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討通過選擇合適的溶劑、配合適當的護理減輕鼠神經生長因子注射后疼痛的影響。兩組分別使用2ml滅菌注射用水、0.9%氯化鈉注射液溶解注射,注射后采用數字分段式與文字描述式兩種方法按性別、年齡、使用不同溶劑分組評估觀察疼痛發(fā)生和疼痛的程度,給予心理、針對治療藥物使用情況下預防疼痛的護理減輕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對治療的接受度、提高生活質量。兩組患者中氯化鈉注射液組疼痛發(fā)生及疼痛程度小于滅菌注射用水組。
關鍵詞:不同溶劑;鼠神經生長因子;疼痛;影響;護理
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近年來在臨床廣泛應用于各種腦血管疾病所引起的神經損傷修復,由于治療周期較長一般21~42d為一個療程,可連續(xù)使用,治療方式僅為肌肉注射無口服及靜脈制劑,造成臨床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注射局部疼痛,該制劑為粉狀說明書上注明可用2ml0.9%氯化鈉注射液或者滅菌注射用水溶解。本病區(qū)在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患者使用該藥物中分別應用這兩種溶劑發(fā)現(xiàn)0.9%氯化鈉注射液組疼痛感及程度小于滅菌注射用水組,現(xiàn)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使用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患者中均符合以下條件:①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 ②無痛覺過敏;③情緒平穩(wěn);④有良好的適應與溝通能力;⑤注射肢體及局部無皮膚破損、皮下硬結、瘢痕、活動不利、及其他疾病;⑥睡眠充足。
1.2方法 除常規(guī)腦細胞活化、脫水、擴張腦血管、改善腦循環(huán)、腦代謝等治療,分成兩組分別使用滅菌注射用水2ml +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30μg肌肉注射1次/d;0.9%氯化鈉注射液2ml +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30μg肌肉注射1次/d;使用至21d或者患者出院(21d<住院日數或者>21d)。在注射過程中嚴格遵守肌肉注射無痛操作流程,固定兩位工作10年以上主管護士進行操作。
1.3評價方法 兩組患者中每組隨機取30例,按性別、年齡、使用不同溶劑分組評估:疼痛程度評估采用數字分段式與文字描述式[1]兩種方法并注意治療配合程度及注射局部、肢體反應的描述。取長10cm的標尺每1cm為一段:①0端為無痛、描述為積極配合治療、注射肢體活動良好;②1~3cm為輕度疼痛、描述為經護理人員溝通后配合治療、注射局部發(fā)脹、壓之有脹痛感、注射肢體活動正常;③4~6cm為中度疼痛、描述為與醫(yī)生溝通后配合治療、注射局部自主發(fā)脹、疼痛尚能忍受不影響注射肢體的活動度;④7~9cm為重度疼痛、描述為需醫(yī)生多次溝通尚能配合治療或者治療中途放棄、注射局部疼痛劇烈、注射肢體進行更換臥位、行走時受影響需放緩速度。⑤10cm為極度疼痛無法忍受、描述為各種溝通后堅決拒絕使用該藥物治療。在注射前3d評價1次/d,第7d再次評價,每次注射前評價前一次注射后最痛閾值(cm)。評價由兩位固定注射操作護士進行詳細講解及評估。
2結果
3結論
兩組患者多為中老年者在評價時已按性別、年齡、使用不同溶劑分組評估,其中極度疼痛1例為滅菌注射用水組,無痛者5例均為氯化鈉注射液組,輕度疼痛者氯化鈉注射液組多于滅菌注射用水組,中、重度疼痛者氯化鈉注射液組則少于滅菌注射用水組。經統(tǒng)計學統(tǒng)計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均數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x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氯化鈉注射液組疼痛發(fā)生及疼痛程度小于滅菌注射用水組。
4 護理
4.1心理護理 由于治療方法的單一性、療程時間長、以及會出現(xiàn)的好解釋工作取得患者配合,治療過程中耐心與患者溝通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聽取主訴、了解需求、安慰患者爭取最高度的治療配合。治療結束后仍需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有無消極、抵觸、可有可無、甚至不想再繼續(xù)治療的現(xiàn)象,針對不同患者做好個性化的心理護理保持患者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接受長期連續(xù)的治療。
