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不同時機下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資料選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診治的78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39例,在發(fā)病72h后予以腹腔鏡手術治療,研究組39例,在發(fā)病72h內予以腹腔鏡手術治療,并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綜合手術效果、疼痛情況與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術后疼痛時間與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分別為(48.12±3.59)min、(22.91±3.67)h、(37.19±3.92)h,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24h、48h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發(fā)病后72h內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顯著,患者術后康復效果較好,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關鍵詞: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時機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是由膽囊結石阻塞膽管形成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膽囊炎癥,臨床治療以腹腔鏡手術為主,但不同時機下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存在差異性,對患者術后疼痛情況的影響也具有顯著差異[1]?;诖?,本研究選取78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對比分析患者發(fā)病72h以內及以外不同時機下,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8月診治的78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研究組39例,男女比例21:18,年齡19~80歲,平均年齡(51.24±17.96)歲;對照組39例,男女比例22:17,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51.21±18.2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應用抗生素、維生素K1注射液、糾正酸堿平衡與電解質紊亂情況,經詳細診斷后進行手術[2]。對照組患者在發(fā)病72h后予以腹腔鏡手術治療,在順利建立氣腹后取頭高腳低體位,使用三孔或四孔法入腹穿刺,放置腹腔鏡頭與分離鉗,采取順行結構切除膽囊三角結構炎癥部位,若發(fā)現嚴重水腫需采取逆行切除方式,發(fā)現膽囊三角粘連嚴重則應使用電灼方式,切除部分膽囊。研究組患者在發(fā)病72h以內予以腹腔鏡手術治療,手術方式與對照組手術無差異。
1.3療效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疼痛時間與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評價綜合治療效果;采取VAS疼痛評分表評價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10分制,輕微疼痛≤3分;中度疼痛,能夠忍受為4~6分;強烈疼痛,難以忍受為7~10分);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3]。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PSS 18.0軟件包統(tǒng)計分析,一般資料應用x±s完成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完成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完成檢驗,當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綜合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術后疼痛時間與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對比 研究組患者術后24h、48h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研究組患者術后出現2例(5.13%)并發(fā)癥,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的5例(12.82%),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多發(fā)生于膽囊結石患者,由膽囊結石阻塞膽囊管,高濃度膽汁酸鹽導致膽囊黏膜上皮破損,從而形成膽囊炎癥變化,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4-5]。本研究資料選取78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病癥表現主要包括腸胃反應、右上腹疼痛、皮膚輕度泛黃等,均屬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臨床常見表現,且患者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影響研究結果對比準確性。目前臨床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常規(guī)方式為腹腔鏡手術,通過腹腔鏡頭探查患者膽囊炎癥情況,對炎癥部位進行切除,從而實現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病灶的根治性,臨床效果可達到預期。
相關研究證實,不同時機下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效果具有顯著差異,由此本研究對照組患者在發(fā)病72h后進行腹腔鏡手術,研究組患者在發(fā)病72h內進行腹腔鏡手術。觀察兩組患者綜合治療效果,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術后疼痛時間與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表明術后72h內進行手術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與術后恢復時間,提高患者術后恢復效率。原因在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發(fā)病72h內出現膽囊壞疽的幾率較小,切除效果可達到最佳,且炎癥發(fā)展較輕,可徹底切除炎癥部分,由此手術時間較短且術后康復效果較好。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情況,可得研究組患者術后24h、48h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表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發(fā)病72h以內進行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疼痛較輕。原因在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發(fā)病72h以內炎癥發(fā)展緩慢,通過腹腔鏡頭可明顯觀察患者膽囊炎癥情況,發(fā)病72h以后炎癥發(fā)展嚴重,出現膽囊壞疽等情況,通過腹腔鏡頭無法清楚觀察炎癥情況,結石切除不夠徹底,導致患者術后疼痛明顯。另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可以看出研究組患者術后出現2例(5.13%)并發(fā)癥,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的5例(12.82%),證明發(fā)病72h內切除結石的安全性。為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醫(yī)護人員應針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常見并發(fā)癥予以預見性護理干預,減小術后并發(fā)癥對臨床治療的影響。
綜上所述,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發(fā)病后72h內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顯著,患者術后康復效果較好,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杜成雄,許可,馮上利.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時機探討[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2,16(04):256-257.
[2]高昊鵬,章志翔.急性結石性膽囊炎選擇腹腔鏡手術時機的探討[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18(02):234-235.
[3]李強,丁建忠,王錦華.不同手術時機對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治療結果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3,26(05):355.
[4]鄧代安.不同時機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療效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7):37-38.
[5]王公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時機及中轉開腹的相關因素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1,21(23):104-105.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