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百白破疫苗接種局部反應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3~2014年3月在本中心預防接種門診疫苗接種的嬰幼兒86例,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43例,研究組應用護理干預,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兩組的局部反應發(fā)生情況以及穿刺情況。結果 研究組的局部反應發(fā)生率2.33%比對照組25.58%少,且研究組一次性穿針成功40(93.02%)例比對照組(33)(76.74%)例多,兩組差異較為明顯(P<0.05)。結論 百白破疫苗接種局部反應應用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控制紅腫、發(fā)熱等情況,并可以減少穿刺次數(shù),從而可以有效減輕接種給嬰幼兒帶來的疼痛,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百白破疫苗接種;局部反應;護理干預;效果
本研究為觀察百白破疫苗接種局部反應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選取了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中心預防接種門診疫苗接種的嬰幼兒86例,分別應用護理干預和常規(guī)護理,并結合其護理結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中心預防接種門診疫苗接種的嬰幼兒86例,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43例,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26:17,年齡3.4~8.6個月齡,平均年齡(6.0±1.3)月齡;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7:16,年齡3.5~8.7月齡,平均年齡(6.1±1.5)月齡,所有嬰幼兒都無任何過敏史及接種禁忌癥。2組嬰幼兒在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應用護理干預,主要方法:接種前對嬰幼兒的相關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并向其家屬說明該疫苗接種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囑咐監(jiān)護人員在嬰幼兒接種后多飲水,以減少不良反應。接種疫苗后,若嬰幼兒的體溫超過38.5℃,則需給嬰幼兒服用退燒藥,接種疫苗后6h要熱敷接種部位,12min/次,3次/d,連敷3d。接種后,需時刻觀察嬰幼兒的身體狀況,若發(fā)現(xiàn)其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則及時通知醫(yī)生就診。注射室應定時清潔和消毒,保持室內(nèi)衛(wèi)生,且要配備相關的急救用品以便緊急使用。在確定接種對象和接種疫苗后,先將疫苗搖勻,選擇正確的接種部位,接種疫苗后用棉簽按壓大概1min。接種后護理干預:接種后嬰幼兒需留院觀察30min,并囑咐其回家后注意休息、多飲水和注意接種部位衛(wèi)生,以免出現(xiàn)細菌感染和局部反應[1]。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局部反應發(fā)生情況以及穿刺情況,其中局部反應發(fā)生情況是指嬰幼兒出現(xiàn)紅腫、發(fā)熱等情況的程度,穿刺情況是指注射疫苗時的穿刺次數(shù)。
1.4局部反應判定標準 局部反應判定標準:局部淋巴結腫大或局部紅腫范圍大于等于5.1cm,嬰幼兒體溫大于38.5℃,則為強度反應;局部紅腫范圍在2.6~5.0cm,嬰幼兒體溫在38℃左右,則為中度反應;局部紅腫范圍小于等于2.5cm,嬰幼兒體溫在37.2℃左右,則為低度反應[2]。
1.5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一般資料采用x±s完成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t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的局部反應發(fā)生情況 應用不同護理方法后,研究組的局部反應發(fā)生率2.33%明顯比對照組25.58%低,兩組差異較為明顯(P<0.05),見表1。
2.2兩組的穿刺情況比較 應用不同護理方法后,研究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3.02%明顯比對照組76.74%高,兩組差異較為明顯(P<0.05),見表2。
3 討論
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是3種傳染性疾病的統(tǒng)稱,該疾病多發(fā)于12歲以下的嬰幼兒和兒童,會對其身體發(fā)育、智力發(fā)育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嚴重時還會威脅患者的生命[3]。目前,已有相關研究表明,百白破疫苗接種可以有效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3種疾病,但仍不確定采取何種護理方法可以有效減少局部反應和穿刺次數(shù)。本研究通過分析在本中心預防接種門診接種的86例嬰幼兒的臨床資料,并應用不同護理,在保證兩組嬰幼兒經(jīng)過相關護理后,比較兩組的局部反應發(fā)生情況以及穿刺次數(shù),發(fā)現(xiàn)常規(guī)護理下的局部反應發(fā)生率25.58%明顯比護理干預2.33%高,且穿刺次數(shù)也多于護理干預,表明常規(guī)護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嬰幼兒接種后的局部反應情況,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的特點。由此可見,百白破疫苗接種局部反應應用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控制嬰幼兒接種后的局部反應,減輕因局部反應帶來的痛苦,也可以減少穿刺次數(shù),減輕注射疫苗時的疼痛,緩解其家屬的心理壓力,從而有效增加整個家庭的幸福、健康指數(shù)。
同時,也有相關研究表明應用護理干預后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較高,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有效證實。本次研究除分析了兩組嬰幼兒的局部反應情況,還統(tǒng)計了兩組嬰幼兒的穿刺次數(shù),發(fā)現(xiàn)經(jīng)護理干預后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3.02%比常規(guī)護理76.74%高,但經(jīng)護理干預后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也無法達到100%。因此,需要護理人員繼續(xù)觀察百白破疫苗接種局部反應應用護理干預的效果,進一步改善護理措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減輕穿刺給嬰幼兒帶來的疼痛,從而有效提升其生活水平和質量。
綜上所述,百白破疫苗接種局部反應應用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控制紅腫、發(fā)熱等情況,并可以減少穿刺次數(shù),從而可以有效減輕接種疫苗給嬰幼兒帶來的疼痛,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唐冰,王艷珺,張紅芬,等.接種百白破聯(lián)合疫苗不良反應干預措施效果觀察[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2013,24(2):44-45.
[2]劉妙儀.護理干預對預防接種百白破疫苗不良反應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2):652-653.
[3]肖美霞,劉異香.百白破疫苗接種局部反應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應對策略[J].護理園地,2014,27(1):23-24.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