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是對河南省河流普查成果進行簡要分析和評價,主要內容包括河流普查成果概述及山地河流特征分析。對河南省境內普查河流的河流長度和流域面積的關系、河流比降的區(qū)域分布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在河流長度、流域面積和河流數(shù)量等方面與以往的資料內容進行了對比分析。總之,該次河湖普查成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關鍵詞河流普查成果;分析與評價;河流比降;河流長度;流域面積
中圖分類號S18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4-08304-02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River Census Survey Results in Henan Province
HAN Chao et al(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Bureau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Henan 450003)
AbstractResults of river census survey in Henan Province were briefly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both the overview of the results on river census surve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untain ri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ngth and the drainage area, the area distribution of the slope of the river were briefly analyzed. The length, the drainage area and the number of rivers in Henan Province we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information. The river census survey in Henan Province obtains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Key wordsRiver census surve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Slope of the river; Length of river; Drainage area of river
河流湖泊基本情況普查是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的主要任務之一,其成果質量不僅關系到河湖普查自身普查成果的優(yōu)劣,而且還對水利普查其他專項產生影響,是普查的生命線。根據國務院水利普查辦河湖組最終確定的技術方案要求,考慮計算誤差和管理等因素,河南省完成了1 030條河流的普查工作,其中淮河流域527條,黃河流域213條,長江流域182條,海河流域108條。按照普查方案,河流類型分為山地河流、平原水網區(qū)河流及混合河流3種類型。河南省境內以山地河流為主,共985條,占河流總數(shù)的95.6%;其次為平原水網區(qū)河流,共44條;混合河流僅1條(安陽河)。通過普查,取得了流域面積為50 km2及以上河流的名稱、位置、流域面積和流域面積為100 km2及以上河流的流域水系自然特征、水文特征等資料成果。通過對普查成果不同特征值之間關系的分析,對普查成果和已有資料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該次普查成果的合理性和不足之處。
1河流特征分析
1.2.3伏牛山。伏牛山是河南省西南部山脈,東南與南陽的桐柏山相接,為秦嶺山脈東延最大的支脈。伏牛山一山出三水,山勢自西北向南漸緩,是長江、黃河、淮河水系的分水嶺,往南流淌的白河入漢水,屬于長江流域;中間往東流淌的沙潁河、洪汝河、醴河,注入淮河,屬于淮河流域;北為伊洛河,注入黃河,屬于黃河流域。伏牛山是河南省境內占地面積最大的山區(qū)。其中伊洛河水系河流平均比降范圍1.79‰~26.40‰;淮河流域河流平均比降范圍0.001‰~14700‰;長江流域河流平均比降范圍0.314‰~20.600‰。
1.2.4太行山。太行山位于該省西北部,山勢東陡西緩,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匯入黃河。沁河水系河流平均比降范圍0.093‰~12.100‰;海河水系河流平均比降范圍0.018‰~19.800‰。
1.3普查河流數(shù)量與以往資料的比對分析歷史資料上對河南省50 km2以上河流數(shù)目沒有確切的記載。筆者主要是對100 km2以上河流進行對比,該次普查100 km2以上河流數(shù)量增加了67條。
1.3.110 000 km2以上河流數(shù)量變化情況。1990年出版的《河南省河道基本資料匯編》資料記載有7條,分別是淮河、洪河、沙河、白河、丹江、洛河、衛(wèi)河[1];2008年編印的《河南省防汛抗旱手冊》資料記載為9條[2],多了黃河和沁河;該次普查條數(shù)為11條,分別是淮河(中上游)、洪汝河、沙潁河、唐白河、丹江、洛河、衛(wèi)河、黃河、沁河、漳河、渦河。
