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對豐富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拓展孩子的視野很有幫助。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通過讀書示范,引領孩子主動參與到讀書活動中,并通過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展示孩子的閱讀成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讀書;興趣;習慣
我出生于一個教師家庭,父母都愛看書,書也就成了我童年的伙伴。那些優(yōu)美的詩歌散文、精彩的童話故事、神奇的科幻故事,讓我的童年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后來,我也成為一名教師。鄉(xiāng)村閉塞的信息和孩子狹窄的視野,使我越來越強烈地認識到:必須讓孩子多讀課外書。
從哪里入手呢?在沉思中,童年的記憶讓我豁然開朗。在一日的午飯后,我便捧著書坐在講臺前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果然引來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圍觀……當聽說我要給他們講書中的故事時,他們立刻歡呼著回到座位,每一個孩子都聽得那么專注,連平常最好動的孩子都屏息凝神,情緒隨著故事情節(jié)起伏。
從那以后,我每天中午都和孩子一起讀書。每讀完一個故事,孩子總會爭先恐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場面我很喜歡:思想火花在那一刻碰撞,善良種子在那一刻播撒,表達能力在這一刻提升。老師愛讀書,經(jīng)常給孩子讀書,那聲情并茂的朗讀怎能不帶動孩子的情緒,讓他們覺得讀書是件好玩的事情呢?由此可見,在孩子課外閱讀興趣培養(yǎng)初期,教師的引領與堅持至關重要。
當然,僅有教師朗讀是不夠的,為了補充課本知識的不足,老師還要引導孩子自己看書??墒牵尯⒆釉趺纯磿?,看什么書呢?我覺得必須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據(jù)共性,選擇方法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由于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閱讀的書籍也就不同。低年級孩子可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情節(jié)簡單、充滿想象的繪本讀物;中年級的孩子有一定的識字量,可引導他們閱讀兒童文學、自然科學或科普類讀物;高年級的孩子抽象思維進一步發(fā)展,可讓他們讀一些專門性的兒童讀物、游記類以及傳記等。
二、發(fā)現(xiàn)個性,注重興趣激發(fā)
在選擇讀物方面,教師不但要了解孩子的共性,更要關注不同孩子的興趣點,以此為著眼點,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對于中高年級的孩子,我有時會先講述故事的片段,到精彩處戛然而止,告訴他們要知道故事的結(jié)果可以自己去讀書。孩子們的胃口被吊起來后,讀書的興趣陡增,大都能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整本書的閱讀中。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興趣愛好,才能有效激發(fā)其閱讀興趣,引導他們讀到適合自己的書。
三、隨“性”所欲,關注讀書效果
柏拉圖提到:孩子早期的教育應絕對避免強迫性學習,應該讓他們的學習成為充滿樂趣的娛樂活動。個別老師喜歡打著“不動筆墨不讀書”旗號,附加許多閱讀任務,使孩子望“書”生畏。如果能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征,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持之以恒,養(yǎng)成讀書習慣
習慣的養(yǎng)成貴在堅持。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師的堅持必不可少。這些年,我堅持每天早上帶著孩子一起晨讀,中午與愿意讀書的孩子一起午讀。每學期堅持下來,所帶班級的孩子幾乎沒有不愛讀書的。
2.暢所欲言,交流讀書感悟
讀書不帶任務,不等于“一讀而過”?!傲臅北闶遣豢苫蛉钡沫h(huán)節(jié)。對于低年級的孩子,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將故事講給小朋友或家人聽;對中高年級的孩子,則可以讓他們分享最感興趣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表對某個人物的看法,想象“如果我是……”會怎么做,續(xù)編或改編故事結(jié)局等,給每個孩子提供閱讀展示的機會。
3.多管齊下,展示讀書成果
教師還可結(jié)合孩子的閱讀情況開展班級閱讀活動,鼓勵他們拿出自己喜歡的讀本與大家分享;開展不同主題的讀書卡、手抄報比賽,選出優(yōu)秀作品在班上展示;制作優(yōu)秀閱讀日記集和習作集;辦閱讀主題黑板報;舉行閱讀知識競賽、故事會、表演等活動,讓孩子在讀中玩、玩中悟,閱讀興趣日益高漲。
“腹有詩書氣自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是一項長期而細致的工作,教師只要堅持與孩子一起讀書,就能讓他們不斷感受到讀書的快樂,產(chǎn)生讀書的渴望,樂此不疲地主動閱讀,為孩子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M].南海出版公司,2009-07.
[2]崔巒.崔巒老師教你閱讀[M].長春出版社,2008-06.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