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應立足于學生和教材的實際,以激發(fā)學習欲望,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通過細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談一點看法。
情境創(chuàng)設針對探究教學有效性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情境創(chuàng)設若過于寬泛,沒有針對性,則不能反映教學內容和教學問題的實質,只讓學生在課堂高興或說笑一陣,學生就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要思考什么問題,也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細化情境創(chuàng)設,才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學目的。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一節(jié)課《權力的行使:需要監(jiān)督》,談談筆者對細化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針對性探究的看法。
一、巧用“熱點新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要監(jiān)督政府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新意、懸念重重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里所說的“熱點”,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為社會所關注的焦點。把“熱點”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注意,為講授新課及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供前提和基礎。
教學片斷1:收看《焦點訪談:安置房成了商品房》理解對權力監(jiān)督和制約的必要性。
河南省淮濱縣地處淮河中上游的干流灘區(qū),每到汛期水患頻發(fā)。為保障灘區(qū)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2008年政府決定把他們遷出灘區(qū)。國家還專門下撥資金,用于移民們的搬遷安置??煽焖哪炅耍芏嗳罕姷浆F在仍住在灘區(qū),年復一年面對頻發(fā)的水患,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
這遷建工程關民生的大事,在這里卻變了味,成為一個怪圈:移民們想要享受遷建補助,就必須從開發(fā)商手里買房子,而買不起房子的移民,也就失去了獲得補貼的權利,可拿不到補貼,一些移民就搬不出灘區(qū)。
我市地處于長三角,很多老百姓也遇到了拆遷問題,學生們也很關注。那么,安置房變成了商品房,住在灘區(qū)的群眾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當地政府有責任嗎?責任在于什么?大部分同學認為,百姓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威脅,并且政府這么做違背了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則。從而探究出監(jiān)督和制約權力的必要性:權力是把雙刃劍。完成了教學目標:(1)辯證的看待政府的權力;(2)理解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jiān)督的意義。
二、巧用“生活事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怎么樣監(jiān)督政府
簡單生硬的說教不易于使學生信服,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思辨。但是,由于學生的知識和生活閱歷有限,在教學中,我們創(chuàng)設的情境不能成人化、遠離學生生活。在教學中情境的設置一定要圍繞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并且要針對學生思維的特點設計問題。
教學片斷2:通過分組討論“作為普通公民如何加強對政府權力的監(jiān)督和制約”,理解有效地制約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
舉例:A同學家附近的馬路上亂停車和擺地攤現象嚴重,給路人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這事你會管嗎?要怎樣管?以4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選派一位同學為發(fā)言代表,其它組可以補充。在發(fā)言中有的同學介紹了有效監(jiān)督和制約權力的方法有:打電話、寫信、網上舉報;直接找新聞媒體曝光;自己用微博微信曝光等。與此同時,有的同學就有不同意見了,說如果將某人的照片直接放到網上會遭到“人肉搜索”。我順勢就問:“‘人肉搜索’可取嗎”?大家又圍繞這一話題談論了一番,結果大部分同學都認為不可取,因為它侵犯了個人的隱私權,會影響到周圍的親人和同事朋友的正常工作。從而同學們更好地理解了建立健全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的方法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兩者要結合起來。與此同時,與之前學的《民主監(jiān)督》的內容聯系起來了,同學們對如何發(fā)揚民主來監(jiān)督和制約政府權力理解的更深刻了。
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通過合作與爭辯,他們深刻理解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于此同時,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他們積極思考問題,充分挖掘自己的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巧用“網絡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直接體驗政府的“陽光工程”
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新穎性、多樣性、趣味性,是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網絡可以直觀、形象地再現客觀事件,它的生動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使之本來抽象的材料學起來形象生動有趣味。
教學片斷3:在教室直接上網了解本市政府的“政務公開”。
推選一學生直接在電腦上百度“某市政府”,在政府信息公開這一欄中,我們了解了最近本市政府重要會議、政府人事任免、政府重點工作的內容。很多同學們甚至還第一次知道本市市長和副市長分別是誰,政府的一些重要的會議內容,我們居然在網上能第一時間知道,教室里充滿著欣喜、激動地氛圍。
通過網絡資源,學生們不用再次循規(guī)蹈矩的聽老師講解“政務公開”,而是利用最熟悉和喜歡的網絡提供了感性材料,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為再一次巧用網絡教學提供資料。
四、巧用“現場PK”,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復習過程中,學生常常會碰到這樣的困惑:辛苦背了許多課本理論,知識多如亂麻,頭昏腦脹;政治主觀題常常跟著感覺組織答案,相關的理論點與參考答案不大吻合;面對材料信息有限、命題指向范圍大的問題,思維一時難以打開,無從下手。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養(yǎng)成“構建知識體系”良好習慣。
教學片斷4:同學直接上黑板PK本框知識體系構建。
我們推薦了一男生和一女生到黑板上構建本框知識框架。其他學生自己在書上構建。一女生是直接按照書本上的順序構建了“權力的行使:需要監(jiān)督”為一級體系,它包含了“監(jiān)督的必要性”“監(jiān)督權力的關鍵”“行政監(jiān)督體系”“監(jiān)督的意義”“政務公開”五個二級體系。而相比起來男生則更為簡潔。他構建了“權力的行使:需要監(jiān)督”為一級體系,“為什么”和“怎么樣”為二級體系,在“為什么”中包含“必要性”“重要性”為三級體系;“怎么樣”中包含“關鍵”“行政監(jiān)督體系”“政務公開”為三級體系。后來,大家評價一致認為,男生雖然打破了書本上的知識順序,但是構建得思路清晰、方便記憶而勝出。教師還通過投影,展示了在座位上構建得比較好的同學的作品。
通過這樣的PK,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更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還能涌現出一批學得好的,敢于表達的學生。
課堂教學是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直接影響課程功能的有效發(fā)揮。筆者根據自己的一堂課嘗試地提出了一些細化課堂情境教學的策略選擇,最終目的是努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能夠有針對性地探究問題,深化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能力,更能不斷提升我們的課堂教學實效,讓我們的思想政治課堂在新課程教學中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