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是新課改所提出的重要教學理念。有效教學建立在學生主體參與、主動思考的基礎之上。問題教學法以問題為主線來展開教學,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引起學生主體參與,使學生在積極的思考與思維下來不斷提出問題與分析問題,這正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語文教學中,我嘗試置疑——思疑——質疑——釋疑四步問題教學法,在此作一概述。
問題教學法小學語文有效性現代建構主義提出: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體,而是主動構建者。應試教育下教師講學生記的灌輸式教學已不能順應教學的發(fā)展。在當前教學中我們要以新課改為指導思想,認真研究新課標,為學生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完成知識的構建,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問題教學法以問題為主線,以學生的主體參與為中心來進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的被動從屬地位,實現了灌輸式教學到探究式學習的轉變,實現了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這正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運用簡要論述如下。
一、置疑,誘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動機
問題本身的價值性是實施問題教學法的核心,只有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才能誘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動機,學生的學習才能有意義,這樣教學才能取得成功。相反如果問題本身沒有價值,那么無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問題教學法自然無法順利開展,教學就會流于形式,浪費時間與精力,但教學效益低下,這并不是我們所追求的。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問題本身的價值性,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1.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在設計問題時要從教學大綱出發(fā),結合各年級各階段的教學重難點,與具體的教學內容密切結合來提出富有針對性與目的性的問題。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便可能順利地達成預定新課改所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
2.貼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是教學的中心,問題教學法的實施也要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現有的語文基礎、生活閱歷、思維特點、認知規(guī)律與接受水平,設計出貼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主體參與,帶動學生思考,實現素質教育所提倡的面對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3.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學以致用,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在設計問題時要突破教材與課堂的限制,加強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多為學生設計一些富有現實意識與實踐性的問題。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將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可以帶給學生新鮮感,讓學生感受到時代與生活的氣息,從而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
二、思疑,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思考
當以問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新知產生強烈的探究欲后,我們要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展開積極的探究活動。
1.閱讀。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以獲取更多的信息。我們要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展開自主閱讀,在閱讀中來提取與問題相關的信息。新課改提出“閱讀是學生、教師與文本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行為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蔽覀円寣W生對文本展開充分的閱讀,而不要作過多的干涉,讓學生有更多可以自主支配的時間與空間,對文本進行充分的解讀。
2.思考。閱讀與思考是一個整體。只會讀而不會思,只能獲取表面信息,而無法深入文本的本質,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對文本的理解也只能是膚淺的,這樣的讀是低效的。只有將閱讀與思考結合起來,才能突破文字的限制,達到對文章本質的深層次理解,這樣才能產生更多的個性化見解,這才能實現個性化閱讀,達到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我們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預留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要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不是簡單地還原文本所描述的生活,而是真正將文本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想,這樣才能產生更多的獨特見解與感悟,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三、質疑,讓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边\用問題教學法的核心不僅在于讓學生運用所學來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學到新知;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自主學習,學會提出問題。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不要只是讓學生來解決問題,而是要鼓勵學生對教材教參、對教師質疑,勇于發(fā)表個人意見,允許學生的標新立異與獨樹一幟,使課堂教學中有更多的動態(tài)資源,造就課堂生成的精彩。
1.讓學生學會表達。教學是教師單方面的活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不僅要體現在學生參與的時間上,還要體現在學生的積極發(fā)言之中,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的主體學習。學生經過閱讀與思考后,會在心中產生更多的疑問,此時我們要引導與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來,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不同見解,這正是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契機。
2.讓學生學會傾聽。傾聽也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傾聽教師與其他學生的表述,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得到更多的信息,從而使學生更能夠以全新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看待文本,這樣也才能夠產生更多的問題。
當然學生自主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并不是局外人,而是要發(fā)揮指導與引領作用,要在必要的時機給予學生必要的啟發(fā)與誘導,以此來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將學生的認知活動推向高潮。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與誘導下才會產生更多的新問題。
四、釋疑,在交流與討論中完成探究
這一過程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交流與討論、歸納與總結來解決心中的困惑,從而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釋疑并不是教師就前面學生的意見等機械地回答問題,而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與教師共同總結與歸納。
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盡量將學生的視野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教材延伸到生活,要盡量為學生提供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實施大語文教學觀,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知識的實用性,真正實現知識的內化,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同時對于一些教學的重難點,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更多的探索,這樣既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時間的不足,還能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綜上所述,問題教學法改變了以往語文教學的機械化與程序化,以學生的主動探究取代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以講為主線的灌輸式教學,更加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讓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學習熱情來展開一系列的積極探究,開創(chuàng)了語文教學新格局。
參考文獻:
\\[1\\]劉偉華.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中國教育科研論壇,2011,(6).
\\[2\\]李娓.小學語文課運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的初步嘗試.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5).
\\[3\\]趙麗.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黑龍江教育(小學),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