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因材施教,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教學課文應該以與課文相適應的情感介紹資料,創(chuàng)設情境,在強烈的氛圍中投入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得更真實、更深刻的體會。
小學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能力情感教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社會對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創(chuàng)新成為教育教學事業(yè)中的重中之重,語文是學習一切的基礎,語言能力的表達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素質修養(yǎng)和社會交際能力。為此,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也越來越強調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教學,培養(yǎng)順應時代要求,符合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本文主要以教學出發(fā),探索小學語文教育,語文知識儲備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然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并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其地位甚至在學生心中被列在主課之外。這一點在許多學校都是不爭的事實,非重點學校尤其如此。分析下來,原因多多,其中之一,是語文考試難以拉開距離,并且往往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不符。有很大的偶然性。導致學生認為學與不學沒有多大差別,不愿花力氣在語文上。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一直致力于尋找一條能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有效結合的路子。在幫助學生提高考試分數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奠定其文學素養(yǎng)的根基。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參加工作的幾年來從教育工作的職責中得到許多的啟示和認識,那么怎樣才是搞好小學的語文教學呢?從實際工作出發(fā),我用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教學經歷談一下個人的認識和看法。
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語文教育必須要改革,必須從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方法,評價目的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教育的一項重大改革,就是把口語交際納入了教學內容,并明確規(guī)定: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F在的低年級小學生思想和詞匯比起以前的孩子豐富多了,因為現在社會是個信息化的社會,孩子們沉浸在變化多端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連網絡用語都對人影響至深,與人交流時基本上“言之有物”,但欠缺良好的交際態(tài)度和聽說習慣。為了孩子能更好適應未來的需求和發(fā)展,培養(yǎng)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關于交際材料的內容應該精心選擇,創(chuàng)設有實際意義的情境,激起學生興趣。要用好教材這個例子,一、二年級新教材文質兼美的課文,為教學提供了進行語言規(guī)范和語言實踐活動的素材和具體情境,選擇課外說話內容應該堅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識性、思維性、實踐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往往會被某些外在的新異現象所吸引而產生直接興趣。所以,教師應做有心人,要時時留心觀察學生,當學生受到外來影響而興奮或產生感情共鳴時,教師應趁熱打鐵。
二、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教材適時地進行情感教育
教學課文應該以與課文相適應的情感介紹資料,創(chuàng)設情境,在強烈的氛圍中投入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得更真實、更深刻的體會。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時創(chuàng)設的情景,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課前,兩盆郁郁蔥蔥的萬年青置放在講臺的一角,片片白花點綴其間,更顯示了它的高尚與肅穆。錄音機里,播放著震動人們心扉的貝多芬交響樂《葬禮進行曲》,如泣如訴,低沉悲壯。教師身著灰色西裝,深情悲哀而又莊重。這樣,萬年青、白花、哀樂、服飾、神情,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悲傷的情境。在這種氣氛下,學生對周總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學生與教師的情感自然就達成了統一。這就是教學與德育的統一。
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環(huán)境,豐富課外活動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閑暇出智慧?!毙睦韺W原理也告訴我們,在愉快、和諧的環(huán)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其個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見,輕松、活躍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讓學生在全神貫注中愉悅身心,激發(fā)靈感,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由此,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活躍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顒拥脑O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并注意有層次性和針對性??梢愿锩姼枥收b會、名人成功故事會等形式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梢酝ㄟ^表演情景劇,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于語文課外活動中。
四、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
“針對特征,有的放矢”。實施小學語文德育,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模式化教育。孩子們成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他們情緒多變,存在幼稚性、依賴性、沖動性。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因材施教,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針對特征,有的放矢,實施小學語文德育,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兒童化教育。中學生處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既有成熟的心理特點,也有稚嫩的心理特點。一方面,體力、智力的迅速發(fā)展已具備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和自覺性;另一方面,又經驗不足,情緒多變,依然存在幼稚性、依賴性、沖動性。他們也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尊重他們的人格,信任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真正把學生當做一個自主的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潛能的人。因此,學生們有發(fā)問的權利,有說“不”的權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權利,有保留不同觀點的權利。并且我經常給學生創(chuàng)造“鉆空子”的機會,時刻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施素質教育,貫徹《語文課程標準》,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生存、生活實踐能力,及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與方法,具有優(yōu)秀的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語文現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把這一新的課程理念引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