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生素的種類較多,在臨床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在目前的臨床治療中,抗生素濫用情況日益嚴重,使患者的細菌耐藥性得到了增加,同時也引發(fā)了較多的不良反應出現(xiàn)。尤其在兒科疾病治療中,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對患兒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本文對兒童抗生素不合理應用所造成的不良反應,合理應用抗生素的原則等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些合理應用的建議。
關鍵詞:兒童;抗生素;不良反應;合理運用
隨著近幾年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導致抗生素濫用現(xiàn)象呈日益上升趨勢,抗生素的使用雖然能夠使患者的病痛得到消除,但也存在較多的隱患,醫(yī)療工作者應對其進行高度的重視[1]。由于兒童的各器官功能沒有發(fā)育成熟,相對于成年人而言,對藥物的毒副反應較為敏感,因此合理的運用抗生素對患兒的健康成長和疾病治療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在臨床的應用中,醫(yī)護人員應嚴格遵守抗生素的合理、有效、經濟、安全使用原則,不可濫用。
1兒童抗生素不合理運用現(xiàn)狀
1.1患兒家屬方面 由于大多數(shù)患兒家屬缺乏醫(yī)學知識,很容易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xiàn)抗生素濫用問題,認為越高級的抗生素對疾病的治療效果越高,使抗生素作為一種預防藥物進行長期的運用。并且在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如用藥后的短期內沒有得到理想治療效果,也不會對用藥途徑是否正確、藥物在體內的有效濃度、用藥時間是否充足、孩子是否存在免疫機制問題、劑量是否足夠等因素進行考慮,反而是 頻繁的更換醫(yī)院進行治療,使患兒出現(xiàn)采用多種抗生素治療同一疾病的現(xiàn)象[3]。也有部分患兒家屬在用藥后,發(fā)現(xiàn)藥效發(fā)揮作用就停止用藥,使患兒的致病菌沒有得到有效的消除,出現(xiàn)疾病復發(fā)現(xiàn)象,導致患兒病情遷延,為以后的治療造成較大的困擾[4]。
1.2醫(yī)療機構方面 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使臨床治療中出現(xiàn)醫(yī)療人員在沒有進行確診感染的情況下就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現(xiàn)象,將廣譜抗生素作為了治療的首選藥物[5]。在治療中,不管患兒的疾病屬于哪種性質范圍,均采取靜脈注射治療方式,具有使用劑量大、療程長等缺點。此外,在臨床的治療中,通常會發(fā)生由于缺乏抗生素聯(lián)合應用的科學依據(jù),應用了許多已淘汰的不合格藥物或者是在兒童期慎用、禁用的抗生素,使患兒的治療效果不理想,對抗生素進行反復的更換,發(fā)生細菌二重感染或者是菌群失調等不良反應[6]。
2抗生素不合理運用對兒童產生的影響
由于兒童的各器官發(fā)育較不成熟,較成年人來說,對抗生素的毒副反應較為敏感,所以抗生素的不合理運用會對兒童的健康和疾病的治療效果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部分抗生素所具有的毒副作用對換兒童的肝功能造成損傷,氯霉素會對兒童的骨髓產生嚴重的抑制作用,引發(fā)血液病和灰嬰綜合征;喹諾酮類藥物會對兒童的軟骨產生影響;部分氨基糖類抗生素,如卡那霉素、鏈霉素、新霉素、慶大霉素等會對兒童的腎臟造成損傷,并引發(fā)患兒出現(xiàn)耳聾疾病,并且抗生素的濫用還會增加患兒的過敏幾率,使兒童哮喘的發(fā)病率上升[7]。據(jù)相關調查表明[8],目前我國<7歲耳聾患兒中,有30萬左右患兒是由于抗生素濫用引發(fā)的,占總體數(shù)量的30%~40%。所以,在臨床的治療中,應高度重視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所導致的不良后果。
3兒童抗生素合理運用原則
在臨床的治療中,醫(yī)療工作者為了能使抗生素得到合理的應用,應掌握抗生素使用的適應癥,并嚴格遵守經濟、有效、安全等使用原則[9],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對伴有細菌感染的患兒,在臨床治療中應合理的選擇適應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并對治療的療程和使用劑量進行控制,對合理的間隔時間和合適的用藥途徑等進行掌握。給藥的途徑應按照患兒的感染程度和藥物動力學特點進行正確的選擇,對于感染程度較輕的患兒應使用生物利用度較高的口服制劑進行治療,如藥物的選擇面較廣,則選用窄譜、價格低、不良反應少等抗生素進行應用;②對于伴有不明原因發(fā)熱的患兒,最好不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醫(yī)療工作者應對其進行及時的確診后在進行對癥治療;③對于預防性用藥來說,應嚴格掌握適應癥,例如伴有流行性腦膜炎的患兒,應對其密切接觸者給予磺胺嘧啶進行預防;對伴有風濕病的患兒,應給予芐星青霉素進行預防;對需要進行外科手術的患兒,在進行麻醉時,可以將抗生素進行靜脈注射;對燒傷患兒在術前、術后應給予2~3 d抗生素治療等;④對于伴有疑似病毒性疾病或者是確診病毒性疾病的患兒,不可以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如輪狀病毒性腸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等,在用藥過程中避免對皮膚黏膜進行局部用藥,不可以將全身用藥制劑進行局部應用。
