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寫作興趣評講結合一、激發(fā)寫作興趣
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那么,如何讓學生“樂”起來呢?教師不要過分強調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要給學生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他們不是沒有經歷過一些美好的事物,而是在經歷過之后沒有積淀的習慣與方法,也就是不會把握生活素材,等到臨場用時也搜腸挖肚不出好的內容,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會捕捉生活中靈光乍現的一幕,記錄下當時的心得,不愁用時沒有材料。
二、別出“新”裁
模仿是學生寫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斷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模仿是創(chuàng)新的一步。我們必須強調模仿時還要加以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自己的文風。不單純地模仿,以求變通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自己的文風。對于文章來說,題目就應新穎,好的文題能統(tǒng)帥全篇,還能讓人耳目一新,正文要做到鳳頭、豬肚、豹尾,每一部分都盡可能推陳出新,自然就成為一篇好作文。
三、閱讀教學與寫作評講相結合
語文教材的課文多是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入選新教材的課文則更具“人文氣息”和“時代精神”,更貼近學生的思想認識實際。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寫作,評講的最終目的也是寫作,兩者并行不悖。作文評講應將閱讀課文和寫作講評緊密聯系起來,閱讀課上有寫作知識的介紹,作文評講注重知識遷移,將閱讀課文里的寫作方法和作文技巧——構思立意、篇章結構、譴詞造句等,遷移到習作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四、加強寫作技巧指導
最好是比較系統(tǒng)地進行從審題、選材、布局等專題之指導,指導者還可多找中考滿分作文,分析與賞析,汲取精華,必有收益。學生在寫作中往往反映出一些問題,主要集中在選擇內容、表現中心、安排條理與語言表達等方面。如安排文章結構條理時:開頭冗長、流水帳、老三段或首尾不能呼應,抓不住重點,不會自然過渡等;處理材料與中心方面:生活面狹窄導致內容單調;內容胡編亂造、缺乏真實性;內容不能為中心服務,中心無法通過材料體現;不清楚一篇文章只能表現一個中心,中心分散或游移;揭露社會陰暗面,而非弘揚真、善、美,反映學生真實內心世界或反映時代主旋律等。 為學生剖析這些錯誤,教會其正確的方法技巧,這樣他們的寫作就會順暢許多。
五、評價學生作文要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
新課程指出了“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新課標還強調“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我們在習作評改教學實踐中要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讓全體學生參與評價別人、評價自己和被別人評價的活動。如把自己的作文讀給全班同學或組內同學或同桌聽,請同學打分或評級,在班內舉行作文展覽,讓學生閱讀自己的文章,欣賞他人的文章,等等。這樣,學生通過自我診斷、共賞互評,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使寫作能力提高。
總之,初中作文教學確實陷于困境之中,到了非改革變新不可的地步,只有更新教學理念,強化主體意識,尊重科學規(guī)律,勇于開拓,繼續(xù)探索寫作教學的路子,才能讓學生在良好的寫作教學下,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