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8195;要:近年來,隨著職業(yè)學校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對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針對職校學生知識基礎較薄弱、怠學厭學嚴重的現實,提出了用情感感染學生,激活學生學好語文的熱情;用語言打動學生,激活學生學好語文的潛能;用魅力吸引學生,激活學生學好語文的興趣等策略。
關鍵詞:職高語文#8195;課堂教學#8195;策略
在職業(yè)學校,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學習主動性差、知識基礎薄弱的職業(yè)高中學生。上課不帶課本、說話、睡覺、看課外書,這是職業(yè)高中課堂教學中常見的現象。因此職業(yè)中學的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肩負著喚醒學生學習意識的責任。那么,職高語文教學中怎樣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呢?筆者認為應從熱情、潛能、興趣等三方面進行激活,使學生學好語文。
一、用情感感染學生,激活學生學好語文的熱情
職業(yè)高中學生的基礎知識貧乏,對符號性、較理性的語文課文學習困難,但他們的感悟能力和聯想能力并不缺乏。所以,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教學形式、途徑和方法的運用,要克服教學中的單調感與模式化給學生帶來的消極影響,盡量多地運用形象化的材料和手段。要尋求能貼近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心靈的教學切入點。
1.讓語文與學生生活牽手
生活是語文之源,生活有多大,語文就有多大。教師可用內引、外聯、對比等方法把語文的學習與學生平時熟悉的生活聯系起來,實現課堂內外的溝通,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熟悉的生活之境,點擊他們心靈的火花,強化他們的心靈體驗,產生感情共鳴,喚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以老舍《我的母親》為例,筆者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母親對子女的點點滴滴。有一位學生這樣說:“我在學校上學,一個月回一次家。爸爸在外打工,常常是大半年才回來一次。媽媽一個人在家,我每次回家時,總是老遠就能看見家門口媽媽的身影??墒瞧匠M掖螂娫?,只有在吃飯時間才能聽到媽媽的聲音??戳诉@篇文章才知道,原來媽媽是怕空下來寂寞??!”這個時候,筆者看到許多同學在點頭贊同,他們的眼眶是潮濕的。就這樣,學生找到了與老舍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的共鳴源。接著,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說說體會。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回答這個問題的難度就不存在了。
又譬如,作文是職高學生最頭疼的事情。如果寫作動機源于生活,那學生就不會無話可說。冬天里一個陰雨蒙蒙的日子,忽然窗外飄起了鵝毛大雪,同學們有感慨的,有驚叫的,更有推窗伸手接取的,下課鈴一響,同學們紛紛沖出教室……場面熱鬧至極,教師若能抓住這一時機稍加點撥,要學生作一場面描寫,學生就不會撓頭抓耳。
2.讓語文與學生所學專業(yè)聯姻
對于職高學生來說,專業(yè)是他們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學好專業(yè)技能服務,和學生的專業(yè)興趣相結合,讓語文的學習成為學生專業(yè)生活的需要,學生因而產生興趣,形成內部動機,進而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厭學、畏學的弊端。曾經有同行說過這樣一件事:在課堂上講解《琵琶行》,聲情并茂的朗讀、清晰明了的分析,自己都情不自禁,然而學生卻心不在焉,昏昏欲睡,下課時,他們卻在黑板上饒有興趣地爭著創(chuàng)作一幅古裝琵琶女圖。由此筆者想:語文教學為什么不與美術相結合呢?于是,筆者在美術裝潢班作了嘗試——采用“文畫相長”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畫”這一具體的形象感受文句所體現的情景。下面是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詩所作的教學設計。
課前布置學生作兩幅畫:一幅是體現秋風無情卷走草屋上茅草的場面圖,一幅是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圖。課堂上由此導入,讓學生口述對這兩幅畫的感受——前者蕭瑟凄涼,后者繁華熱鬧。學美術的學生對這一問題感興趣,對畫意的理解很敏感。接著讓學生齊讀第一段,體會風吹屋破、茅草散失的凄涼情景。然后,指讀第二三段,理解詩人在遭受秋風欺凌后又受群童戲弄、嬌兒受凍的凄苦情狀。此情此景,詩人最需要也最想要的是什么?——有大廈可容身。至此,引導學生將兩幅畫合二為一,并加入詩文的意境:一老者拄杖而立,眼睜睜看著小屋風吹茅草紛飛,兒童搶抱茅草離去。老者后方是林立的高樓。再后指導學生齊讀第四段,讓學生明了詩人寧可舍生而為他人的期盼,體會詩人為天下寒士振臂高呼的博大胸懷,理解詩人的憂國憂民、舍己為人的崇高品格。最后,讓學生齊讀全詩,感受詩人的可貴品質。要求學生在課后修改圖畫,在凄慘的背景中突現詩人的高大形象。
借助學生對畫畫的熱情,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讀詩興趣,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更發(fā)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順利實現專業(yè)內容與文化課的交融。
當然,喚起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方法很多,如多媒體教學、表演性教學、討論式教學……總之,要根據職高學生的學習現狀,了解他們的興趣專長,抓住切入點,使學生投入到語文課堂中去,不再把上語文課看成是一種負擔,讓學生慢喜愛上語文課。
二、用語言打動學生,激活學生學好語文的潛能
新課標說要“尊重學生的主體”,要“設置呈現問題的情境”“營造解決問題的環(huán)境”,要善于“溝通與對話”……這些問題教師們一直都在努力,可就是不“討”學生的“好”,這是為什么呢?經調查,筆者了解到原因是教師不會調侃,不會搞笑,只會讀書,只會“咬文嚼字”。原來,調侃、搞笑已經成了相當一部分職高學生話語的主調,而且是融入了他們的血液與靈魂,成了他們?yōu)槿颂幨赖囊粭l標準。
而研究表明,人的潛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狀態(tài)下能夠得到一定的開發(fā)。現代心理學也告訴我們,輕松、愉快、樂觀的良好情緒,不僅使人產生超強記憶力,而且能活躍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發(fā)揮心理潛力。由此可見,在語文課堂特別是職高語文課堂教學中,僅有流暢、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還遠遠不夠,還必須要入鄉(xiāng)隨俗,以輕松、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它為語文課堂教學添彩,激活學生學好語文的潛能,使學生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
三、用魅力吸引學生,激活學生學好語文的興趣
每一階段(每一學期、每一個月甚至是每一周)的開始,學生都對第一堂課滿懷著期待,對新一輪的學習生活充滿信心。老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先入為主,上好第一堂課。第一課如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對語文課產生好感,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和學好它的愿望,勢必能為以后的學習開通道路。第一堂課,我們不僅要讓學生領略到語文課的魅力,還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師的魅力。在課堂上,師生情感的交融是課堂成功的必要前提。教師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坦誠地暴露在學生面前,以情感打動學生,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當教師的心和文本作者、學生貼在一起時,教學細節(jié)的精彩往往會不期而至。另外,教師真情投入時,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也就富有人格魅力,格外容易進入學生的記憶。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語文課堂上的魅力展示千萬不可忽視。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生活體驗和社會實踐,激活了學生學好語文的興趣,增加了知識的積累。職教的語文老師更要做個有心人,走進生活,走近學生,激活學生學好語文的潛能,發(fā)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做到堂堂教有趣、課課學有味,真正把學生從厭學中喚醒,讓職高的語文課堂激活起來。
(作者單位:江山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