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比較分析加用芎通脈合劑治療與常規(guī)二級預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評價。方法 將79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通過對于治療前后心絞痛癥狀、中醫(yī)證候變化的觀察,進行療效對比。結果 治療3個月后,與對照組相比,心絞痛療效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1);兩組均能明顯改善患者中醫(yī)證候,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結論 組方后的芎通脈合劑對擴張冠脈、改善循環(huán)、緩解心絞痛癥狀,改善中醫(yī)證候。
關鍵詞:芎通脈合劑;冠心病心絞痛;中醫(yī)證候
冠心病心絞痛屬于中醫(yī)\"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疇。其病因病機從臨床上看也不外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年邁體虛這四方面。芎通脈合劑全方能化瘀血、促血行,又能暢血脈、通脈絡,故臨床實驗皆獲滿意療效。近年來,隨著活血化瘀法治療冠心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的不斷深入,芎通脈合劑也日益受到臨床大夫及科研工作者的重視??v觀本方,以活血行氣藥為主,配以通絡止痛之品,寓行氣于活血之中,氣血兼顧,應\"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zhòng)"一說,攻中寓補,升降同施,從而使氣血通暢,瘀去新生。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納入標準 ①符合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2002年制定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胸痹(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氣滯血瘀證的標準進行[1]及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lián)合專題組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2]。②年齡在50~80歲。③已服用其它藥物治療者需停藥2w以上。
1.2病例排除標準 ①不屬于納入標準的其它類型冠心病。②合并內分泌系統(tǒng)、腦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及重度心肺功能不全。③精神病患者及不愿合作者。④觀察期間不能停用其它影響試驗藥物的患者。
1.3方法 選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確診冠心病心絞痛住院患者79例,隨機分為兩組。
1.3.1對照組給予休息,低鹽低脂飲食,控制血糖,常規(guī)降壓等基礎治療:包括充分拜阿司匹靈片(由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100mg qd,阿托伐他汀鈣片(由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0mg qn,倍他樂克片(由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5~50mg bid,硝酸甘油依病情使用。
1.3.2治療組給予在對照組基礎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芎通脈合劑。組成:川芎24g、當歸12g、降香12g、枳殼9g,隨證加減,功能:活血行氣、通絡止痛。用法:上藥水煎服200ml,1劑/d,2次/d。
1.3.3療程 兩組均治療3個月。
1.4觀察方法
1.4.1主要癥狀和體征
1.4.1.1中醫(yī)癥狀療效觀察:胸痛、心悸、胸悶、胸脅脹滿、脈澀、唇舌紫暗、痛引肩背。試驗開始、1w后、4w后、試驗結束各觀察一次。
1.4.1.2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持續(xù)時間、疼痛程度),試驗開始、1w后、4w后、試驗結束各觀察一次。
1.4.1.3血壓、心律、心率測定:血壓、心律、心率,試驗第1w定時測1次/d,以后測1次/w。
1.4.2安全性指標:用藥期間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重點觀察肝、腎功能及胃腸道反應,均每月檢測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guī)情況。
1.4.3療效判定標準
1.4.3.1心絞痛療效判定標準 ①顯效: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癥狀分級降低兩級。②有效: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癥狀分級降低一級。③無效:癥狀無改變。④加重:疼痛發(fā)作程度、持續(xù)時間及次數都有所加重。
1.4.3.2中醫(yī)證候療效評定 ①顯效:中醫(yī)證候分級降低兩級,臨床癥狀明顯改善。②有效:中醫(yī)證候分級降低一級,臨床癥狀明顯好轉。③無效:中醫(yī)證候分級無改善,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④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增加,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加重。中醫(yī)證候變化記錄1次/w。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全部采用雙側檢測,P<0.05為顯著性差異;P<0.01為差異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一般組內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觀察組和對照組前后變化值之間比較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
2結果
2.1治療心絞痛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顯效率40%、總有效率95%;對照組顯效率25.64%、總有效率79.49%,經Ridit分析,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治療組治療心絞痛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2.2改善中醫(yī)證候療效的比較 兩組改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治療組顯效率80%、總有效率97.5%;對照組顯效率36%、總有效率79.5%,經Ridit分析,差異有顯著性,說明治療組改善中醫(yī)證候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2。
3討論
中藥復方芎湯由川芎和當歸[5]兩味中藥等劑量組成,出自《千金方》。古時用于補血活血行氣,以及胎前產后頭暈、頭痛、難產出血和胎死腹中等癥[6];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其具有抗腦缺血、促進血小板解聚、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抗氧化、提高膜穩(wěn)定性等藥理作用[7]。芎通脈合劑是在芎湯基礎上并結合本院臨證經驗加降香、枳殼化裁而成,由君藥川芎,臣藥當歸,佐藥降香,佐使藥枳殼組成,具有活血行氣、通絡止痛之功效,主治氣滯血瘀之冠心病心絞痛,癥見發(fā)作性胸痛、胸悶,胸肋脹滿、心悸、唇舌紫暗,脈澀。
胸痹患者,痰瘀內生,氣機易阻。一方面,\"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zhòng)",而加重血瘀;另一方面,氣機阻滯,推動無力,氣不行津,而加重痰阻。二者皆可引起胸痹病情的惡化與急性發(fā)病。故本研究針對氣滯、血瘀這兩個影響胸痹病情的主要病理因素,立活血行氣,通絡止痛之法,選用芎通脈合劑治療胸痹氣滯血瘀證,力圖阻斷其不良轉歸的途徑,以獲取更好的臨床療效。
研究表明:芎通脈合劑能改善胸痹氣滯血瘀證的心絞痛癥狀,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心電圖缺血表現(xiàn)。
參考文獻:
[1]周仲瑛,主編.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142-150.
[2]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lián)合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的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心血管雜志,1981;9(1):75-76.
[3]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80~289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審批匯編[S].第1版北京:科技出版社,1990,:347-352.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 41.
[6]TIAN D H.Practical Pair Formul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實用中醫(yī)對藥方)[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0:567.
[7]HUYY,XUXY.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ferulic acid[J].Chin Tradit Pat Med,2006,28(10):253-255.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