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重癥手足口?。℉FMD)患者進行腦脊液檢驗的結果。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病情嚴重程度的不同分為觀察組(重癥手足口病患者)和對照組(輕癥手足口病患者),兩組患者均行腦脊液檢驗,并將檢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腦脊液中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41例(82%)明顯高于對照組1例(2.5%),且觀察組患者腦脊液中葡萄糖、腦壓、腦蛋白的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對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對輕癥手足口病患者的腦脊液變化而言,重癥手足口病患者的變化更為顯著,通過腦脊液檢驗可為臨床判斷疾病嚴重程度,制定正確、有效的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降低病死率。
關鍵詞:重癥;手足口病;腦脊液;檢驗結果;臨床分析
手足口?。℉FMD)是臨床兒科較為常見的一種傳染病,該病病因機制較復雜,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感染所致,其中腸道病毒71型(EV71)以及A組柯薩奇病毒A16(CoxA16)是最主要的致病原[1]。6歲以下兒童是該病的常見群體,尤其集中于3歲以下嬰幼兒,發(fā)病率較高,大部分患兒僅表現(xiàn)出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現(xiàn)皰疹或皮疹以及發(fā)熱等輕微癥狀,預后良好,但部分嚴重的患兒會出現(xiàn)心肌炎、腦炎、無菌性腦膜炎、神經(jīng)源性肺水腫以及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死亡,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安全[2]。因此早期診斷、辨別重癥患兒,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是改善預后,降低病死率的關鍵,為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治水平,本文對我院收治的50例重癥HFDM患兒以及40例輕癥HFDM患兒的腦脊液檢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兒均符合國家衛(wèi)生部在2010年頒布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中關于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3]?,F(xiàn)將所有患兒按照疾病嚴重程度的不同分為觀察組(重癥HFDM患兒50例)和對照組(輕癥HFDM患兒40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介于4個月~8歲,平均年齡(28.12±15.2)個月。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介于3個月~9歲,平均年齡(29.21±13.2)個月。
1.2疾病分類標準
1.2.1輕癥手足口病 起病較急,存在發(fā)熱、咳嗽、流鼻涕等癥狀,在口腔粘膜等處出現(xiàn)少數(shù)零散的皰疹,在臀部、手、足等部位也分布有皰疹和斑丘疹,且皰疹內(nèi)的體液較少。
1.2.2重癥手足口病 患兒起病較急,且病情變化快,發(fā)展迅速,在發(fā)病后1~4d便出現(xiàn)腦脊髓炎、腦炎或腦膜炎等嚴重并發(fā)癥,患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易驚醒、嘔吐、頭暈、頭痛、精神萎靡、肌肉痙攣、四肢顫動、眼球運動障礙或震顫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異常癥狀。
1.3腦脊液檢驗方法 兩組患兒均進行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腦脊液生化檢測儀器采用生化AU5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查前均進行鎮(zhèn)靜處理,同時給予甘露醇靜脈穿刺進行常規(guī)腰椎穿刺腦脊液,待流出腦脊液后取1~2ml,分別放置于試管及時送往實驗室檢查,同時在流出腦脊液后應測量腦壓。腦脊液檢驗項目主要包括常規(guī)檢查以及生化檢查,所有的操作步驟應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應對葡萄糖氧化酶法定量測定腦脊液葡萄糖含量,應用鄰苯酚比色方法定量測定腦脊液蛋白含量,應用毛細吸管法直接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白細胞的分類采用冰醋酸酸化后直接分類,必要時應離心后取沉渣涂片進行瑞士染色分類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的正常值按照第7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制定的標準,白細胞計數(shù)陽性:超過15×109/L。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包SPSS17.0對檢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計量數(shù)據(jù)均用(x±s)表示,使用t對其進行檢驗,χ2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陽性有41例,其中主要以單核細胞增高為主38例(92.7%),多核細胞計數(shù)增高3例(7.3%),對照組中僅有1例患兒表現(xiàn)為單核細胞增高,觀察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shù)陽性率(82%)明顯高于對照組(2.5%),差異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腦蛋白、葡萄糖以及腦壓等水平測定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1957年,新西蘭首次報道手足口病,1981年由我國上海在全國首次報道,隨即在全國范圍內(nèi)均相繼報道此類病例,該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高發(fā)群體集中于3歲以下患兒,目前我國列入法定報告管理中的丙類傳染病[4]。該病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病可能,其中冬季發(fā)病率相對較低,夏季和秋季是高發(fā)季節(jié)。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兒臨床癥狀較輕,在1w內(nèi)即可痊愈,一般預后良好,但部分患兒會演變成重癥手足口病,往往病情進展較快,會并發(fā)一系列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病死率較高。臨床治療重癥手足口病的關鍵在于早期診斷、辨別,由于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病情發(fā)展較快,最具臨床輔助診斷價值的是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通過腦脊液輔助檢查有利于臨床判斷患者腦部是否受累,對于疾病嚴重程度、治療以及預后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腰椎穿刺腦脊液的白細胞計數(shù)、蛋白測定、顱內(nèi)腦壓均升高是重癥手足口病腦脊液異常的主要表現(xiàn),本組研究表明,重癥組患兒的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82%)明顯高于輕癥組患兒(2.5%),腦壓以及腦蛋白也明顯高于輕癥組患兒,與腦脊液改變特點基本相符??紤]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腦脊液改變可能是與腦部組織受壓水腫以及腦干病變相關,且部分患兒腦脊液中C反應蛋白有所升高,提示腦組織可能存在感染、炎癥反應導致神經(jīng)系統(tǒng)進一步損傷。
綜上所述,相對輕癥手足口病患者的腦脊液變化而言,重癥手足口病患者的變化更為顯著,通過腦脊液檢驗可為臨床及時判斷疾病嚴重程度,制定正確、有效的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降低病死率。
參考文獻:
[1]史艷平,李小青,李丹,等.重癥和危重癥手足口病患兒血清及腦脊液S-100B蛋白的表達及意義[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2,41(4):500-501.
[2]陳阜,劉艷,曾春野,等手足121病并發(fā)腦炎9例腦脊液細胞學分析[J].安徽醫(yī)學.2O11,32(12):2035-2036.
[3]嚴秀峰,葛艷玲,謝新寶,等.上海地區(qū)重癥手足口病住院患兒臨床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12,50(4):271-275.
[4]吳峻青.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腦炎12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2010,16(13):86-88.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