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論是進入學校前還是學校后,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家庭對于孩子的隱性教育是現(xiàn)實存在的。既然家庭教育對于學生有這么大的影響,如果定向地給家庭教育中注入引導元素,比如融入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將家長和老師聯(lián)系起來,使隱形的家庭教育延伸為一種有形的家庭課堂,必定會促進學生對于此門學科的學習和理解。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庭課堂;教育平臺
家庭教育和入學教育幾乎是學生受教育階段的全部,家庭教育的給予者是父母,基本方法是言傳身教,其定義是孩子通過家長的行為言行逐漸形成自己認知規(guī)律的過程。和在學校接受的教育不同,這是一種隱性的教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如果可以將家庭教育和學校要求有機結合起來,和一些學科產(chǎn)生交集,勢必會促進孩子相關學科的學習,這就引出了“家庭課堂”這個概念。小學語文作為一種仁智禮義信的文化教育,對尚處于啟蒙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是形成基本認知和判定標準的重要教育,而來源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最大的有效作用時期也正是小學階段,所以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和家庭教育就產(chǎn)生了共同點,這也就保證了家庭課堂的可行性。對于小學生來說,結束了一天的學校生活后,心理上是非常疲累的,所以我們的家庭課堂必須保持三個原則:方法要溫和、氣氛要活潑、過渡要輕松。
家庭課堂只是表征了一種刻意引導教育的目的,但其本質(zhì)并不是現(xiàn)實中的課堂,所以不需要給學生以上課的方式來傳授知識,也不需要學生做課前、課后預習,更不需要留作業(yè),而是一種生活引導,家長注重行為言行去影響學生的方法。如,給孩子的睡前故事中加入語文知識,多牽扯一些文化典故;假期帶孩子去一些文化氣息較重,教育意義明顯的地方去游玩,家長可以為孩子講解文化知識;孩子生活中犯了錯,或者行為欠缺,家長可以用“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孔融讓梨”“二十四孝”這些事例去教育,都會促進孩子的語文學習,甚至目的性更強地去培養(yǎng)孩子的古詩詞素養(yǎng)。家庭課堂對我們的家長提出了要求,也就意味著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變多了,這也有利于家長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心理信息,不僅有助于孩子的學業(yè),也有助于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要學好小學語文的關鍵除了課堂,還有孩子的日常積累,而這些日常積累就可以依靠家庭課堂,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使孩子的語文功底得到夯實。因為小學語文固有的簡單性、啟蒙性,也有助于家長的貫徹實施,不會像數(shù)學、英語一般產(chǎn)生無法輔導的現(xiàn)象,家庭課堂的順利實施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實施。老師要對家長作以說明,這個過程必然不是一次性的,這也就為家長和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促進了家校合作。家庭課堂將家長、學生、老師三者圍繞起來,開創(chuàng)了一個很好的生活教學平臺,學生在這種溫和輕松的教育氛圍下,和在學校的學習相呼應起來,讓語文走進生活,讓語文聯(lián)系實際,這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基礎性的促進作用,語文家庭課堂中讓學生的心上開出一朵求知之花。
參考文獻:
[1]季校校.論游戲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1(9).
[2]李文東.社會規(guī)訓與選擇:近代中國女子教育的家庭性[J]. 蘭臺世界,2011(19).
編輯 段麗君