4.2疼痛的護理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疼痛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四大生命體征之后的第五生命體征[2],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滅菌注射用水為低滲溶液滲透壓低于組織液經肌內注射后與組織液混在一起時水分子迅速進入細胞使其膨脹刺激組織起局部疼痛[3]。而0.9%氯化鈉注射液為等滲溶液注入肌內后局部組織細胞內外環(huán)境保持相對穩(wěn)定疼痛反應減輕[4],同時氯化鈉注射液中的鈉離子進入組織后引起神經細胞超極化導致其興奮性降低使痛閾增高從而緩解疼痛[5]。在治療藥物使用情況下預防疼痛出現(xiàn)應做好如下:①嚴格掌握好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做好兩快一慢,即進針、拔針快,推藥慢,不能流于形式,推藥時間不少于3~5min,在推藥的過程中了解患者感受適當調整推藥速度,但也不能因為推藥時疼痛不明顯就加快推藥速度,多數患者是在注射完數分鐘至數小時后感到脹痛,一定要嚴格控制推藥速度。②選取統(tǒng)一廠家一個型號的注射器,選用2ml注射器,避免使用5ml注射器,后者針頭比前者粗長很多。③注射時的體位與部位,采取側臥位,上方肢體伸直,下方肢體屈曲,兩側輪流注射,注射部位無皮膚破損、皮下硬結、瘢痕、及其他疾病,肢體活動良好。注射前要輕壓局部無發(fā)脹、疼痛感方可注射,兩次注射間距不少于5cm;注射時固定好針栓后可用棉簽輕觸距針眼2~3cm組織詢問患者感受并分散其注意力降低可能出現(xiàn)的疼痛情況;注射結束拔針后按壓局部動作要輕以棉簽按壓皮膚稍凹陷即可。④對于已出現(xiàn)疼痛者根據不同程度對癥處理輕者可輕揉局部,感覺稍重者可進行局部熱敷特別是在注射前后2h左右進行,疼痛明顯時可遵醫(yī)囑適當使用鎮(zhèn)痛藥或者暫停使用。經以上護理措施的實施輕、中度疼痛患者能配合治療至療程結束或者出院,重度疼痛患者中途放棄該藥物治療。
4.3健康教育 針對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疼痛情況提前指導患者如何分散注意力減輕疼痛;治療時深呼吸使全身進入放松狀態(tài),自己找到最佳注射體位;治療結束進行局部輕揉時注意只可輕輕摩挲局部皮膚稍稍按揉不可動作過大,用力過猛造成疼痛加劇,熱敷時注意時間與溫度,溫度不超過50℃,時間15~30min為宜,避免皮膚受熱時間過長造成燙傷。
疼痛是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心理與精神上的,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對治療的接受度,對于只可肌肉注射的藥物在不同程度上都會造成疼痛,為了避免或減輕疼痛程度應選擇最適合的溶劑。在使用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進行治療時應選用0.9%氯化鈉注射液作為溶劑減輕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對治療的接受度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使患者身心愉快,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鄭修霞.護理學基礎[M]. . 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8:95.
[2]Lynch M.Pain as the fifth vital sign[J].J Intraven Nurs,2001,24(2):85-94.
[3]王玉芝.注射用水和生理鹽水配制青霉素皮試液皮試假陽性率比較[J]. 實用護理雜志,1995,11(13):3.
[4]李娟,陳艷萍,馬麗潔,等.注射用水不宜做青霉素皮試液的溶媒[J]. 護士進修雜志,1999,4(2):43.
[5]陳明慧,顧云,李君久,等.靜脈補鉀局部疼痛緩解方法的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2003,38(3):175.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