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厄貝沙坦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80例,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針對研究組給予口服厄貝沙坦治療,2片/次,1次/d;對照組口服賴諾普利治療,1片/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進行2個月的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結果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0%;服藥后研究組收縮壓為127.5±7.1mmHg,舒張壓為80.7±3.7mmHg,對照組收縮壓為138.1±8.4mmHg,舒張壓為89.6±4.1mmHg,服藥后兩組患者舒張壓及收縮壓對比有明顯差異;研究組不良反應率為5%,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15%,所有數據均符合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厄貝沙坦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療效顯著,不良反應率低。
關鍵詞:厄貝沙坦;賴諾普利;原發(fā)性高血壓;療效
原發(fā)性高血壓簡稱高血壓,通常是指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1]。高血壓患者需長期服藥控制血壓,臨床上用于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眾多,此次我院抽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80例,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分別給予厄貝沙坦及賴諾普利治療,觀察治療效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壓診斷標準[2]。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9.6±5.7)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5±1.1)年;對照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46~81歲,平均年齡(59.9±5.6)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4±1.2)年。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知情情況下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研究組給予口服厄貝沙坦治療,2片/次,1次/d,晨服[3];對照組口服賴諾普利治療,1片/次,1次/d,晨服。兩組患者均進行2個月的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
1.3療效評價療效標準 分別在服藥前、服藥后2個月測量患者血壓,觀察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療效判斷標準為:收縮壓下降≥3 0 mmHg,舒張壓下降≥20mmHg或降至正常為顯效;收縮壓下降 <30 mmHg舒張壓下降未達10mmHg但降至正?;蛳陆?0~19 mmHg為有效;血壓無下降或舒張壓下降 <10mmHg為無效[4]。計算總有效率,總有效率=(總病例-無效病例)/總病例×100%。
1.4統(tǒng)計方法 本實驗所有統(tǒng)計學計算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完成。各組間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x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血壓、療效對比 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0%,兩組數據對比,x2=6.24,P<0.05;兩組患者服藥前收縮壓及舒張壓沒有很大差異,服藥后研究組收縮壓為127.5±7.1mmHg,舒張壓為80.7±3.7mmHg,對照組收縮壓為138.1±8.4mmHg,舒張壓為89.6±4.1mmHg,服藥后兩組患者舒張壓及收縮壓對比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 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反應率為5%,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15%,兩組數據對比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為常見的臨床慢性病的一種,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導致腦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并發(fā)癥,其發(fā)生隨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病率越高,體重超標嚴重、納鹽過多、腦力勞動超負荷的群體都容易發(fā)生高血壓,發(fā)病早期常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的加重,會有頭痛、惡心、視力障礙、昏迷等癥狀,嚴重者會引起患者的偏癱與失語。因此,臨床上對于高血壓的控制一直都是重點關注的話題。
此次我院采用厄貝沙坦及賴諾普利用于對比觀察療效。厄貝沙坦是一種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5],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為WHO定為一線降壓藥,能夠完全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口服吸收快,降壓作用顯著,且不良反應率低。此次我院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0%,兩組數據對比,x2=6.24,P<0.05;兩組患者服藥前收縮壓及舒張壓沒有很大差異,服藥后研究組收縮壓為127.5±7.1mmHg,舒張壓為80.7±3.7mmHg,對照組收縮壓為138.1±8.4mmHg,舒張壓為89.6±4.1mmHg,服藥后兩組患者舒張壓及收縮壓對比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研究組不良反應率為5%,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15%,兩組數據對比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厄貝沙坦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療效顯著,不良反應率低。
參考文獻:
[1]章智華,周麗萍,陳陽,等.厄貝沙坦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8,12(09):37+39.
[2]陸文杰,徐龍,丁險浩.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復方片劑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療效及不良反應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1,8(11):132+134.
[3]曹建忠.聯合用藥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療效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3(15):1998-1999.
[4]梁小兵.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和福辛普利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療效比較[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13(05):569-571.
[5]楊生明,唐嵩,高群昭,杜航.厄貝沙坦氫氯噻嗪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1~2級患者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1(03):149-150.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