4兒童臨床抗生素合理運用的建議
4.1建立和完善抗生素使用的監(jiān)控記錄規(guī)范 臨床醫(yī)生和藥劑師應由藥品供應模式向臨床服務模式發(fā)展,對經驗用藥的監(jiān)管進行加強,建立完善合理用藥的數(shù)據(jù)庫,主要有患兒在治療前后用藥的不良反應記錄、合理用藥結果記錄、治療期間血藥濃度記錄、臨床醫(yī)生診斷記錄等,為以后的用藥提高有效的依據(jù)。
4.2加強患兒病檢個體化和病原微生物檢查 ①應在用藥前對患兒的病理標本進行及時、正確的收集,以免在進行抗生素治療后對藥敏檢測陽性率產生影響。在進行標本收集時,應對標本采集的方法、方式、部位和時間進行重視,防止正常菌群發(fā)生污染現(xiàn)象,必要時可以進行特殊試驗或者是使進行特殊培養(yǎng)。②應對標本的具體處理方法進行重視,例如進行尿樣采集使應選取中段尿液,必要時可以進行恥骨上穿刺或者是導尿管穿刺措施,及時進行接種;進行糞尿培養(yǎng)時,應注意在采集時不可以使兩者發(fā)生混雜現(xiàn)象。在進行合適的培養(yǎng)基選擇時,應按照培養(yǎng)標本的種類和目的進行培養(yǎng)基的選擇。進行藥敏試驗時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對培養(yǎng)結果是污染菌、致病菌、正常菌進行確定,設立質控菌,對敏感耐藥的標準進行及時的調整,必要時可以進行酶測定、聯(lián)合藥敏等措施,并且加強各種特殊病原診斷技術的應用,例如真菌、厭氧菌的培養(yǎng)技術、寄生蟲、病毒、胞內感染等檢測技術等。定期的對病原菌分布情況和耐藥性檢測結果進行提供,使臨床醫(yī)生的用藥有依可循,并及時的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和修改。
4.3合理安排患兒的抗生素使用時間 因為抗生素類藥物自身具有后效應和抗藥性隨時間延長而降低的特點,所以對抗生素藥物的使用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可以使治療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在臨床使用抗生素治療的過程中,對術后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可以有效的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并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防止菌群失調現(xiàn)象的產生。
5總結
合理的運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對病原體的入侵起到抵抗效果,但是濫用或者是過度使用都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影響。兒童是用藥患者中較為特殊的群體,由于兒童的各器官發(fā)育不成熟,對藥物的毒副作用較為敏感,在臨床的抗感染治療中,不但要對治療原則進行嚴格的遵守,還要對患兒的病理生理變化情況進行掌握,并對所選用的抗生素是否會對患兒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進行了解,所以在兒童抗生素應用的選擇中應進行高度的重視。
綜上所述,在兒童抗生素的合理運用中,應對抗生素的適應癥、合理用藥途徑、劑量、不良反應和藥物間的配伍禁忌等進行掌握,使臨床治療的效果達到理想標準。
參考文獻:
[1]俞蕙,葛艷玲.抗生素在特殊兒童中的合理應用[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10):721-723.
[2]雷紅力,周建新,孫波,等.826例抗生素合理應用干預的醫(yī)護合作[J].護理研究,2010,24(32):2941-2942.
[3]方峰.兒童醫(yī)院感染現(xiàn)狀與抗生素合理應用[J].中華兒科雜志,2011,49(2):88-91.
[4]金智敏.健康宣教對減少兒童抗生素不合理用藥干預的探討[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8,05:625.
[5]陳宇紅.我院抗生素合理用藥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29:188-189.
[6]Emin ?nüvar.Main rules for rational antibiotics use in pediatrics[J].Turk Pediatri Arivi,2010,45(Suppl+2).
[7]韓榮先,譚子方,方華明.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不合理用藥分析[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9,01:62-64.
[8]冉啟文.喹諾酮類抗生素臨床應用態(tài)勢及合理用藥[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12:41-43.
[9]馬融,楊常泉.兒童用藥的現(xiàn)狀及合理用藥思考[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兒科分會.第二十九次全國中醫(yī)兒科學術大會暨\"小兒感染性疾病的中醫(yī)藥防治\"培訓班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兒科分會,2012:4.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