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教育是一直以來我國高中語文教育中缺失的,而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格,人文精神就是其重要的教育內(nèi)涵;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加強人文精神教育應該是教育工作者進行思考的問題。本文針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原因,人文精神如何在語文教育教學中進行更好的滲透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高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人格教育一、前言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有太多的精華,尤其是民族精神的精華,都濃縮到文學作品中。語文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學生能夠讀懂一個一個漢字,更重要的是,需要讓學生能夠從這些文學作品中感悟到其背后的精神,能夠更多地從文學作品中汲取到前人的精神精華,更多地從語文教材中去感悟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樹立健康人格。
二、人文精神及人文精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文化個性的核心內(nèi)容,是一個國家的國民人文修養(yǎng)的水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文學是人心靈的一扇窗戶,而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人文精神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最好的鑰匙,只有通過課本中積極向上的文學素材,以及課外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素材的共同教學,才能夠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也只有這樣,一個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接受素質(zhì)道德教育,不斷地完善人格,形成健康的人格,走向正確的未來,減少學生誤入歧途的可能。
三、人文精神滲透的意義
1.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向成年過渡的重要時期,如果沒有正確的精神文化指引,很容易在面對一些學習壓力,或生活中的挫折時出現(xiàn)精神上的問題;或者由于沒有樹立健康向上的人格,對未來的人身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所以就必須要在教育中加強人文精神的教育,讓學生更好地面對社會。
2.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國經(jīng)歷了三十多年的飛速發(fā)展以后,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漸漸地富足,但是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是匱乏的,這和過去教育模式中缺少人文精神教育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在如今的教育改革過程中,必須要加強人文精神教育。
四、高中語文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問題
1.教育方式模式化。教育模式還是較為僵硬傳統(tǒng)的模式化教學,如今很多的語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還是照著語文課本簡單的“照本宣科”“為了教而教”,就算再好的文學素材,也不可能被學生所感受到,再有力量的文學材料也會被這樣的教學方式所影響。
2.家庭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與語文教學中配合缺失。這也就給學校的語文人文精神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語文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但是也必須要與良好的家庭教育進行有效的配合,盡管大多數(shù)家長雖然支持教育事業(yè),但是家長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會加入一些社會負面的教育,有可能對學生的健康人格形成產(chǎn)生影響,對教師的工作缺乏理解也就不能夠進行有效的配合,降低了教學效果。
3.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缺失。如今很多年輕教師經(jīng)受過基本的大學教育培訓就走上了教育的第一線,其實,年輕教師社會閱歷較淺,人文素養(yǎng)缺失的問題也是較為常見的。教師本身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也是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滲透的重要因素。
五、如何更好地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
1.健全教育評價
(1)考試改革,今年我國高考制度正式改革,雖然語文依舊是高考主干的三門“工具學科”之一重點考試,但是如今的教育考試過程中已經(jīng)不再是過去應試教育下的死板考試,越來越多地加入了對學生精神素養(yǎng)的考察,但這是不夠的,只有弱化應試教育的弊端,才能夠為人文精神的滲透教育給足更多空間。
(2)教考分離,必須要更多地在語文教學中加入人文精神的教育,但是不應該把考試成績過多地與對教師評價掛鉤,要為教師更多地進行人文精神教育提供精神空間,不再只是考慮學生的“考試成績”。
2.提高教師自身人文素養(yǎng)
(1)嚴于自律,通過自身來影響學生,帶領學生領悟文學的世界。作為語文教師要讓自己的學生對語文感興趣,要讓自己的學生熱愛閱讀,要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就必須熱愛閱讀,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的文學素養(yǎng),很容易感化學生引領學生,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愿意更多地去探索文學作品背后的精神世界。
(2)研究好教材。教材中缺失的一些人文精神教育問題通過教師有效的課堂教學進行一定的補足;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要求教師對語文的教學課本教材進行準確的研究,對其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要做好標注,并且做好解答注釋,對于課本中的重點也必須要進行標注;提前準備好課堂作業(yè)與課后作業(yè)并且準備好解答;某些節(jié)選課文必須要準備好相關的文獻資料,并進行整理,尋找到文學精神價值,在高效完成課堂教學時,要通過學生互動等方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相關的內(nèi)容。
(3)語文教師必須要進行自我評價。語文人文精神教育的效果不能夠簡單的憑感官進行評判,也無法進行具體的刻畫。但是也需要教師在課前制定好課堂教學任務計劃表,以及課堂效果評判表;教師自身對課堂效果進行評判,尤其是課堂任務是否完成,相關的課外拓展是否進行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然后認真去關心每一位學生,更多的去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以朋友的身份去幫助學生遇到的問題。
3.提高學生認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夠拘泥于一個答案,古文解釋應該鼓勵學生們進行思考,并且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各種互動組織小辯論賽并進行獎勵,組織小創(chuàng)作比賽鼓勵學生嘗試進行各種“文學”創(chuàng)作;可以拿出時間舉辦小型的“交流會”,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想法通過寫作的方式、圖畫、視頻等方式展示出來,更多地利用好現(xiàn)代化的各種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了解文學精神的興趣。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真正的人文精神教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才能夠真正從教育開始,逐漸轉(zhuǎn)變中國人精神文化世界貧瘠的現(xiàn)狀。往小了說,只有更多地在教育中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才能夠讓一個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積極的精神世界。但是如今高中語文教育中精神文化滲透還有很多問題,還需要更多地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索實踐。
參考文獻:
[1]李學.也論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及其實現(xiàn)[J].中國教育學刊,2012,(12).
[2]雷永平.高中語文人文價值的實踐策略探析[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9).
[3]董艷紅.重視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素養(yǎng)[J].文學教育(中),2012,(07).
[4]崔培樹.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zhì)教育[J].現(xiàn)代教育,2011,(09).
[5]李麗娜.淺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才智,2010,(23).
[6]周麗娜.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的科學方法[J].文學教育(下),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