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是基礎教育第二輪課程改革的簡稱。它把學生當成課程建設的主題,并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課改具體內容就是從應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發(fā)生的有目的、有標準、有成果的新嘗試,新變化。課改的性質是教育發(fā)展中的一個必然階段。課改的實質就是喚起老師的教學熱情,喚醒學生的內在潛力,喚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構人生發(fā)展體系,讓學生發(fā)展走向健康之路。
新課程的改革對于我們每位老師都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們應怎樣迎接這次課改,怎樣把握住這次機會,怎樣推動這次課改。我談一談自己的一點兒看法和體會。
一、明確英語課改目標
我們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學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英語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我們在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位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從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改變英語的教學方法
在我們過去的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自由練習得很少,口語、聽力非常差。而現在,我們應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促進英語課改呢?我認為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許多學生上英語課不說、不讀、不問,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礙,怕讀得不好、說得不順,同學看不起,老師指責批評。因此,我在教學中,頻頻送給學生們激勵的話語,尤其是對后進生,為他們創(chuàng)造發(fā)言的機會,適當降低他們的發(fā)言難度,并及時肯定他們在發(fā)言中的點滴優(yōu)點。從而幫助他們逐漸消除心理障礙,大膽發(fā)言,使他們大膽地開口說是英語課改成功的關鍵。
2.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部分在小學已經對英語失去興趣的學生,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讓他們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才會真正讓他們放棄原來的想法,真正產生信心。
3. 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于老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后,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模仿、會話、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英語興趣。
4. 加強所有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后應有不同的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特別是教材總體把握要準確、清楚,重教學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不要把學生當成容納知識的容器,而是待點燃的火把。
5. 活化教材,學以致用。把教材的內容知識變成真實的情境去說、講、演、唱等。讓學生在真實的英語語境中學英語,說英語。
6. 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動起來。要求教師在課堂中穿插一些游戲,不斷變換花樣進行語言項目的操練,利用學生英語基礎上的差距讓學生互助,不僅可以給后進學生信心,也能使基礎好的同學產生優(yōu)越感。
7. 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不斷地在教學中滲透啟發(fā)式教學,養(yǎng)成學生預習、提問題、課后整理筆記的習慣。
8. 加強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不宜長期使用一種教學模式,要讓學生多些新鮮感,才會使他們在學習上長期都有興趣。不宜按部就班,書上有什么講什么,沒有的就一定不講,要學會察學生顏觀學生色。學習上讓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很重要。不宜降低規(guī)范要求,要求越高,學生的能力越高。特別是初入門時,更要嚴格要求,要求正確的書寫習慣,正確的標點習慣,正確的讀書習慣,教師要求十全十美,學生也才會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