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感情是單純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渴望自己能夠被人引導和關愛。在教學實踐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用賞識教育、人性化教育、愛的教育培育學生健全人格。
教學實踐情感世界愛的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情感在教學中至關重要。一方面,情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從事物中體驗到一種濃厚的愉悅情感,有時甚至可以達到如癡如醉的境地,這種情感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驅使人們樂于克服種種困難,表現(xiàn)出一種積極投入的傾向。良好的興趣是人才成長的起點,是促進人走向成功和成才的一種持久的重要因素。濃厚的興趣,可以激發(fā)人的思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
另一方面,情感具有動力作用。心理學家認為情感是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的情感可以促進人的心理發(fā)展,是激人奮發(fā)進取的動力源泉。課堂上,如果學生能體驗到豐富和生動的情感,能保持愉快恬靜的心境,就能使學生精神振奮,盡展?jié)撃?,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從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按河甑靡怦R蹄疾,一日春風長安花”,這樣就能使學習產(chǎn)生增效的連鎖反應。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情感的彩帶,將學生悄悄地拴住,攪動他們情緒的波瀾,樹立自信樂觀、勇往直前的斗志。
一、以情動人,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
在教學中,教師的情感應隨課文內(nèi)容而變化,有時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氣勢如虹,氣吞山河;有時如花叢中鳥語低吟、呢喃,情意纏綿,象落花漂過流水,象微風拂過琴弦,從而激起師生情感的共鳴,走入學生的情感世界。
學生喜歡我朗讀課文,教《大堰河——我的保姆》時,我高聲地朗讀課文,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在我的影響下,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漸漸濃厚起來。學習《欽差大臣》時,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興趣盎然,讀得栩栩如生,教室里掌聲不斷,這使我認識到,學生是熱愛老師的。當教師的示范性和學生的主動性結合起來的時候就是學生開始敞開心扉的時候,也就是教師走進學生情感世界的最佳時刻。
我教朱自清的《背影》時,我讓學生談自己父親的動人事跡,有的學生說著說著就動了情,聲音哽咽了,他們認識到父愛是偉大的。學生的感情是多么純潔而真摯啊!
文學的生命是情感,如果一篇文章缺少情感因素,那么這篇文章也就顯得蒼白無力,要培養(yǎng)具有豐富情感的學生,靠的是富有情感的教師的點撥和啟迪。
對真善美而不求、不憐不愛、無動于衷;遇假惡丑而不慍、不憎不怒、不置可否,又怎能起到感化學生的作用?
潤物細無聲,育人無痕,情系其中,自然發(fā)之于外。
滴水,經(jīng)久不息,可以穿透頑石;微雨,稀疏不斷,可以滋潤幼苗。慈愛可以醫(yī)治心靈的創(chuàng)傷,循循善誘能蕩滌歪風惡習,一分嚴格之水再加九分情感之蜜才能釀成甘露。情感教育在教學中也很重要,教師和學生要互相理解,理解是師生感情的橋梁,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能夠讓學生更加努力地去學習,要走進學生的世界,了解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
學校,對學生來說是校園,也應該是家園。學生離開家,學校是學生的家,學生離開父母,老師就是學生的父母。學校要求教師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作為工作出發(fā)點,使學校成為一個充滿溫馨的大家庭,一個學生喜愛、家長放心的樂園。
教師要能夠給學生學習的自信,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荚嚦煽儾缓?,要鼓勵學生不要失去信心,取得了好的成績,給學生肯定,學生有了困難,要盡力幫助去解決。體察學生心靈深處的奧秘,把握學生感情的脈搏。
二、用愛育人,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走進學生情感世界,就是對學生的愛。愛是教育的源泉,一個教師有了愛,就能和學生推心置腹地溝通,就會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就能用大海撐船的胸懷去寬容學生、鐘愛學生,智慧的花朵就會悄然開放!
我認為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注意三種教育:一是賞識教育;二是人性化教育;三是愛的教育。
賞識教育,賞識出自信,激勵促成功,傾注情感,關注生命?!澳惆褜W生當天才教,你會教出天才,你把學生當庸才教;你會教出庸才”已成為教師的座右銘。賞識,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
人性化的教育,其意義在于它是一種生命和生命的對話;一種人格對人格的影響,一種靈魂與靈魂的碰撞。因此,教學應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進入學生的生命領域。讓課堂充滿人文關懷,成為人性養(yǎng)育的殿堂,并由此而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滲透人性化教育,幫助學生形成了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在教學中獲得價值取向、情意感染、文化熏陶的獨特感受。
教育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也是啟迪智慧的過程。教育的本質是喚醒人們對生命的熱愛,通過教育,要讓學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義。我校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希望我們能提升教育的水平。
三是愛的教育。我們的生命之河涓涓流淌著一個古老民族的感情。中國人在宇宙萬物之間建立了和諧秩序——文明中充滿愛的智慧;中國文化提倡孝悌思想,實際上提倡的是愛的教育。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以對生命的沉思和對心靈的呼喚,創(chuàng)造出關愛人類健康成長的愛的教育——“仁愛”。作為人民教師,理當用整個生命傳承歷史文化和播種愛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苯逃淖钣行У氖侄危褪恰皭鄣慕逃?。
教師不僅要能夠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與此同時,還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愛,給予學生生命的活力,讓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要調整學生的心態(tài)。教師要能夠像蠟燭一樣帶給學生光明,要像啟明燈一樣指引學生的方向。在與學生互相學習的基礎上,教師也會重新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體驗到愛給學生,給自己所帶來的幸福感,讓學生的人格變得更加完善,提升精神層面的東西。
學生的感情是單純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渴望自己能夠被人引導和關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主動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注意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能夠發(fā)揮、表現(xiàn)和確信他們能力的機會,充分發(fā)掘他們的活力,讓他們經(jīng)常獲得健康的情感體驗,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學生不僅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瑞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05).
\\[2\\]周艾卡.以愛育人營造和諧班校.南方論刊,2006,(05).
\\[3\\]周維藻.淺談初中語文教學評價.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11).
\\[4\\]丁士彬.語文教學風格論.山東師范大學,2009.
\\[5\\]許薇.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問題探究.陜西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