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溝通中的各種障礙都緣于文化和語言之不同。分析表明,文化差異必然造成跨文化溝通中的深層語言障礙。根據(jù)定義,凡是語音、語義、語法、語用、語言表達、語言認知上發(fā)生異常皆可算是一種語言障礙。
中外藝術(shù)交流跨文化語言障礙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是人類進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人類進行抽象思維和描述世界的工具。語言是社會性的東西,它由一個文化的共同體所使用。不同文化的人具有不同的語言體系。語言既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又幫助人類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語言是文化大系統(tǒng)下的一個子系統(tǒng),語言是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獨立存在,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我們在語言學習中對跨文化知識有足夠的重視,全面提高語言能力,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流。語言離不開文化,不同文化的語言必然帶有民族文化的烙印,蘊含民族文化的內(nèi)涵??缥幕涣鞑粌H是兩種語言的交流,而且是兩種文化的交流。文化是人的生存環(huán)境。文化是語言賴以生存的土壤。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受著文化的影響,并隨著文化的變化而變化。金毅提到,文化是人類自身組成的集體根據(jù)自己的美學或哲學觀點在認識與改造自然、社會、人類自身及其符號系統(tǒng)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與積累的全部成果。每一種文化有一定的語言模式和一定的行為方式,因此,對外來刺激的感受和意義及賦予意義的方式方法會因文化的背景不同而不同。語言是人類廣泛運用的、最重要的符號。人類創(chuàng)造和運用符號及賦予符號意義的能力使他同動物區(qū)別開來。著名的西方哲學家卡西爾指出:“對于理解人類文化生活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來說,理性是個很不充分的名稱。但是,所有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號形式。因此,我們應(yīng)當把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animal symbolicum)來取代把人定義為理性的動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解對人開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p>
藝術(shù)方面的交流一直是不同國家和民族人民之間相互了解和溝通最有效的工具,但是由于藝術(shù)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象征物的東西差異、交流者的語言功底、對人文風俗的了解及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上表達的差異,會存在一定的跨文化語言交際障礙。呂俊先生曾寫一本書,名為《跨文化障礙——巴比塔的重建》,主要論述了因文化差異造成的跨文化交際障礙。這本書的名字取得很妙。巴比塔(Babel Tower)是圣經(jīng)用語,出自《舊約·創(chuàng)世紀》,意為無法實現(xiàn)的空想。洪水大劫后,諾亞的后裔要在示拿平原上建成一座直通天庭的塔。當時人們共用一種語言,互相交流,人多智廣,工程進行得很快。上帝對此驚愕不已,于是變亂了他們的語言,使他們無法進行交流。于是通天之塔在一片哀嘆中半途而廢。(梁曉東,陳運香,張志強,2001:28-29)這個圣經(jīng)典故表明了語言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語言文化交流障礙會給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缥幕浑H首先碰到的就是語言不通的問題。即使學過外語,能夠用第二語言同說這種母語的外國人進行交際時,仍然不是那么得心應(yīng)手,障礙仍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習者沒有掌握說第二外語的技能;二是對語言差異知之甚少,或是忽略了語言差異而造成了語言障礙,結(jié)果難以溝通。
所謂語言差異是指不同的文化個性所呈現(xiàn)出的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在語言層面上的反映。交際者對這些差異缺乏敏感性,又無意識地進行語用遷移,導致了交際失誤的頻繁出現(xiàn)。如著名英國作家蕭伯納筆下的賣花女一樣,當她在語言學家息金斯的幫助下,學到了一口純正的倫敦方言而摒棄她原來那一連串的土話后,雖很快躋身于上流社會,然而她還是出了許多文化方面的笑話。尤其是在中外藝術(shù)文化交流中應(yīng)注意對目標國家文化習俗、喜好宗教的研究。對目標語國家的文化不深入進行研究,就很難學會對方的語言,就會影響溝通的效果。如在英語文化中,頌揚比比皆是,尤其是藝術(shù)工作者們經(jīng)常會收到掌聲和鮮花。面對別人的贊許,你必須學會說:“Thank you!”而中國文化中,謙虛是一個人的美德,對恭維與溢美之言的反應(yīng),操漢語的人往往用“否認”或“自貶”的方式。我們往往聽到中國優(yōu)秀的藝術(shù)工作者面對贊揚時說“Not at all(這不算什么)”。線性思維的外國友人們就會真覺得你的表演或作品“不算什么”——這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際障礙。
針對以上不利因素,要解決中外藝術(shù)交流中存在的跨文化語言障礙、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知己知彼,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既了解本族文化,也了解目標文化,及時發(fā)現(xiàn)雙方差異所在,盡量避免由于文化的不同造成的誤解,從而提高交際質(zhì)量。而在跨文化交際中,至少一方會使用外語,這就要求從事中外交流的藝術(shù)工作者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而這恰恰是問題的難點所在。在文化習俗上,在價值觀念上,在中國可以隨便詢問對方的工資、年齡及婚姻等問題,而在西方打聽這方面的問題將被視為對個人隱私權(quán)的干涉。在思維方式上,中國人習慣采用歸納思維方式,而英美人則習慣采用演繹思維方式,比如中國人在闡述自己的觀點之前往往先陳述事實,而英美人則開門見山直接表達觀點。中西方文化差異使跨文化交際產(chǎn)生障礙。只有不斷增強文化差異意識,加深對不同文化的了解,才能突破交際障礙,實現(xiàn)順利交際的最終目的。
2.尋求共同點。共同點越多越容易拉近交際雙方的心理距離,溝通的橋梁也就越多。
3.學會移情。移情是指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場看問題。交際中不應(yīng)該拿某一個文化體系作為固定的衡量標準,只從本族文化出發(fā),臆斷對方文化的優(yōu)劣,而應(yīng)該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用他人的文化背景考慮問題,并且對文化差異造成的分歧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以此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及由此帶來的交際失敗。
4.獲得反饋。反饋可以幫助人們根據(jù)別人的反應(yīng)及時調(diào)整、改正交際策略,從而較少或消除藝術(shù)交流中存在的跨文化語言障礙。只有交流才能增加反饋,才能知道對于該文化的理解是否正確。
筆者擬通過本文,理清構(gòu)成跨文化語言障礙的成因,提出解決辦法,并進行實踐檢驗,最終形成解決跨文化藝術(shù)交流中的語言障礙的研究方案,以便我們更好地利用藝術(shù)來進行國際間的交流,達到和平友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