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回顧性分析,對ELISA法檢測抗-HIV結果判斷時灰區(qū)設置的必要性進行探討。方法 對本站近7年ELISA法檢測抗-HIV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分析發(fā)現(xiàn),灰區(qū)的設置增加了假陽性的標本數(shù),經經確證試驗為HIV感染的標本均不是灰區(qū)范圍內的標本。結論 ELISA法檢測抗-HIV時應嚴格按試劑說明書判斷陰、陽性,無需另設置灰區(qū)。
關鍵詞:ELISA法檢測;HIV;灰區(qū)設置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標志物的檢測是采供機構對獻血標本進行血液篩查的法定項目之一,通過篩查把合格的血液用于臨床是阻斷經血轉播HIV的重要手段。ELISA方法檢測HIV感染標志物則是采供血機構檢測抗-HIV的重要方法。在用ELISA方法測定HIV抗體時,是根據(jù)臨界值(Cut-Off值)來判斷是否有反應性,并決定相應的血液是否能用于臨床。在計算臨界值時,常設置灰區(qū),希望以此提高試劑的敏感度,淘汰處在弱陽性甚至\"窗口期\"的標本,而灰區(qū)設置的范圍并沒有統(tǒng)一的設置標準,各實驗室自行設置。那么設置灰區(qū)是否能提高對抗-HIV檢測的敏感度?我們對此進行了探討。筆者對本站從2007年~2013年2月抗-HIV檢測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站2007年~2013年2月本單位無償獻血標本115766份。
1.2試劑與儀器 抗-HIV檢測試劑分別使用了廈門新創(chuàng)、珠海珠和法國伯樂生產的試劑盒,所有試劑均批批檢合格。所用儀器有瑞士Tecan公司加樣儀和德國BEPⅢ,sunrise酶標儀等。
1.3標本試驗結果的計算和判定 按試劑說明書計算臨界值(CO),初、復檢及重復試驗吸光度值(OD)大于CO×80%的均判定為有反應性,即S/CO值在0.8~1.0之間的標本設置為灰區(qū)的標本。在初檢和復檢過程中所有有反應性的標本送本市疾病控制中心,采用蛋白免疫印跡實驗(WB法)進行確證。最后陽性及不確定的結果以疾病控制中心(CDC)確證實驗為準。
2結果
陰、陽性及灰區(qū)的標本分布:在115766標本中,篩查為陰性的標本115766份,陽性及灰區(qū)的標本820份。820份中在灰區(qū)的標本為78份,占9.5%。將這些標本送本市CDC進行確證,見表1。
3討論
HIV是1種可經輸血傳播的嚴重的傳染病,采供血機構對無償獻血的血液標本進行抗-HIV篩查,是阻斷HIV傳播的重要手段。
灰區(qū)設置就是將臨界值(CO值)下調一定的值,在這個范圍內的標本進行重復檢測,如果仍在灰區(qū)即報陽性。設置的范圍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jù)室內質控的CV,一般在15~20%之間,另一種是根據(jù)室內質控的標準差。本站是將臨界值(CO)與CO×80%范圍的OD值設為灰區(qū)范圍,即S/CO值在0.8~1.0之間的標本設置為灰區(qū)的標本。
筆者對近6年的抗-HIV篩查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在有反應性的標本中,經確證實驗(WB法)確證為抗-HIV陽性的標本,在ELISA方法檢測時S/CO值明顯增高,而且兩種試劑均有反應性,S/CO的值均大于7以上。S/CO值在1.0~5.4之間的標本,經本市CDC確證,均為陰性或不確定,其中不確定的20份,其余均為陰性。在灰區(qū)范圍的標本,即S/CO值在0.8~1.0之間的標本,有2份為不確定,其余均為陰性。對結果為不確定的獻血者經電話跟蹤隨訪6個月以上,無1例陽性,說明并不是真正的HIV感染者??梢哉f在灰區(qū)范圍內的標本均是假陽性。在有反應性的標本中,最后確證為陽性的標本與陰性的標本有明顯的界限,灰區(qū)范圍內的標本均是假陽性,因此,筆者認為,設置灰區(qū)沒有實際意義,沒有必需設置。
ELISA方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有試劑、標本、設備、人員操作及環(huán)境等因素。假陽性和假陰性都有可能,其中試劑的敏感度在血液篩查中無疑是最關鍵的因素[1]。如果試劑的敏感度不夠,不論是否設置灰區(qū),都存在漏檢的可能。反之,如果選擇了高敏感度的試劑,由于ELISA方法檢測的是抗體,雖然第四代試劑也能同時檢測抗原,但方法學決定了\"窗口期\"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由ELISA方法學的本身的局限性決定的,因此存在漏檢的可能,但企圖通過設置灰區(qū)來防止漏檢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在抗-HIV篩查實驗中灰區(qū)的設置并不象抗-HCV檢測和乙肝表面抗原檢測中能起到防止漏檢的作用[2]?!堆炯夹g操作規(guī)程》2012版中4.8.3規(guī)定,判定試驗有效后,按照試劑說明書的要求計算臨界值和灰區(qū),根據(jù)標本檢測值與臨界值的比較結果,判定為標本檢測結論為無反應性、有反應性或不確定。同時《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guī)范(2009年修訂版)》也沒有提到灰區(qū)設置的概念。因此建議規(guī)范灰區(qū)設定范圍,嚴格按試劑說明書設置,而不是各試驗室各自憑經驗設置,試劑說明書中如果沒有要求設置灰區(qū),建議不要人為設置灰區(qū)。同時建立質量體系,提高檢測的精密度,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對HIV的檢出率,防止漏檢,或者用更敏感的方法,如核酸檢測等,而不要人為地設置灰區(qū)。
參考文獻:
[1]溫秀明,鄔旭群,劉永梅,等.深圳市志愿無償獻血者HIV感染狀況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8):769-770.
[2]張軍,楊潔.獻血者血液抗-HIV初篩與確證試驗結果對比[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4):385.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