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七氟醚麻醉誘導在患兒全身麻醉中的臨床應用情況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所接收的實行腹股溝斜疝手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觀察組采用七氟醚誘導麻醉,對照組采取氯胺酮誘導麻醉。結果 就麻醉誘導時間與蘇醒時間而言,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手術時間相比,兩組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入室時與氣管插管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比對照組患者的低,兩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拔管后兩組的心率與平均動脈壓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患兒采取七氟醚誘導麻醉,起效速度快,蘇醒時間短,對患兒循環(huán)呼吸的影響不大,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七氟醚;誘導;麻醉
作為一種吸入式的麻醉藥物,七氟醚具有收效快、蘇醒時間短等特點,以下筆者將對我院所接收的40例實行腹股溝斜疝手術的患兒,采取七氟醚誘導麻醉,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80例患兒,均要實行腹股溝斜疝手術,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齡在2~7歲,平均(3.5±1.5)歲,體重11~21kg,平均15.3kg。全部患兒在進行手術治療之前均通過臨床檢查,無心電圖、肝腎功能異常的情況。將全部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氯胺酮予以麻醉,即依據患兒的體重給予氯胺酮的劑量,1kg配0.02mg的阿托品與5mg的氯胺酮,肌肉注射[1]。觀察組患者采取七氟醚予以麻醉,即在患兒面罩內的紗布上滴入3ml的七氟醚,然后把面罩戴在患兒的口鼻上,緊閉吸入,在患兒的睫毛反射停止后進入手術室。兩組患兒在到手術室之后,持續(xù)給藥,依據每千克予以0.5mg的阿曲庫銨、2mg的丙泊酚以及2μg芬太尼,并且對患兒的血氧飽和度等指標進行觀察[2]。之后實施氣管插管,此時按每千克予以5~8kg的丙泊酚。結束縫皮操作后即可停止使用丙泊酚[3]。在患兒恢復呼吸與意識之后,將插管拔除,送回病房。
1.3觀察指標 對整個手術過程中,對患兒的平均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心率等進行觀察,并對誘導麻醉的時間、蘇醒時間以及手術時間等進行記錄。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情況 就麻醉誘導時間與蘇醒時間而言,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手術時間相比,兩組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麻醉過程中循環(huán)與呼吸功能情況 兩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不管是在入室時、氣管拔管后還是拔管后,都無顯著差異;入室時與氣管插管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比對照組患者的低,兩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拔管后兩組的心率與平均動脈壓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麻醉時,小兒和成人一樣必須保證穩(wěn)定的生理功能、控制應激反應、消除疼痛,并且降低甚至是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是因為小兒身體中的酶系統還沒有發(fā)育完全(該系統又和藥物代謝有密切的關聯),腎小球濾過率不高,且藥物的血漿半衰期相對比較長,所以會導致經由肝腎代謝的藥物長時間的停留在小兒體內[4]。七氟醚的血氣分配數比較小,只有0.63,所以起效與復蘇的速度都比較快。因為小兒的肺泡通氣量較大,組織血液循環(huán)較為豐富,所以進入體內的麻醉藥極易抵達腦組織,起效迅速,且安全性高。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取七氟醚誘導麻醉,其誘導麻醉時間與蘇醒時間皆比對照組短,另外,在入室時與氣管插管后,觀察組的心率與平均動脈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由此可見,對患兒采取七氟醚誘導麻醉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林娜,李天佐.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在小兒白內障手術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1,13(2):69-72.
[2]尤海波.七氟醚麻醉誘導應用于患兒全身麻醉中的效果分析[J].醫(yī)學信息 ,2013,(14):411-412.
[3]邴來英,趙蔚,宋秀梅等.七氟醚復合小劑量舒芬太尼在小兒腹股溝區(qū)手術中的麻醉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0,50(30):70-71.
[4]劉妍雨.七氟醚和七氟醚復合笑氣用于幼兒全身麻醉誘導的效果觀察[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3.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