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超聲對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診的72例患者,經病理診斷均確診為子宮內膜病變,將病理診斷結果與超聲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術后病理診斷為子宮內膜增生、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內膜癌的患者人數分別為10、24、18、20例,經超聲檢查診斷的人數分別為7、21、15、17例,超聲診斷的總符合率為83.33%(60/72)。此外,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子宮內膜癌的血流顯示率明顯高于子宮內膜良性病變的血流顯示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子宮內膜癌動脈阻力指數明顯大于子宮內膜良性病變,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超聲診斷子宮內膜病變不僅準確率高,而且能夠清楚地反映病變部位的血流動力學變化狀況,有利于鑒別子宮良惡性病變。
關鍵詞:超聲;子宮內膜病變;診斷價值
子宮內膜病變是婦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宮腔鏡手術和傳統(tǒng)的診斷性刮宮是臨床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主要手段[1]。影像學檢查通常有宮腔聲學造影、子宮輸卵管造影、經陰道超聲檢查等方法,其中超聲檢查具有便于復查、操作簡單且無創(chuàng)傷等優(yōu)點,已經成為子宮內膜病變的首選篩查手段。本次研究選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院經病理診斷確診為子宮內膜病變的72例患者,同時采用經陰道超聲檢查,將兩者進行分析比較,探究超聲對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院經病理診斷確診為子宮內膜病變的72例患者,年齡24~70歲,平均(42.7±9.3)歲;病程2個月~10年,平均(4.35±0.28)年;其中絕經期前47例,絕經期后25例。臨床表現為絕經期后子宮出血、痛經、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月經周期不規(guī)律、不孕等。
1.2 方法 儀器選用上海阿洛卡醫(yī)用儀器有限公司提供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SSC-400型,探頭頻率為5.0~7.0MHz。檢查前所有患者應排空膀胱,檢查時取截石位,充分暴露外陰部,同時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臀部高度,將探頭通過傾斜、旋轉手法對子宮各平面進行冠狀切、橫縱切檢查,觀察子宮內膜的厚度、形態(tài)等情況。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結果采用x ±s表示,P<0.05表明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術后病理診斷與超聲診斷結果比較 與術后病理診斷結果相比,超聲診斷的總符合率為83.33%,其中子宮內膜增生、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內膜癌的符合率分別為70.00%、87.50%、83.33%、85.00%(見表1)。
2.2超聲診斷子宮內膜血流顯示情況分析 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子宮內膜癌的血流顯示率明顯高于子宮內膜良性病變的血流顯示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子宮內膜癌動脈阻力指數明顯大于子宮內膜良性病變,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隨著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飲食結構的改變等,子宮內膜病變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據相關文獻報道[2],子宮內膜病變約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1/4左右。以往,臨床在對患者進行病理學診斷時通常選用分段診斷性刮宮,但是由于眾多臨床實踐發(fā)現,該方法在診斷小病灶的過程中,漏診率極高。同時,加上操作的無目的性,因而出血量較大,易發(fā)生感染等不良反應。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超聲診斷技術得到了大大的發(fā)展,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因具有安全性高、無創(chuàng)、準確率高等優(yōu)點,已經逐漸成為診斷子宮內膜病變的主要方法。采用超聲診斷能夠直接清晰地觀察子宮內膜的形態(tài)及厚度,同時還能細致觀察子宮內膜病變部位的血流情況,為診療提供準確的信息。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采用經陰道超聲診斷的準確率高達83.33%。同時,子宮內膜癌的血流顯示率明顯高于子宮內膜良性病變的血流顯示率(P<0.05)且阻力指數明顯大于子宮內膜良性病變(P<0.05)。
綜上所述,采用超聲診斷子宮內膜病變不僅準確率高,而且能夠清楚地反映病變部位的血流動力學變化狀況,有利于鑒別子宮良惡性病變。
參考文獻:
[1]商曉光.經陰道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內膜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8):107-108.
[2]陳明清.經陰道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病變初步診斷的臨床價值[J] .河北醫(yī)學,2013,19(1):45-47.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