1.3.25 000~10 000 km2河流數(shù)量變化情況。河南省水利廳1990年出版的《河南省河道基本資料匯編》資料記載有9條,分別是史灌河、汝河、北汝河、潁河、賈魯河、唐河、金堤河、伊河、共產主義渠[1];河南省水利廳2008年編印的《河南省防汛抗旱手冊》資料記載為8條[2],少了共產主義渠;該次普查條數(shù)為8條,分別是史河、北汝河、潁河、賈魯河、唐河、金堤河、伊河、泉河。
1.3.31 000~5 000 km2河流數(shù)量變化情況。河南省水利廳1990年出版的《河南省河道基本資料匯編》資料記載有43條[1];河南省水利廳2008年編印的《河南省防汛抗旱手冊》資料記載為43條[2];該次普查條數(shù)為45條。
1.3.4100~1 000 km2河流數(shù)量變化情況。河南省水利廳1990年出版的《河南省河道基本資料匯編》資料記載有432條[1];河南省水利廳2008年編印的《河南省防汛抗旱手冊》資料記載為433條[2];該次普查條數(shù)為473條。
1.3.5100 km2以上河流數(shù)量變化情況。河南省水利廳1990年出版的《河南省河道基本資料匯編》資料記載有491條[1];河南省水利廳2008年編印的《河南省防汛抗旱手冊》資料記載為493條[2];該次普查條數(shù)為560條。
根據《中國河湖大典》,河南省10 000 km2以上河流共10條,分別是黃河、衛(wèi)河、洛河、沁河、淮河、洪汝河、渦河、沙潁河、丹江、唐白河[3]。比普查成果少了一條漳河,主要是由于流經河南省的濁漳河干支流關系變化,由以前支流并入漳河成為干流,流域面積增加。
造成差異的分析:①河流統(tǒng)計方法不同,歷史資料有按河段統(tǒng)計,也有按河名統(tǒng)計。該次普查按標準逐級遞推統(tǒng)計河流條數(shù),即從河源到河口只統(tǒng)計一次。②歷史資料對河流統(tǒng)計不全面,河流條目不系統(tǒng),導致河流條數(shù)有差別。特別是跨界河流,主要面積在河南省外,已有資料未對其進行統(tǒng)計,而該次普查納入統(tǒng)計。③河流開發(fā)治理造成實際情況變化較大。人工開挖河道,裁彎取直改變原有河道,修建跨流域的調水工程改變徑流的分布,以及修筑堤壩等人類活動都對河流造成不容忽視的影響。④該次普查對區(qū)間河段不做獨立河流處理,而現(xiàn)有資料中部分區(qū)間河段也被納入統(tǒng)計,作減少統(tǒng)計。此外,該次河湖普查對一些河流的干支流關系調整,對河流的數(shù)量也有一定影響。⑤以前技術力量有限,量算精度提高、河道變遷、流域邊界或者中泓線選擇都能影響河流長度、面積不準確。
1.41∶50 000DEM提取的河流長度、面積與以往資料比對分析該次普查流域邊界的提取主要根據25 m間距的數(shù)字高程網格數(shù)據,由GIS軟件來實現(xiàn),提高了流域邊界劃分的工作效率和成果精度,克服人工勾繪流域邊界的可能誤差。由于規(guī)模小的河流河長、面積歷史資料不全,筆者重點對比了1 000 km2以上的河流。1 000 km2以上河流共64條,其中大半與歷史資料相差不大。其中11處河流因為河流走勢修改無法比較,分別是蟒河、新運河、共產主義渠、柳青河、漳河、湯永河、洪汝河、洪河、沙潁河、甘澧河、潁河;12條河流面積差值>10%;17條河流河長差值>10%;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河源修改,改變河流干支流關系,從而引起河長和流域面積的變化;二是一些河流中途有水庫存在,該次普查還原無水庫前狀態(tài);三是一些河流歷史資料較早,存在誤差;四是一些河道歷史資料河長、面積是從入上級河流主河道算起,該次普查是從河流入堤防位置為河口算起[4]。
2結論
該次河流普查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一是進一步豐富了河南省流域面積100 km2及以上河流的自然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二是填補河南省流域面積50~100 km2河流基本特征的空白;三是對河源及河口位置的描述更詳細,有經緯度坐標;四是對受人工改造影響的河流特征值進行了修正,更符合現(xiàn)狀。
存在的問題:一是平原區(qū)與山地區(qū)界定問題。該次普查原則規(guī)定,山地河流不允許交叉,平原水網區(qū)河流只有總區(qū)域面積。而河南省中東部大部分地區(qū)屬于平原地區(qū),河流屬于平原區(qū)河流,特點是河流走勢清晰,水系流向基本確定,坡度較緩,單條河流流域邊界不易勾畫。該次普查并未對這種河流有明確處理意見,造成這些河流沒有具體流域面積數(shù)據。二是河流面積問題。 河流面積基于1∶50 000地形數(shù)據(DEM)提取得到的,該方法已經廣泛應用于山區(qū)、山丘區(qū)等地形坡度較大的區(qū)域。然而由于DEM數(shù)據的分辨率、DEM提取河流算法本身的缺陷等,單純的依靠DEM很難提取真實的數(shù)字水系和流域邊界,特別是在地勢平坦、人類活動影響強烈、自然流域破壞比較大的地區(qū)。河南省境內平原區(qū)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53.2%。沖積平原地勢平坦開闊,所以在中東部,DEM數(shù)字提取的流域邊界不太準確,特別是中小規(guī)模的河流。雖然已經和歷史資料進行對比,人工調整,但各市縣僅為數(shù)據資料,并無流域邊界具體資料,邊界劃分仍存在一些問題。
參考文獻
[1] 河南省水利廳工程管理處.河南省河道基本資料匯編[G].1990.
[2]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河南省防汛抗旱手冊[K].2008.
[3] 全國流域機構和各省市自治區(qū)水利(務)廳局.中國河湖大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4] 水利電力部治淮委員會.淮河流域圖[K].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