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抑郁癥狀的干預方式及效果。方法 將入組的28名大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4人)。對實驗組進行為期10w,1次/w,2h/次的團體心理輔導;對照組不作任何處理。在團體輔導前、結(jié)束時及結(jié)束3個月后對兩組學生實施抑郁自評量表(SDS)、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等量表評定。結(jié)果 團體心理輔導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在SDS、HAMD、SCL-90總分得分上無顯著差異;在團體輔導結(jié)束及結(jié)束3個月后,實驗組在SDS、HAMD、SCL-90量表總分均低于前測。對照組在3次測試SDS、HAMD、SCL-90總分得分上均無顯著差異。結(jié)論 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的抑郁癥狀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抑郁癥狀;團體心理輔導
抑郁自21世紀以來逐步成為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特別是它在正常人群中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不斷上升的趨勢。在高校學生群體中,抑郁也作為主要危害因素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大學生因?qū)W習、生活、就業(yè)等壓力的增大,失戀、心理失衡等原因,抑郁癥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并且因抑郁癥的發(fā)作而發(fā)生行為失控的惡性事件。抑郁癥已成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疾病。有研究顯示,大學生中抑郁情緒的發(fā)生率為32.10%[1]。大學生越來越多地受到抑郁情緒的困擾,調(diào)查顯示大學生抑郁癥狀流行率為42.96%[2]抑郁障礙現(xiàn)在的患病率為23.66%,有的同學因抑郁而出現(xiàn)輕生念頭和自殺行為。本研究以團體心理輔導及其相關理論為主要依據(jù),從抑郁癥狀的成因、癥狀表現(xiàn)及其特性等方面設計團體干預方案,探究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抑郁癥狀的干預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及對照組均來自于某醫(yī)學??茖W校,通過學校廣播,校報,學生會等方式募集73名自述存在抑郁困擾的大學生用SCL-90,SDS量表對這些大學生進行測試,得分≥3分的學生為49人,對這些學生進行鑒別性訪談,入組條件為:①抑郁癥狀持續(xù)半年及以上;②具有三條及以上核心癥狀;③中等程度及以上影響到社會功能④了解團體輔導的設置能夠持續(xù)參加8w的團體活動。排除條件為符合以下任意一項:①具有精神病性問題;②具有嚴重的人格障礙;③正在服用精神科藥物治療;④不能按照團體輔導設置堅持參加。最終確定28人符合入組條件,隨機將其中14人作為參照組成員,另外14人作為實驗組成員。其他成員根據(jù)其意愿另行安排個別輔導。
實驗組14人其中男生5(36%)人,女生9(64%)人均為醫(yī)學生平均年齡19±2歲對照組14人其中男生4(29%)人,女生10(71%)人平均年齡19±2歲。兩組成員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工具
1.2.1癥狀自評量表(SCL-90)[3]共90個項目包括10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其他等項目,各項目均是1~5級評分。
1.2.2抑郁自評量表(SDS)[3]共20個項目,各項目均是1~4級評分。設有少量反向評分項目。
1.2.3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3]共24個項目,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
1.3方法
1.3.1干預方法 團體咨詢前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心理測試,并對實驗組進行為期10w的團體輔導,分別為每周六下午15~17點中途休息10min,共20h。對照組不進行任何心理干預。
1.3.2干預方案 設計10次團體活動每次都有比較明確的主題分別為相識、增加信任感、和建立小組氣氛,人際關系訓練,認識抑郁,思維辯駁,智慧碰撞,情緒表達訓練,放松訓練,自信心訓練,結(jié)束活動等。10次訓練圍繞一個主題即認識抑郁,走出抑郁。10次活動共分為4個階段:①開始階段,介紹小組活動規(guī)則,保密制度,建立信任,相互認識,增加小組凝聚力;②發(fā)展階段,繼續(xù)增強凝聚力,進一步建立信任,初步探索抑郁的成因,認知探討,抑郁秀,角色扮演,角色互動,角色互助等活動;③成熟階段,進一步進行互助探討,實踐中的困惑討論分享,深入認知理論,建立新的認知模式,建立新的生活態(tài)度,新的行為模式;④結(jié)束鞏固階段,協(xié)調(diào)自我,自我認知矯正,提升自我價值感,展望未來,處理離別,總結(jié)回顧。在每一次活動中都包含討論、回顧、游戲、角色扮演、總結(jié)、布置作業(yè)等內(nèi)容,不僅注重成員的認知方面的改變還有意識地進行行為控制訓練的改變。實驗組輔導結(jié)束進行小組分享,效果評價,意見反饋等主觀評價的方法。
2 結(jié)果
2.1團體心理輔導前后評定結(jié)果比較 實驗組在輔導前,輔導后,輔導結(jié)束3個月,在SCL-90總分及抑郁因子得分,SDS,HAMD得分上均顯著低于前測的分;對照組在輔導前,輔導后,輔導結(jié)束3個月,在SCL-90總分及抑郁因子得分,SDS,HAMD得分上均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實驗組被試對團體心理輔導效果的主觀評價 在團體心理輔導結(jié)束后,對實驗組成員進行心理輔導后從緩解痛苦體驗、認知模式改變、人際關系、應對方式、情緒控制、目標達成等方面進行了評價。有93%的人認為目標達成,有79%的團體成員認為本次團體輔導對他們的痛苦緩解有很大的幫助,21%的團體成員認為有一定幫助。93%的同學認知發(fā)生改變,79%的同學行為發(fā)生了改變,100%的團體成員認為總體有效(見表2)。
3 討論
團體心理輔導是與個體心理輔導相并列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nèi)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等方法來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積極調(diào)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的適應的助人過程。團體心理輔導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途徑之一[4]。它具有普及性、體驗性、探索性等特點。歐陽丹等的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個體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它不一定要在心理壓力情況下才發(fā)揮保健作用而在與平時維持個體良好的情緒體驗和身心狀況,從而有益于身心健康[5]。已經(jīng)有相當多的實踐證明,團體輔導是一種有效的心理輔導模式。近年來在精神健康領域尤其是在西方國家針對抑郁癥的團體治療逐漸成為配合藥物治療的一種主流手段尤其是在抑郁癥治療方面中國的許多專家學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試驗發(fā)現(xiàn)抑郁癥的團體治療效果顯著于個體治療[6]。本研究顯示通過團體心理輔導能提高在校大的人際交往能力,互相幫助,自我效能及其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fā)揮,使大學生抑郁的癥狀得到控制并減輕。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的抑郁癥狀有明顯的干預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沖,洪月慧,楊思.應激性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在自殺意念形成中的作用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2):190-191,164
[2]杜召云.1734名大學生Beck抑郁自評問卷調(diào)查分析[J].中國
醫(yī)學倫理學,1999,5:9.
[3]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3:15-122.
[4]蔣靜.有效的團體心理輔導:積極心理學視角.聚焦長三角[M]. 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13:12-72
[5]歐陽丹.社會支持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J].青年研究,2003,3:29-33
[6]劉靈靈.熊梨花.譚小紅.團體心理輔導對抑郁癥患者自我效能及康復的影響[J].江西醫(yī)藥,2011.3-272.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