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探討預防切口感染的相關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圍術期,采取規(guī)范化的手術操作,應用抗生素,使用甲硝唑液進行局部沖洗等切口感染預防措施,觀察術后切口感染情況。結果 本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為8.3%;穿孔性闌尾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高于壞疽性闌尾炎和化膿性闌尾炎(P<0.05)。未留置引流管者、局部用藥者、切口保護者、手術時間<1h者、麥氏切口者、病程<24h者,切口感染率均相對較低(P<0.05)。結論 對于炎癥較重、手術時間較久、病程較長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切口感染風險較高,在圍術期應采取切口保護、規(guī)范化操作、應用抗生素等預防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率,加快術后康復。
關鍵詞:預防措施;切口感染;急性闌尾炎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臨床治療急性闌尾炎,主要采用手術切除手段,手術治療療效顯著,但是在術后也容易發(fā)生切口感染。據(jù)相關文獻顯示[1],闌尾切除術后,約有10%~20%左右的患者會發(fā)生切口感染,其中闌尾未穿孔者的切口感染率在10%左右,而闌尾穿孔者的切口感染率則可達到20%以上。所以,怎樣減少、預防闌尾炎患者術后的切口感染,加快切口愈合一直是廣大普外科醫(yī)師共同關注的問題。為探討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預防的相關措施,本研究對4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闌尾炎臨床診斷標準,經病理檢查確診。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齡11~55歲,平均(27.1±2.4)歲。其中11例為化膿性闌尾炎,17例為單純性闌尾炎,13例為壞疽性闌尾炎,7例為合并腹膜炎的穿孔性闌尾炎。所有患者均行闌尾切除術。
1.2方法 術前1d,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本組患者中,有37例選擇麥氏切口,切口中心選擇壓痛最明顯的位置,以便充分顯露病灶,方便操作。對于術前未能確診的腹膜炎、異位闌尾炎患者(11例),由于手術難度較大,所以選擇了右下腹經腹探查切口。在切開腹膜后,將兩側抬起,使用吸引器將膿液吸凈,以免弄膿液外溢,污染術區(qū)。外翻腹膜,將腹膜與皮下組織進行連接固定。常規(guī)切除闌尾,若膿液較多,要使用甲硝唑液(0.5%)對腹腔進行反復沖洗,對于需引流的病例,要另外打孔安置引流管。術畢,更換器械及手套,使用2-0腸線對腹膜做連續(xù)縫合,同時使用甲硝唑液(0.5%)沖洗切口,沖洗后以紗布擦干,使用可吸收線逐層縫合,對于皮下脂肪肥厚者,要對脂肪層進行縫合,最后以絲線縫合皮膚層。術后3d,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頭孢類、甲硝唑)。
1.3觀察指標 根據(jù)《外科學》(吳在德編)中的相關標準評價本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況。切口為Ⅰ期愈合,愈合良好,沒有出現(xiàn)不良反應判定為甲級;切口愈合位置有炎性反應(如積液多、血腫、硬結、紅腫),但無化膿者判定為乙級;切口化膿,需行切開引流術者判定為丙級。乙級愈合和丙級愈合者均視為切口感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48例患者中,有4例發(fā)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為8.3%,穿孔性闌尾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高于壞疽性闌尾炎和化膿性闌尾炎(P<0.05)。留置引流管患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高于未留置者,P<0.05;局部用藥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低于未用藥者(P<0.05);切口保護者的感染率顯著低于無切口保護者(P<0.05);手術時間≥1h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高于不足1h者(P<0.05);選擇麥氏切口的患者,切口感染率顯著低于探查切口者(P<0.05);病程≥24h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高于病程不足24h者(P<0.05),見表1。
3 討論
闌尾炎患者在發(fā)病后,若不及時診斷、治療,病情將隨著病程的延長不斷加重。一旦發(fā)生闌尾穿孔,就會對腹腔產生嚴重污染,大量細菌進入機體,加之手術創(chuàng)傷,患者免疫力降低,所以會增加切口感染風險[2-3]。在本次研究中,穿孔性闌尾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顯著高于壞疽性闌尾炎和化膿性闌尾炎,P<0.05。因此,臨床上在應當對闌尾炎患者盡早實施手術,以免發(fā)生闌尾穿孔,增加切口感染率。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手術時間越長者,切口感染率越高。這主要是因為:手術操作時間過長,切口周圍毛囊及細菌中的細菌會隨皮膚排汗,對切口造成污染,同時手術中長時間牽拉切口,也會導致切口組織缺氧,降低組織抵抗力,增加感染風險[4]。所以,在手術過程中,術者應當做到干凈利落,最大程度地縮短手術時間。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切口方式、切口保護、留置引流、局部用藥等均與切口感染有一定關聯(lián)。
總之,對于炎癥較重、手術時間較久、病程較長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切口感染風險較高,在圍術期應采取切口保護、規(guī)范化操作、應用抗生素等預防措施,以降低切口感染率,加快術后康復。
參考文獻:
[1]譚東新,黃捷,石寶秋,等.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因素及預防措施[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05(23):119-120.
[2]鄭林.急性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0,05(9):2443-2443.
[3]殷陶.急性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因素分析與處理[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3,23(18):68-70.
[4]宋智國,王正光.急性闌尾炎手術后切口感染臨床分析與對策[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10):51.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