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發(fā)展到今天,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改革的需求。尊重學生,發(fā)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新課改,學習任務不變,時間縮小,更是對課堂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呢,怎樣才能使課堂有價值?結合課堂實踐反思,淺談一家之言。
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教學實踐有效性不久前,參與一次教學研討活動。主題是: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和意義。與會者討論激烈,各抒己見。而與課堂效率闡述的多,教學的意義在哪里,涉及的不多。近來,隨著課改的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論文也不斷出現(xiàn)在各大期刊。而對于政治課堂的教學意義似乎還不多見。因此,我想就個人的一點體會,談談對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尤其是意義的理解。我更愿意將意義表達為政治課的教學價值。如何提高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學價值呢?我想首先應該從對政治教學有效性和教學價值的認識談起。
一、對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與教學價值的認識
教學如何才能有效呢?朱熹在《訓學齋規(guī)》中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因此,效率在于,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主動樂于的去完成知識的記憶、理解、消化、運用。如何抓住學生的心呢?有效的教學活動,首先就是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課堂探究的熱情,以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一言之,就是當下最流行的“以學生為本”理念,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必須心中有學生,尊重學生,走進學生內(nèi)心,加強師生交流,研究學生的學情及情感需求,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fā),制定安排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課堂過程。
有效教學不等于有價值的教學。尤其在我們政治學科,采用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記憶、理解、運用。但只是停留于知識的層面。政治教育還應充分發(fā)揮德育功能。有價值的政治課堂,應該是很好完成三維目標的課堂,除了達成知識目標,還需要上升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目標達成。學生在學習過程,除了獲得了基礎知識的認知,還有所感有所悟,提升了能力,獲得了某種意識,形成了某種價值評判標準。例如就政治生活學科教育而言。除了知識學習,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公民意識,公民道德規(guī)范,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能力,以及理解支持國家政策的自覺性。最終培養(yǎng)自發(fā)的愛國熱情!
因此,一堂有效的、有價值的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安排、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只有懷著教育理想,以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勇于實踐、敢于實踐、樂于實踐,才可能無限靠近實現(xiàn)高效、有價值的理想課堂。筆者以一堂教學實踐嘗試,來談談追求這一目標的一些看法。
二、提高教學有效性與教學價值的教學實踐反思
我曾經(jīng)上過一堂《政府的責任》公開課。受到聽課專家、同行一致好評。內(nèi)心充滿幸福感的同時,反思自己如果說有成功和可取之處,在哪里?自己認為,這堂課最大亮點在于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fā)了他們的思維,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培養(yǎng)了他們的政治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了應有的公民意識。
如何設計這堂課呢?經(jīng)過認真的教材分析,本課內(nèi)容不多,不難理解。因此我把重點定位于通過學生的參與以課堂探究形式,以大量的生活實際,來分析討論,最終達到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政府的責任在哪里,我們的政府是負責任的人民的政府。培養(yǎng)學生自發(fā)的擁護政府工作,支持政府,自覺監(jiān)督政府的主人翁意識。
(一)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xiàn)教學效率提高
教學中,我讓學生自主分組探究學習,完成本框題知識體系構建,培養(yǎng)學生宏觀建構認識能力。在交流中完成查漏補缺。交流中學生觀點發(fā)生碰撞。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多角度,大范圍參與發(fā)言。由此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而引發(fā)討論。目的,首先培養(yǎng)學生課堂思辨、語言表達能力,其次通過不同觀點碰撞初步形成對我們的政府工作有了較深了解,形成初步的情感認識。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設計了思維拓展,什么樣的政府才是對人民負責的政府?使學生開始在討論的基礎上,完善對政府的責任的認識。形成全面深入的評判標準。我又設計了敢于道歉的政府才是對人民負責的政府。在學生基本形成了政府對人民負責應該做好哪些哪些工作的基礎上,我從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政府不僅應該做好工作,工作出現(xiàn)失誤,還應該自覺主動承擔責任,敢于道歉!補充完善了學生對政府的責任的認識理解。
(二)追求認知準確、情感認同、親身體驗,提高教學價值所在
在學生們有了以上知識和評判認識儲備基礎上,我設計了課堂實踐活動。打開太倉市政府網(wǎng)站!一方面,讓學生真切的關注到政府的工作網(wǎng)站內(nèi)容。了解到政府為我們的參與提供了哪些便利的途徑方式。更增我們的政府是對人民負責的政府的認可。另一方面,讓學生親身體驗,動手參與。就剛才課堂討論發(fā)現(xiàn)的社會問題,直接通過市長信箱給市長寫信。鍛煉了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意識和方法。毛主席說過:“梨子甜不甜,只有吃過了才知道?!边@句話強調(diào)了一個真理:實踐出真知。課堂僅僅停留于認知層面是不夠的。必須給學生體驗的空間。通過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得到體驗。才有可能深化認識,提高素養(yǎng),內(nèi)化為跟隨學生一生的東西。
課堂上,學生市長信箱反映的問題是,某段公路損壞,顛簸。附近學校、行人較多存在隱患,容易發(fā)生危險。其后的某一天,這個給市長寫信的學生興奮地找到我說市長給他回信了。城建局給他媽媽打電話了,因為他留的是媽媽的電話。說明了情況,并明確問題會很快得到解決。從這個孩子激動的表情,我知道,這個學生以后也許不會記得這堂課學過的知識,但他學到了發(fā)現(xiàn)問題、反映問題的社會責任。具備了有問題可以通過許多合法途徑尋找政府幫助的公民意識和公民素養(yǎng)。那一刻,我有了因小小成就感激起的喜悅!
韋斯特的著作《語言的教育》里說:對于學了許多而對他們無用的詞匯的人們,或學許許多多詞匯而不能運用的人們,好像具有一大箱的工具而不能使用的木工一樣,比不上一個工具少而能使用自如的木工。有效有價值的政治課堂教學,一定是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對學生思想認識產(chǎn)生影響的課堂。不在于僅僅的知識獲得。
快節(jié)奏的時代發(fā)展,高度尊重學生生命本體的教育理念,學生知識面越來越開闊,都對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嚴格要求。如何打磨一堂對學生負責的課堂?懷揣一份忐忑,摸索著,且行且努力!
參考文獻:
[1]韋斯特.語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