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對基層醫(yī)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分析,探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發(fā)病原因。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判斷其出血的原因。結果 胃鏡下診斷率達95%,消化性潰瘍12例,其中十二指腸潰瘍7例,胃潰瘍5例,胃炎2例;胃腸道炎癥和潰瘍共占80%。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占15%。胃食管惡性腫瘤占10%;男性患者占80%,女性患者占20%,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0~40歲患者占20%,40~65歲患者占30%,>65歲患者占50%。結論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是消化道潰瘍和胃腸道炎癥,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食管惡性腫瘤;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性患者的發(fā)病率比女性高;中老年人發(fā)病率明顯高于青年人。
關鍵詞:基層醫(yī)院;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現(xiàn)象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發(fā)病快,病情急,死亡率較高,尤其是高?;颊吆屠夏耆薣1]。病變的性質和部位直接影響著治療的效果,若處理不當,將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甚至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積極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并對其進行相關有效的防治,減少發(fā)病率和死亡率?,F(xiàn)對我院收治的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4:1,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50.0±3.2)歲.患者均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如嘔血,柏油樣便,反酸,上腹部痛,上腹部包塊,頭暈,乏力。
1.2方法 統(tǒng)計分析患者的性別、年齡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xiàn)如嘔血和排便。20例患者通過胃鏡檢查出血原因,胃鏡確診19例(95%),放棄胃鏡檢查1例。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消化道出血原因統(tǒng)計結果 消化性潰瘍12例,占60%,其中十二指腸潰瘍7例,占35%,胃潰瘍5例,占25%;胃炎2例,占10%;胃腸道炎癥和潰瘍共占70%。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3例,占15%。胃食管惡性腫瘤3例,占10%。見表1。
2.2 消化道出血性別分析結果 男性患者16例,占80%,女性患者4例,占20%,兩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消化道出血年齡分析結果 20~40歲患者占4例,占20%,40~65歲患者6例,占30%,>65歲患者10例,占50%。見表3。
3 結論
經過分析可知,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很多,其中以消化性潰瘍及胃炎最為常見,其次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和胃癌出血。本研究顯示胃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炎所致的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70%。胃腸粘膜在受到炎癥和潰瘍的破壞后,進一步侵蝕粘膜下血管,使得血管壁不再完整。當情緒緊張,勞累過度飲食失調及煙酒過量等誘因時,潰瘍加深,導致潰瘍基底血管、基底肉芽組織的血管及潰瘍周圍充血的小血管破裂從而發(fā)生消化道出血[2]。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二大原因。其中男性發(fā)病率比女性高。我們這兒是肝癌高發(fā)區(qū),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是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主要原因。
胃癌也是本地區(qū)上消化道出血一個重要原因。生活改善了但胃癌的發(fā)生率沒有下降,是不是和本地飲食習慣沒有改變有關,本地區(qū)處沿海地區(qū)喜歡海鮮和腌制食品,1995~1998年間在日本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高鹽飲食本身不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但腌制食物可顯著增加患胃癌的危險。胃癌的臨床表現(xiàn)有腹痛腹部不適,消瘦,納差,貧血,吞咽困難,大便隱血試驗持續(xù)陽性等。但大多數(shù)早期胃癌多無癥狀40歲以上的患者均應做胃鏡普查,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
本研究出現(xiàn)一例不明原因的出血,是因為患者拒絕胃鏡檢查,導致診斷不明確。胃鏡檢查可以區(qū)分活動性出血和近期出血,能夠正確診斷出血的部位和程度,便于掌握病情,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
本研究顯示在消化道潰瘍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原因是男性吸煙喝酒導致胃腸粘膜損傷嚴重,容易導致出血。
本研究顯示年齡與消化道出血密切相關。青年人發(fā)生胃腸道炎癥和潰瘍的原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不規(guī)律的作息安排,如大量飲酒吸煙,睡眠不足。而老年人發(fā)病率高的原因是心功能下降。循環(huán)功能減退易導致粘膜缺血缺氧造成胃腸粘膜損傷出血。
消化道出血病情急,發(fā)展快,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搶救治療。消化道出血病因很多,臨床及時診斷、治療,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率和死亡率。在治療消化道出血時,我們應該在短時間內綜合患者的發(fā)病因素,進行臨床分析,及時做出正確的臨床診斷,制定相應的對策,從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綜上所述,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是消化道潰瘍和胃腸道炎癥,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食管惡性腫瘤;消化道出血患者男性患者的發(fā)病率比女性高;中老年人發(fā)病率明顯高于青年人。為此,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戒煙戒酒,對老年人要做到定期胃鏡檢查,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
參考文獻:
[1]吳玲霞,侯倩,謝艷艷,等.180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9,38(4):419-422.
[2]郭得蘭.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觀察與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3):371-372.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