參、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等組成,具有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的功效。用于氣虛血滯、脈絡瘀阻所致中風中經絡,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口眼歪斜、舌強語謇及胸痹心痛、胸悶、心悸、氣短; 參松養(yǎng)心膠囊含人參、麥冬、山茱萸、丹參、炒酸棗仁、桑寄生、赤芍、土鱉蟲、甘松、等。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清心安神。用于治療氣陰兩虛,心絡瘀阻引起的冠心病室性早搏,癥見心悸不安、氣短乏力,動則加劇,胸部悶痛,失眠多夢,盜汗,神倦懶言等;通心絡膠囊由人參、水蛭、全蝎、檀香、土鱉蟲、蜈蚣、蟬蛻等藥味經加工制成的膠囊。益氣活血,通絡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屬心氣虛乏、血瘀絡阻證。癥見胸部憋悶,刺痛、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氣短乏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結代。亦用于氣虛血瘀絡阻型中風病,癥見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語不利;三七通舒膠囊主要成分是從三七中提取出來,主要功能為活血化瘀,活絡通脈;復方丹參滴丸主要成分為丹參、三七、冰片,在臨床上廣泛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的預防、治療、急救。心可寧膠囊,含丹參、三七、冰片、水牛角濃縮粉、蟾酥、紅花、人工牛黃、人參須,功能主治為活血化瘀、恢復血管正常功能,抗凝血。
可見,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藥,大多數是為活血化瘀的藥物,此藥物藥性猛烈,大多不能過量使用,在門診開具的處方中,常見有三七通舒膠囊和穩(wěn)心顆粒合用,穩(wěn)心顆粒和腦心通膠囊合用,參松養(yǎng)心膠囊和通心絡膠囊合用、以及復方丹參滴丸、腦心通膠囊和穩(wěn)心顆粒合用等。這些藥物的重復使用可能導致某一成分過量,引發(fā)不良反應,也增加患者帶經濟負擔。
1.2.2神經內科也存在一些中成藥不合理聯(lián)用情況,如清腦復神液和百樂眠膠囊,此兩種藥物均含有丹參、石膏、遠志、茯苓、百合、五味子、棗仁,功效相似,不宜聯(lián)合使用;通天口服液與頭風痛膠囊均含有川芎、白芷、綠茶,通天口服液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用于瘀血阻滯、風擾清空所致的偏頭痛,頭風痛膠囊祛風止痛。用于偏頭痛,眉棱骨痛。兩者均用于頭痛,且處方中有相同藥物,不宜聯(lián)合使用。
1.2.3呼吸科、耳鼻喉及兒科常使用鼻淵舒口服液、 蒼耳子鼻炎膠囊、辛芩顆粒。鼻淵舒口服液主要成分為蒼耳子,辛夷,薄荷,白芷,黃芩,梔子,柴胡,細辛,川芎,黃芪,川木通,桔梗,茯苓。主要用于疏風清熱,祛濕通竅。用于鼻炎、鼻竇炎屬肺經風熱及膽腑郁熱證者;蒼耳子鼻炎膠囊主要成分為蒼耳子浸膏粉,白芷浸膏粉,辛夷花浸膏粉,石膏浸膏粉,冰片,薄荷腦,黃芩浸膏粉。疏風,清肺熱,通鼻竅,止頭痛.用于風熱型鼻疾,包括過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辛芩顆粒由細辛、黃芩、荊芥、白芷、桂枝、蒼耳子、石菖蒲、黃芪、白術、防風組成,功能主治為益氣固表,祛風通竅,用于肺氣不足、風邪外襲所致的鼻癢、噴嚏、流清涕,易感冒。上述三種藥物功效相似,含有重復藥物蒼耳子、白芷等藥物。蒼耳子本是有毒的中藥,幾種藥物聯(lián)用可能導致過量,需要特別注意,不應聯(lián)合使用。
1.2.4婦科常使用婦科調經片、四物合劑,婦科調經片主要成分為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延胡索(醋炙)、赤芍、香附(醋炙)、白術(麩炒)、大棗、甘草。養(yǎng)血柔肝,理氣調經。用于肝郁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經期前后不定,行經腹痛。四物合劑主要成分為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功能主治是調經養(yǎng)血,用于營血虛弱,月經不調,婦科調經片里面包含四物合劑的成分,不宜聯(lián)合使用。
1.2.5泌尿科常聯(lián)用前列舒通膠囊與前列倍喜膠囊,兩者功效相似,不宜聯(lián)合使用。
1.2.6血液科常聯(lián)用的血寶膠囊和再造生血片也有十余味藥材重復。
1.3配伍不當 中成藥聯(lián)用時要考慮潛在的\"十八反、十九畏\",心通口服液和血府逐瘀片這兩種藥在心內和神經內科經常使用,門診處方中又發(fā)現此兩種藥同時使用,心通口服液含有海藻,血府逐瘀片含有甘草,屬于\"十八反\"的范疇,不宜聯(lián)合使用。
2建議
不斷強化醫(yī)生處方規(guī)范意識,不定期舉辦專題講座;提高藥師綜合素質,充分發(fā)揮臨床藥師作用;加強對中成藥不良反應監(jiān)測,定期分析總結相關經驗,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