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反思能力是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思能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思維能力素養(yǎng)的強弱. 反思能力在學生學習能力素養(yǎng)發(fā)展進程中具有重要“功效”,反思能力水平是學生各種學習技能素養(yǎng)的有效集中反映. 本文作者簡要論述了新課改下初中生數(shù)學反思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和舉措.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反思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古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反思能力是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高層次的思維實踐活動,反思能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思維能力素養(yǎng)的強弱. 教育學認為,數(shù)學反思能力就是學生個體對自身數(shù)學實踐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自我研析、自我評判、自我提升、自我改進以及自我調節(jié)的思維分析活動能力水平. 初中生反思能力在學習能力素養(yǎng)發(fā)展進程中具有重要“功效”,是學生學習技能素養(yǎng)的集中反映,對數(shù)學認知活動起指導、支配、決定、監(jiān)控的作用. 本人現(xiàn)簡要論述當前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初中生數(shù)學反思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和舉措.
一、挖掘積極情感,增強初中生主動反思能動“欲望”
情感是學生學習活動深入推進并取得實效的“思想基石”. 反思活動作為高層次的思維實踐活動,需要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作為“保證”. 但在實際反思進程中,部分初中生面對較難的問題案例,面對較為復雜的分析過程,內心產生消極情感,缺乏反思、評判的積極性,不能深入其中,進行深入細致、深刻顯著的反思實踐活動. 初中數(shù)學教師此時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利用現(xiàn)有積極教學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增強學生的反思欲望,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情態(tài)主動開展反思實踐活動.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反思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運用活動中,利用矛盾激情的方式,設置出“全等三角形的三個角對應相等,那么我們就可以判定三個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問題案例,學生在探析實踐活動中,認識到該問題判定存在“矛盾”,意識到三個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是60°,雖然它們對應角相等,但不一定全等,學生在教師設置的“矛盾情境”下,認知產生“沖突”,主動反思欲望得到增強,反思積極情感有效激發(fā).
二、重視實踐鍛煉,積淀初中生有效反思科學“技能”
學生在對學習活動過程及結果的自我評析過程中,離不開良好的學習實踐能力和思考分析技能. 同時,反思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水平. 因此,初中數(shù)學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技能素養(yǎng)的“積淀”,通過行之有效的實踐、探究、分析等活動,逐步形成和樹立富有成效的實踐分析能力水平,為科學深入反思積淀豐富“技能”,為有效反思提供能力“積淀”.
問題:如圖所示,O是△ABC內的一點,求證:∠BOC > ∠A.
這是教師在講解“三角形”問題案例過程中,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反思評析技能水平,所設置的一道問題案例. 學生探析問題條件認為:“應該利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推論”,教師引導學生探尋問題解答思路,鼓勵學生利用數(shù)學語言進行闡述. 學生探究分析后指出:“解答該問題時,可以利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推論,通過添加輔助線方法,延長BO交AC于點D進行證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總結評析活動,向學生指出:“證明三角形中有關角的不等關系方法有兩個,一是在同一個三角形中,利用大邊所對應的角較大來證;二是利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推論證明.”
學生在實踐鍛煉、思考分析、探究解答過程中,通過數(shù)學語言將自身解題思路進行展現(xiàn),教師進行實時的指導和總結,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了思考、分析、解答的技能和素養(yǎng),為學生反思活動深入開展打下了能力素養(yǎng)“基石”.
三、傳授解題思想,培養(yǎng)初中生高效反思良好“品質”
解題思想策略,是解決問題方法系統(tǒng)化、條理化的集中反映. 初中生在反思能力實踐活動中,運用科學、正確的解題思想策略進行問題條件分析及解題過程思考、研判、改進活動,切實提升反思能力素養(yǎng),提高反思活動效能,形成反思良好“品質”. 初中數(shù)學問題解答活動中,經常運用的解題思想策略主要有數(shù)形結合、分類討論、化歸轉化、方程、整體等思想策略. 初中生在學習活動中,深入掌握并有效運用解題思想進行反思評析,能夠提升學習實踐活動效能.
如在“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和性質”教學活動中,教師針對學生掌握二次函數(shù)的圖像和性質內容實際,在解答“如圖,已知△ABC是邊長為4的正三角形,AB在x軸上,點C在第一象限,AC與y軸交于點D,點A的坐標為(-1,0). (1)求B,C,D三點的坐標;(2)拋物線y = ax2 + bx + c經過B,C,D三點,求它的解析式;(3)過點D作DE∥AB交過B,C,D三點的拋物線于E,求DE的長. ”問題案例基礎上,向學生指出該問題解答過程中主要運用了“數(shù)形結合”思想,此時,教師結合問題案例,進行數(shù)形結合思想解題策略的講授活動,對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定義、本質及運用進行闡述和講解,并向學生指出,數(shù)形結合思想策略在數(shù)學學科各章節(jié)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它通過“數(shù)學語言的豐富性”和“圖形符號的直觀性”等特點,進行相互補充、相互推進,達到“數(shù)”與“形”的完美統(tǒng)一. 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結合解題實例,思考辨析問題案例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品質能夠更進一步,反思效能更進一層.
總之,初中數(shù)學教師要將反思能力培養(yǎng)作為貫徹落實新課改能力培養(yǎng)目標要求的重要“抓手”,重視學生學習實踐活動指導,傳授反思實踐的方法技能,提供反思實踐活動的平臺,為初中生反思活動深入開展和反思效能有效提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