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是特有的一種心理活動,它是同社會感情需要、與人的意思緊密聯(lián)系著的,是人對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的反映形式,并對人的社會行為起著積極和消極的作用。教師的態(tài)度似師生情感交流的“閘門”,教師的態(tài)度運用的貼切適當,師生的情感交流就是一種肯定的情感交流,能使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在這種情感滲透中激發(fā)潛藏的力量,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動力。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成效。筆者結合擔任職業(yè)學校服裝教學的幾年工作經(jīng)驗,談談如何能使教學活動得到最佳效果。
關鍵詞:服裝教學情感交流真誠坦率教無定法
一、服裝教學中師生情感交流的意義
1.師生的情感交流的定義
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是特有的一種心理活動,它是同社會感情需要、與人的意思緊密聯(lián)系著的,是人對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的反映形式,并對人的社會行為起著積極和消極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學生、課堂、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十分緊密,師生在共同的認識活動中產(chǎn)生情感交流。教師的態(tài)度似師生情感交流的“閘門”,教師的態(tài)度運用的貼切適當,師生的情感交流就是一種肯定的情感交流,能使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在這種情感滲透中激發(fā)潛藏的力量,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動力;教師的態(tài)度生硬呆板、淡漠嫌棄、華而不實、隨便馬虎,師生間是否定的情感交流。即使按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得到的也將是不愉快的體驗,厭煩、懼怕、茫然、抵觸,思維活動受到阻礙抑制,變得遲鈍、笨拙,教學活動也無法有效地進行下去,學生得到的是比較膚淺的知識。
2.師生的情感交流的特點
⑴師生的情感交流必須真誠坦率
教育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在學生面前不能帶著假面具,不能口是心非,而應該真誠坦率、推心置腹,把自己的靈魂剖示在學生面前,才能增強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和關系氛圍。
⑵師生的情感交流必須耐心細致
教師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斷的引導學生,同時要做到尊重他們的人格,刻意創(chuàng)造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掃除學生消極的心理情緒,以積極向上的情緒投入學習。
⑶師生的情感交流必須持之以恒
教師要像父母愛護自己的兒女那樣關心、教育學生,要把教師的愛視為感化教育的動力和基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必須持之以恒,不斷地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3.師生的情感交流的意義
⑴師生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確立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過程中,明確了學生的主體性,就能促進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去學習、理解、領悟、積累、運用,從而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在師生的情感交流中,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去探索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歸納結論,從而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
⑵師生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中,情感的交流追求整體的投入,即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一個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教學相長,使這一系統(tǒng)獲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識。教師努力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從而使學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⑶師生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中,喜歡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是學習心理品質的重要內容。教師善于設置懸念、努力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使整個教學過程在高層次達到最優(yōu)化,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優(yōu)質高效。
二、服裝教學中師生的情感交流
1.求實、嚴謹?shù)那楦薪涣?/p>
在服裝教學中,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標明起點,既要求教師靈活處理教學內容也要求教師注意教學的科學性、邏輯性和完整性。教師的講解、板書的設計、定量的練習、作業(yè)的批閱都要簡練準確、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使學生確信教師的講授和指導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從而產(chǎn)生較好地掌握知識和執(zhí)行指示的能動性,又能使學生受到良好學習品質的熏陶。例如:在服裝結構制圖的教學中,教師制圖的板書、講解的步驟都要講究邏輯性、嚴謹性,不能有任何疏忽。課后學生的作業(yè)也必須嚴格要求。學生由于生理上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學習的注意力、自覺性往往不穩(wěn)定,這就需要及時督促檢查。凡是學生完成的每一次制圖作業(yè)都要認真批閱、講評、記載。在講評的過程中對學生的進步予以肯定,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來。
教師要堅定信念對學生嚴格要求也是對他們的負責,教師的言行、舉止、語調、神態(tài)應該充分體現(xiàn)對服裝學科的強烈興趣,豐富的服裝知識和鉆研的精神,對服裝教學方法的不斷探究,以及求實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都會帶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親切、靈活的情感交流
在服裝教學中,親切的教學態(tài)度體現(xiàn)在平等、勉勵、尊重和耐心。師生以平等的地位參加課堂知識點的學習探究,對學生的符合教學目的的學習行為,不要隨便干涉指責,強行執(zhí)行自己的指令,思維從問題開始,又深入到問題中,思維與問題始終聯(lián)系著,教師要善于設置懸念,給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問的機會。例如:在素描繪畫的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第一次接觸素描寫生,開始試著打輪廓的時候,首先要讓學生領悟在素描紙上怎樣布局,圖要畫多大,各部位的比例情況,這些都需要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在繪畫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要將整體分析、比較分析、本質分析貫穿于作畫步驟的過程始終。勉勵大膽質疑,激發(fā)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從而調動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凡是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給予答復或引導討論,或啟發(fā)學生自己解答,或留到課后個別解決。例如:在素描人物臨摹的教學過程中,個別學生會提出問題:為什么我畫的人頭像和臨摹范本不像?當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觀察他們畫的臉部比例和范本有沒有出入。學生局部修改的時候,再詳細講解并示范眉毛、眼部、鼻子、嘴唇的畫法。在肯定學生的努力成果的同時,不斷勉勵他們,讓他們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在原有的繪畫基礎上不斷進步。
無論是優(yōu)等生還是差生都需要教師的尊重,尤其是差生,更需要教師的尊重和耐心。當他們失去學習的信心,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教師要在盡量不引起其他同學關注的情況下,運用各種方式以引起他的注意。放任不管或不屑一顧蔑視他的存在,都會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心理學告訴我們,自尊心一旦受挫,便會產(chǎn)生自卑感、無能感,這會使人失去基本的信心,趨向神經(jīng)質,更加自暴自棄。這就要求教師盡量避免在教學過程中點名批評、訓斥這些粗暴做法,而應在課后多找差生談心,要不厭其煩地解答他們的問題,及時幫助他們分析解決問題,讓他們享受到克服困難的喜悅和掌握知識的樂趣。
在服裝教學中,靈活的教學態(tài)度體現(xiàn)在把課堂氣氛搞活,教學方法要活,思路要開闊,要因材施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僅僅是教師知識的容器,教學是單一的知識灌輸過程,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問學生答這種呆板的教學方式,學生缺乏應有的感知和思維過程,學習的過程枯燥無味。而服裝教學涉及的課程很多,服裝設計、服裝工藝、服裝制圖、素描、圖案、操作實習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運用各種手段把課堂氣氛搞活,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教無定法”。例如:在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學習袖子的款式設計時,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收集一些服裝雜志中的袖子款式,或者在商店里抄一些款式的速寫,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款式分類和特點,然后分小組用面料做一些簡單款式的袖子。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氣氛,又能夠把理實一體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教學中,教師求實、嚴謹、親切、靈活的態(tài)度,是教師情感的體現(xiàn),它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力,在良好的師生互動中,學生的大腦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從而師生間的情感頻繁滲透,使教學過程處于最佳狀態(tài),教學活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軍.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探析.教育探素,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