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是我校三年級的一名學生,他個子不高,一雙機靈的小眼睛總是不時地瞄你幾眼,看你是不是在關注他或是發(fā)現(xiàn)了他的什么小秘密。和他的第一次接觸至今還令我記憶猶新。
那時他讀二年級,我并沒有帶他的課。那天課間操集會的時候,身為少先隊輔導員的我照例對學生進行習慣養(yǎng)成教育,小個子的小×站在第一排最醒目的位置。我剛講了兩個方面,發(fā)現(xiàn)他不是在東張西望,就是在捏褲子口袋里的什么東西,完全沒有聽講的意思。于是我走到他面前,提醒了他一下,可是還不到三分鐘,小家伙又站不住了,甚至還影響了旁邊的學生。于是,我毫不客氣地把他請出列。
集合講話結束后,我準備好好教育這個小家伙一番。首先,我讓他說說我講的主要內(nèi)容,他答不上來,因為從頭到尾就沒注意聽。接著,我讓他交出口袋里的東西,他非常不情愿地拿了出來,其實就是個不起眼的小玩意兒。最后,我讓他說說自己有什么錯誤,可他干脆來個“沉默是金”,旁邊一個小學生火上澆油地說:“老師,你看他還撅著嘴,用眼睛瞪您了!”我哭笑不得,看來在這個場合教育不會取得什么好效果。我叫他到辦公室去,他站著不動。這下我可來氣了,一把拽住他,把他請進了辦公室。
一進辦公室,小家伙便開始號啕大哭,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我決定冷處理。等他平靜下來后,我讓他想想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對,小×竟然很清楚地說出了自己的問題,看來他并不是不知道規(guī)章制度,而是缺少自我約束的能力。我耐心告訴他應該怎樣規(guī)范行為、改正錯誤,并告誡他還會隨時關注他的表現(xiàn)。小×老實地認完錯,離開了辦公室。
事后,我向小×的班主任張老師了解了一些他的情況。這個孩子在二年級時就是自覺性最差的一個,在課堂上注意力很難集中,小動作特別多,一直是老師重點關注、教育的對象。據(jù)說他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拿同學的東西,特別是文具、零食等。而且現(xiàn)在班上一丟東西,大家就懷疑小×,群起而攻之,弄得他在班上很難抬起頭,看來問題還不簡單。聽到這些,我不得不對這個學生多了一些關注。
很湊巧,三年級我成了小×的語文老師,這樣我們有了更多接觸的機會。也許是因為第一次的“交戰(zhàn)”,小×在我面前總是有些畏懼,不敢面對我的目光,只是時不時地偷瞄幾眼,生怕我抓住他什么把柄。這并不是我希望看到的小×,于是一個“改造”計劃在我心底滋生了。
有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一次不經(jīng)意的表揚,可激起學生千百次的希望?!北頁P是一種常用的教育手段,是對學生良好思想行為的肯定和贊美。適當?shù)谋頁P不但可以使學生明確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增強進取心和榮譽感,還可以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敵對情緒。“表揚”就是我準備為小×開出的藥方。
每次上語文課,我總是習慣性地走到小×課桌旁,用眼神或輕敲桌面來提醒他集中注意力。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小×聽得比往常都要認真(可能對這課的內(nèi)容比較感興趣),當我提問后,他迫不及待地舉起手,整個人都站了起來,這是個好機會!小×回答得不錯,在同學的掌聲中,我送給了他一個“大拇指”,小家伙很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隨著小×的自信心在一點一點地累積,他和我的距離也在一點一點拉近。雖然,他不能一下子達到我們心目中好孩子的標準,但他在一點一點進步,在慢慢改變。
在一次作文訓練中,我讓學生寫自己最難忘的事情。我清楚地記得小×寫的是“摘楊桃”,一個活潑好動、大膽心細的農(nóng)村孩子在他的作文中清晰起來,我又一次看到了他身上的閃光點。他的作文被我當作范文在班上朗讀,我一字一句地讀著,向來坐不穩(wěn)、心難定的小×突然安靜了,不知他是被自己的作文打動了,還是被我打動了。
又到了“四花”評選的時候了,雖然我沒有參加學生的選舉,但我和他的班主任早有了“預謀”,我們要為小×投一票,并設置一個專屬于他的獎項——“進步顯著獎”,讓他回家一定要帶上一張紅紅的喜報!
參考文獻:
馬艷云.教師評語對學生課堂視覺搜索的影響[J].中國特殊教育,2008(12).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